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動脈阻塞檢查
一、檢查
眼底表現:阻塞超過幾分鍾之後,眼底將出現貧血性壞死,視盤色白,邊緣模糊,視網膜後極部呈彌漫性乳白色水腫,黃斑區因視網膜組織單薄,脈絡膜毛細血管層透露呈現“櫻桃紅斑”,是為本病的典型體征。一般兩周後視網膜水腫消退,但視網膜動脈細小如線,視盤更為蒼白,視力不能恢複。
1、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熒光血管造影表現為:
1)中央動脈阻塞時,動脈無灌注;分支動脈阻塞時,血流在分支的某一點中斷或逆行充盈(阻塞動脈遠端的染料灌注早於動脈阻塞點的近端),後期阻塞點具有高熒光。
2)充盈遲緩,視網膜動脈完成循環時間在正常約為1~2秒。而在受阻動脈可延長到30~40秒。
3)黃斑周圍動脈小分支無灌注。數日後造影可見動脈血流重新出現。
在動脈阻塞後數小時內,視網膜電圖(ERG)的b波迅速減退。
2、熒光造影檢查,除視盤區外視網膜毛細血管床不灌注,視網膜動脈充盈緩慢。
1)血液流變學檢查 可了解血液的黏稠度。
2)病理學改變
視網膜中央動脈一旦阻塞,血流中斷,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內層立即缺氧及壞死變性,其嚴重程度和速度,與阻塞是否完全相一致。據實驗報道完全阻塞後3h作組織學檢查,已可見到神經上皮層內層細胞膜破裂,核染色質堆積,細胞自溶及液體脫失,此後毛細血管管壁內皮細胞及壁間細胞變性,留下大片無細胞、無功能的毛細血管區。視網膜內層細胞壞死被吸收後,為神經膠質所代替。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因造影與阻塞發生相隔時間、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阻塞後血循環代償與重建情況不同,以致造影所見各異。從動脈完全無灌注、遲緩充盈、小分支無灌注直至充盈完全正常等幾種情況均可見到。一般常有下列數種表現:
(1)病程早期所見:臨床上在阻塞一開始立即進行FFA的機會可以說是沒有的。所謂病程早期所見,實際上是指發病數小時甚至是超過24h後的造影改變。
主幹完全性阻塞時,視網膜動脈無熒光色素灌注,但視盤有由睫狀動脈供血的毛細血管,卻很快有熒光充盈而且明顯擴張,形成側支吻合,並迅速回流於視盤上中央靜脈根部,使造影劑灌注於靜脈主幹近端,同時呈現特殊的逆流現象,即熒光從靜脈主幹向視盤外靜脈支逆行充盈。
主幹完全性阻塞突然有所緩解或是不完全阻塞時,造影所見因當時的阻塞程度而異,阻塞較強者表現為熒光遲緩充盈。視網膜動脈完全充盈時間,正常眼1~2s,而在受阻動脈可延長30~40s。因此造影動脈期至靜脈出現熒光層流(早期靜脈期)時間也非常緩慢,正常時相差僅1~2s,而此時則長達30~40s。靜脈熒光暗淡或呈顆粒狀,提示血循環嚴重不暢。阻塞程度較輕者,動、靜脈充盈時間稍有延長或完全正常。
分支完全性阻塞在造影時,可以見到血流至阻塞處突然中斷。在該處管壁有熒光滲漏,分支完全阻塞的另一指征為逆行充盈。由於阻塞支末梢端的壓力相當低,使毛細血管來的血液回流成為可能,因而在阻塞初期熒光片上,可見該動脈末梢端熒光素灌注早於阻塞處近端。
分支不完全性阻塞,阻塞處管壁無熒光滲漏。該動脈支熒光充盈時間比其他正常分支略有延長或完全正常。
(2)病程後期:是指阻塞發病後數周乃至數月之後,此時FFA在主幹或分支完全性阻塞眼,雖因側支循環形成而動脈充盈時間恢複正常,但動、靜脈管徑狹窄、血管鞘膜、側支管道及毛細血管無灌注區等仍能見到。有時還可以發現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異常熒光及視網膜增生膜等所顯示的假熒光。視野檢查呈現象限缺損或弓形暗點,ERG正常或有輕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