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葉腫瘤診斷
顳葉腫瘤同額葉腫瘤一樣,病情發展比較緩慢。臨床上很少出現典型症狀。隨著病程的進展,有時腫瘤長到相當大時,才可出現癲癇發作,伴隨出現各種幻覺、精神症狀、視野的改變等。最後產生顱壓增高症狀。顳葉腫瘤常與下列顳葉疾病鑒別。
1、顳葉膿腫
顳葉膿腫大多數繼發於顱外細菌性感染,以繼發性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的耳源性腦膿腫最為常見,其次為外傷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引起的膿腫。顳葉腦膿腫,特別是顳葉慢性腦膿腫的臨床表現與顳葉腫瘤的臨床表現很相似,有時難以鑒別。但腦膿腫的臨床症狀,特別是全身感染症狀多發生在早期,絕大多數有感染病灶或近期感染史,常有脈緩,體溫雖有時增高,但大多數正常,血像白細胞及血沉可增高,腦脊液蛋白增高常較白細胞增高明顯。腦超聲波檢查可出現中線波向對側移位和膿腫波。腦血管造影有特征性的表現。CT檢查可顯示邊界清楚的低密度區。詳細詢問病史和全麵檢查,容易與腫瘤鑒別。少數難以鑒別的病人手術探查時才能確定診斷。
2.硬膜下血腫
顳葉硬膜下血腫,臨床上並不少見,僅次於額葉,見於任何年齡,多有明顯外傷史,多在傷後3周以上出現臨床症狀,其症狀與顳葉凸麵腫瘤相似。特別是受傷輕微而受傷當時無意識障礙,且時間較長的硬膜下血腫與腫瘤難以鑒別,可借助腦超聲波、同位素腦掃描、腦CT等檢查以助診斷,特別是腦血管造影檢查,在前後位像上見到梭形無血管區時可確定診斷。
3.腦血管意外及高血壓腦病
某些顳葉腫瘤,特別是多形膠質母細胞瘤、轉移瘤,可以產生瘤內出血、壞死、囊性變而突然昏迷,有如卒中,特別是當病人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就更容易被認為是腦血管意外而忽略顱內腫瘤的診斷。但其臨床表現與腦血管意外出血比較,仍較緩慢些,且大多數有顱內壓增高症狀,病情逐漸加重。另外,嚴重高血壓時,可發生急性腦水腫,也可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視力減退及各種局灶性腦症狀,因此,也需與顱內腫瘤特別是顳葉腫瘤鑒別。但其發病一般較急,血壓異常升高,或同時患有其它心血管、腎髒疾病。眼底檢查可見動脈變細,有出血或滲出。並經降血壓、脫水治療,症狀多可好轉,有助於鑒別診斷。對於鑒別困難者,可借助腦血管造影和CT檢查來確定診斷。
4.蝶骨脊腫瘤
蝶骨脊部位最常見的腫瘤是腦膜瘤。依腫瘤所在的部位分蝶骨脊外1/3、中1/3和內1/3三個部位。蝶骨脊腫瘤的臨床表現因腫瘤所在部位的不同而異。外1/3腫瘤多出現病例顳骨隆起伴眼球突出,病側中樞性麵癱和癲癇發作(以顳葉癲癇和局限性癲癇為主)等。顱內壓增高症狀多在後期出現。內1/3腫瘤表現為病側視神經萎縮和健側視乳頭水腫(Foster-Kennedy綜合征)、嗅覺喪失、病眼鼻側偏盲和中心盲點擴大。因眶上裂和海綿竇受累而出現眶上綜合征,少數病例有眼球突出。中1/3腫瘤視其生長方向可兼有部分內、外1/3腫瘤的表現,中1/3腫瘤最多見,當腫瘤巨大時,可壓迫顳極和影響額極,出現相應的局限性體征,如對側中樞性麵癱或精神症狀等。顱骨平片可見到相應部位的骨質破壞或增生,腦血管造影和CT檢查,都有特征性的改變,易與顳葉腫瘤鑒別。
5.顱中窩腫瘤
此部位最常見的是腦膜瘤。其臨床症狀早期表現為三叉神經刺激和損害症狀,部分病人表現為病側顏麵部感覺減退和三叉神經痛。病側眼球運動障礙,可出現複視、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等。累及視神經或視束時可出現視力減退、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和同向性偏盲等。腫瘤晚期可壓迫顳葉內側出現幻嗅和鉤回發作等。顱底片可見顱中窩骨質破壞或增生,卵圓孔和棘孔擴大,岩骨及蝶骨可有破壞。腦血管造影顯示頸內動脈虹吸段明顯張開,大腦中動脈抬高,顱由窩可見腫瘤病理血管,較易與顳葉腫瘤鑒別。
6.丘腦腫瘤
此部位腫瘤最常見為膠質瘤。臨床症狀表現複雜,主要的是丘腦(Dèjerine-Roussy)綜合征,包括病變對側半身感覺障礙,尤其以深感覺障礙較顯著;病變對側肢體輕癱;病變對側半身自發性疼痛;病側肢體共濟失調;病側肢體有舞蹈或指劃樣運動。丘腦腫瘤通常起病隱襲。腫瘤向內發展時精神症狀較為明顯;向丘腦下部發展可出現內分泌症狀;向丘腦外側發展影響內囊時可有“兩偏”(偏癱、半身感覺障礙)或“三偏”(兩偏加同向性偏盲)症狀,有時偶可出現錐體係受累症狀;向丘腦枕部發展除出現病變對側同向性偏盲外,還可累及四疊體,表現有雙眼上視不能、瞳孔不等大、耳鳴、聽力障礙等。概括上述,對顱壓增高病人,如出現“兩偏”或“三偏”症狀、精神症狀或基底節症狀等,應首先考慮丘腦瘤之可能。然後再通過腦電圖檢查、同位素掃描、腦室造影或CT等檢查,不難與顳葉腫瘤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