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胃十二指腸鏡(EGD) 是最常應用的檢查方法,其可深達十二指腸第4段,排除其他胃、十二指腸的出血。若發現十二指腸第3或第4段有黏膜缺損、血塊或發現移植血管壁或其吻合口的縫線,則可明確診斷。EGD檢查的確診率約80%。在手術室中檢查最理想。
2.增強CT檢查 腹部及盆腔CT對於不明原因的敗血症有一定的幫助,在AEF的患者,CT檢查可發現於移植血管的周圍有液體或氣體,除此,CT檢查若發現移植血管周圍組織腫脹或炎症,動脈鈣化邊緣周圍氣體,假性動脈瘤,附近腸道壁增厚等。
3.血管造影 有時可見血管吻合口的遠或近端的假性動脈瘤和造影劑流入腸管,則可明確診斷。但因血流速極快,很少見到典型的X線征。雖如此,血管造影可提供動脈解剖的特征及設計再手術。
4.MRI成像 雖有一定的準確性,但其診斷AEF的價值仍存在一些問題。MRI成像檢查有可能準確檢出移植血管是否有感染。若MRI檢查發現移植血管周圍於手術後3月仍有積液,則提示有感染,結合臨床的其他指征可作出診斷,移植血管的肌肉,其信號強度增加,onT2-Weogted影像,則亦揭示感染的可能。
5.胃腸道鋇劑檢查 應盡量避免應用,縱然可得出診斷,但鋇劑流入血管內有一定風險。X線平片檢查,前已敘述其用途。另若病情穩定,不是大量消化道出血,可應用標記紅細胞核掃描,檢出其出血的部位。
6.其他檢查 若病情穩定,不是大量消化道出血,可應用標記白細胞掃描,檢出其出血部位。另外結腸鏡、腔竇X線照相(Sinogram)等亦均有助於診斷。
7.血常規檢查 假動脈瘤繼發血腫感染時,白細胞計數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
8.細菌學培養 發生血腫感染時,血培養和傷口分泌物培養可有細胞生長。75%為金黃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或大腸埃希菌。術前血液細菌培養與再次手術時的移植血管及其周圍組織培養,菌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