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防
1.人群預防
(1)疾病的篩檢:HBsAg,抗-HBs,抗-HBc是HBV的感染指標,此3項標誌物之和即為人群中感染HBV的總數,但用不同方法檢測,感染指標的陽性率差別甚大,依靈敏度高低,依次為放射免疫試驗(RIA)>酶聯免疫試驗(ELISA)>反向被動血凝試驗(RPHA),對國內應用最廣泛的HBsAg,抗-HBs和抗-HBc,RIA,ELISA試劑抽檢結果表明,部分產品在特異性,靈敏度等主要性能方麵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滿足國內需要,如經濟條件允許,最好對人群進行乙型肝炎3項指標的檢測,但如經濟有困難,可檢測HBsAg和(或)抗-HBc,以粗略判斷人群HBV感染率。
(2)對貯存宿主的措施:
①隔離病人:急性乙型肝炎病人一般隔離到HBsAg轉陰,但如臨床已痊愈,HBsAg仍未轉陰者,按HBsAg攜帶者處理。
②HBsAg無症狀攜帶者的處理:HBsAg無症狀攜帶者不能獻血,不能從事飲食,飲水及托幼工作。
③獻血員篩查:對所有獻血員應用最靈敏的方法篩查血清穀丙轉氨酶(ALT)和HBsAg,凡其中有一項陽性者不得獻血。
(3)對傳播途徑的措施:
①防止醫源性傳播:HBV醫源性傳播在我國人群HB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據調查,當嚴格實施一人一針一管消毒注射器後,試驗組一年內HBsAg陽轉率,較對照組低50%,因此,各級醫療衛生單位應加強消毒防護措施,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和“一次一用一消毒”的辦法,血站和生物製品等單位在生產血液及含人體成分的生物製品時,應以靈敏方法檢測HBsAg和ALT,陽性者不得使用,對血液透析病房,器官移植室,口腔科,檢驗科等應加強衛生管理和消毒隔離製度。
②阻斷母嬰傳播:產房所有器械要嚴格消毒,對HBsAg陽性孕婦所生的嬰兒,可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乙型肝炎疫苗預防。
(4)人群免疫計劃:
①主動免疫:乙型肝炎疫苗是以純化的HBsAg顆粒組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無感染性,乙型肝炎疫苗分為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組疫苗兩大類,此外,還有重組痘苗疫苗,多肽疫苗和抗獨特型抗體疫苗等,目前,我國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是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組疫苗。
“七五”期間,對黑龍江,河北,湖南和廣州4省市試點調查表明,乙型肝炎的流行率為58.4%,3歲以下幼兒HBsAg陽性率已達人群的最高峰(12.5%),因此,自1991年1月1日起,對我國所有新生兒普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作為計劃免疫的一個組成部分。
據考核,用0,1,6個月免疫程序,10µg三針免疫全體親生兒,綜合保護率為80%,成本效益最高,對HBsAg陽性母親的親生兒第一針30µg,第二,三針用10µg,以及對HBsAg陰性母親的新生兒用10µg三針,總保護率可達85%~90%,但成本較高。
②被動免疫:應用HBIG被動免疫對HBV暴露後預防有保護作用,一般HBsAg和HBeAg雙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可在出生後6h內注射HBIG 0.5ml,成人於暴露後24h內注射HBIG 1~2ml然後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2.個人預防
(1)一級預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HBV感染的有效方法是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尤其是接觸血液的醫務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HBsAg陽性患者的配偶及子女等。
(2)二級預防:懷疑肝炎的病人,應盡早進行分型診斷,確診為乙型肝炎病人後,應立即進行疫情報告,並隔離治療,一般輕型急性乙型肝炎預後良好,多能自愈,用藥宜簡,早期臥床休息,避免過於疲勞,飲食應進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禁止飲酒,選擇性使用藥物,防止發展為慢性和重症乙型肝炎。
(3)三級預防:據估計,10%~20%的慢性乙型肝炎最終將轉化為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簡稱肝癌),因此,對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不容忽視,但至今尚無令人滿意的特效療法,目前,多數學者主張聯合應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和生物學療法。
①抗病毒療法:以幹擾素為優,對HBV複製指標陽性者療效較好,幹擾素和阿糖腺苷等聯合應用可提高療效,也有人認為可采用激素和抗病毒藥物聯合療法。
②生物學療法:慢性HBV感染的生物學治療的研究正處在起始階段,其發展迅速,包括細胞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