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嘔吐鑒別
首先鑒別是溢乳還是嘔吐,是喂養不當還是疾病因素引起;其次鑒別是胃腸道疾病還是全身性疾病因素引起,是由內科疾病還是內外科疾病引起,以進一步檢查,早期明確診斷,及時予以處理。
頑固性嘔吐鑒別:
1.急性胃腸炎
小兒多見類型為急性單純性胃炎。可因飲食不當或服用藥物所致。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一般不嚴重。臨床上常見由於進食被細菌汙染的食物所引起急性胃腸炎,症狀輕重不一,進食後數小時或24h內發病,惡心、嘔吐,腹痛較劇烈,常伴水樣腹瀉。重者伴發熱、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一般病程較短,經治療1~2天病情即好轉。
2.病毒性肝炎
起病早期常出現嘔吐,黃疸出現後嘔吐漸減輕
3.膽道蛔蟲
本病為陣發性右上腹劇烈絞痛,伴頻繁嘔吐,常吐蛔蟲或膽汁。
4.急性闌尾炎
其主要症狀是腹痛,可伴惡心、嘔吐或腹瀉。嘔吐多在腹痛開始後數小時發生,一般不重。
5.先天性食管閉鎖(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共分5型,其中第Ⅲ型(食管上端為盲管伴食管下端氣管瘺)最為常見,約占總數的85%~95%。孕婦常有羊水過多史。最早的症狀是唾液增加;生後不久即見唾液從口腔和鼻孔不斷湧出;生後第1次喂水或乳即發生嘔吐、嗆咳、青紫、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吸引口鼻分泌物後,症狀可緩解。易合並吸入性肺炎和肺不張,由口腔插入8號尿管至8~12cm時,受阻折回,攝X線造影即可確診。
6.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大多由於幽門環肌神經組織發育異常或變性,致幽門環肌肥厚,造成幽門狹窄。發生率約1∶300~1∶2000,多見於男性第一胎。嘔吐為本病主要表現,多於生後2~3周左右開始出現,呈持續性,進行性加重。嘔吐為噴射性,量多,嘔吐物含乳凝塊及胃液,但不含膽汁。腹部檢查見上腹部膨隆,可見逆蠕動波,於進食或捫壓腹部後明顯。常有消瘦,糞便量少。嘔吐嚴重時可合並脫水、低氯、低鉀、堿中毒或酸中毒。部分可伴有黃疸。90%以上的病例,在右上腹肋緣下、腹直肌外緣處的深部能觸及橄欖大小堅硬的腫物,是本病的重要體征。鋇餐造影示胃擴張,蠕動強烈,胃排空延遲,幽門管呈線樣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