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室檢查
1.細菌性吸入肺炎
(1)血象:白細胞增多者一般在(10~15)*109g/L,但有一半的患者白細胞增高不明顯。但90%的病例可有核左移,有時中性粒細胞內可見中毒顆粒。50%的可有貧血。
(2)血沉多增快。
(3)易出現電解質紊亂:以低鈉、低鉀多見。當飲食不佳、嘔吐、腹瀉及應用利尿藥後尤甚。
(4)常合並低蛋白血症,ALB<39g/L以下者,死亡病例多見,與此類病人抗感染能力降低有關。
(5)病原學檢查:是診斷細菌性吸入性肺炎的重要依據。包括痰塗片,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圖片檢查,痰血及胸液的細菌培養。
細菌檢查特異性高最常見的標本是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
(6)痰的細菌學檢查是確定老年性肺炎病原學診斷的重要方法。選擇恰當抗生素的依據,應盡可能在用抗生素前作此項檢查。臨床的實際情況是做出肺部感染或肺炎的診斷比較容易,但判斷病原卻較困難。由於老年人呼吸道排痰能力減弱加上不能很好配合,故所留痰標本常不能代表下呼吸道的狀況,故合格痰標本的采集很重要。方法:①要先漱口3次,用力咳出深部痰,置之無菌痰盒中,立即送檢,同時痰塗片:鱗狀上皮細胞<10/HP,白細胞>25/HP,或二者比值(白細胞/上皮細胞)<1∶2.5。則該痰標本可信度高。②環甲膜穿刺吸痰法。③經纖支鏡加保護性毛刷取痰法:在部分重症或經驗性治療無效的老年性肺炎迫切要求可靠的病原學檢查,但其他取痰法易受汙染影響結果判斷。目前最常用的技術為纖支鏡檢查(活檢、灌洗、保護性毛刷取樣)或經皮肺活檢,此為侵襲性診斷技術,在合並疾病的老年人進行困難,危險性高。保護性毛刷(PSB)和肺泡灌洗(BAL)兩種取材法減少了標本受上呼吸道的汙染。PSB取痰理想,敏感性為70%,特異性為90%,BAL取標本較廣泛,故為首選方法。
(7)細菌培養需要采用不同方法,有需氧、厭氧的特殊培養基培養。
直接痰塗片革蘭染色鏡檢簡便易行,有早期診斷價值,尤其是對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及革蘭陰性杆菌,借此可以判斷痰中的優勢菌是革蘭陰性杆菌或革蘭陽性球菌,其不受短時間內應用抗生素的影響。但對支原體、衣原體、病毒、軍團菌難以檢出。
血和胸液及肺泡灌洗液培養準確性高,但陽性率低,限製了它的臨床價值,血清抗體檢測常用於支原體、軍團菌等難以分離的病原體,需時長,不能及時指導治療。
DNA探針與多聚酶鏈反應(PCR)為近年興起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可用於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DNA探針可以直接檢測到病原體抗原,PCR是DNA體外擴增技術,使其敏感性提高,二者結合更增加了敏感性和特異性,可用於病毒、衣原體等感染。
(8)抗原物檢測:臨床上常采用免疫熒光、酶鏈免疫吸附實驗、對流免疫電泳、協同凝集實驗等方法。應用抗生素後細菌被殺死,細菌培養為陰性,但其抗原物存在達2周以上,檢出抗原物可做出病原診斷,此方法簡便快速,可用於測定病毒支原體、細菌等感染,如軍團菌肺炎可在血、痰、胸液、尿中應用直接熒光抗體染色法檢出抗原。
2.化學吸入性肺炎
血氣分析:低氧血症,出現ARDS後可伴二氧化碳瀦留,代謝性酸中毒。
二、影像學檢查
1.細菌性吸入肺炎
影像學檢查:肺部X線缺乏診斷的特異性,但是診斷肺部感染的最有效的輔助診斷方法,老年人發病之初,特別是處於脫水和白細胞減少的情況下,胸片可能是正常的。支氣管肺炎即小葉性肺炎表現為沿肺紋理分布的斑片狀模糊影,密度不均,可融合成較大的片狀,病變多發現於兩肺中下野。吸入性肺膿腫時可見團片狀濃密影中的膿腔及液平,膿液破潰到胸腔則可見到胸腔積液或液氣胸征象,典型的大葉性肺炎少見,表現為肺葉、肺段或亞段的密度均勻的片狀影。
2.化學性吸入性肺炎
影像學:雙肺散在的不規則形狀邊緣模糊影。其分布與吸入性體位有關,多見於肺的後下部,以右肺多,但出現從雙肺門向外擴散的片狀、雲絮狀肺水腫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