一、發病機製
1、子宮內膜異位症惡變學說
理論:
(1)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卵巢癌共同存在於同一個卵巢,而且具有相同的組織學關係。
(2)卵巢癌起源於卵巢的子宮內膜組織,而不是來源於其他部位的浸潤。
理據:
異位子宮內膜存在雌、孕激素受體,可以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變化,多數停留在早期或中期增殖期而不再繼續發展。
2、延伸的米勒管係統(extender Molltrian system) 學說
理論:
(1)胚胎發生時,卵巢的生發上皮與米勒管密切相關。
(2)成人的米勒管衍生物和卵巢表麵可作為一種形態單位,對其周圍的環境起反應。
理據:
(1)延伸的米勒管係統能形成組織類型相似的上皮性腫瘤,也可形成具有婦科特點的生殖道混合性間質瘤。
(2)多個解剖部位可同時發生相同的或獨立的腫瘤性或瘤樣增殖現象。
(3)子宮內膜發展為腺癌時,卵巢可同時伴有子宮內膜和(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的上皮性惡性腫瘤也常伴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3、癌基因突變學說
理論:
“泄殖腔基因性”(cloacogenic)的多部位癌變擁有一個共同的易感區域,這個區域對相同的癌基因有多點反應,胚胎發生相關的組織對相同的癌基因表現出很高的接受性。
理據:
子宮內膜和卵巢具有相同的癌基因“易感區域”,發生子宮內膜和卵巢原發性雙癌時可伴有明顯的p53表達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