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綿狀血管瘤的確診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以下是可以進行此病症檢查的方法:
1、超聲檢查:近70%的血管瘤呈強回聲,且內部回聲均勻,餘者可呈低回聲、等回聲或混合回聲。如果有鈣化可見強回聲後伴聲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血管瘤內血流信號少見,部分血管瘤可出現中央部血池樣充填。
2、CT掃描:海綿狀血管瘤CT平掃表現為低密度,且密度均勻,大的血管瘤病灶中央可見更低密度區,呈星形、裂隙狀或不規則形,瘤內偶見鈣化,呈圓形或不定形強回聲,病灶邊緣通常清晰光滑。典型者增強掃描表現為早期病灶邊緣呈高密度強化。
3、核素肝血池掃描:對肝髒海綿狀血管瘤的診斷價值較高,用99mTc標記紅細胞,有血流的地方即可顯像,血流豐富或淤滯者核素濃聚,肝髒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5min開始在血管瘤的部位有放射性核素濃聚,逐漸增濃,1h後仍不消散,這種緩慢的放射性過度填充現象是診斷肝髒海綿狀血管瘤的特征性依據。
4、MRI檢查:表現為長T1長T2信號,T2像呈相對高信號,呈“燈泡征”。
5、肝動脈造影:係一種有創性檢查方法,對血管瘤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早期注藥後2~3s病灶周邊即有染色,造影劑清除緩慢,可充盈持續18s以上,造影劑的這種快進慢出的現象是血管瘤的典型特征,稱之為“早出晚歸征”。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