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是一類慢性的病理過程,在其進入典型的或明顯的癌症病變之前,需經曆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變過程。它多見於口腔表淺部位,有利於醫生和患者自已直接檢查發現,便於早期診斷,及時防治。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癌症的預防(包括口腔癌)列為公共衛生的重點項目之一,其主要方法有兩大類。
1、減少致病因素
首先是要求公眾不要染上吸煙的習慣;已吸煙者一定要戒煙;戒不掉者應盡可能地減少吸煙量。不飲酒或少飲酒,減少酒中的酒精濃度等。注意對紫外線幅射的防護,防止長時間的直接日照。不吃過燙和刺激性強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拔除殘根、殘冠,及時磨改銳利的牙尖或假牙的銳利邊緣,避免不良刺激。
2 、提高自己對癌前病變的認識能力
達到早發現、早診斷、及時處理,預防癌變的發生。通過自我檢查,發現有下列異常情況者應立即就醫。有癌變可能的異常情況有:口腔內潰瘍兩周以上未愈合,口腔粘膜有白色、紅色和發暗的斑,口腔反複出血,出血原因不明,口腔頜麵部、咽部和頸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與疼痛等。
預防複發
口腔癌有高達40%以上的複發率,要提高口腔癌患者的存活率,預防口腔癌複發與口腔癌治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口腔癌的複發包括口腔塬發部位及口腔內第二塬發部位癌症的再發,也包括癌細胞轉移至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等(如肺、肝、腦及全身骨頭等)。
要減少口腔癌複發的機會,最重要的是患者術後一定要完全去除導致口腔癌發生的種種因子,如抽菸、喝酒、嚼食檳榔、口中不良的假牙等,絕不可心存任何僥倖的心理。在筆者的臨床統計中發現,有高達70%的口腔癌復發病例,在前次治療後仍有菸、酒或檳榔等習慣。
導致口腔癌復發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口腔內第二塬發癌症的產生,這也是口腔癌的一個重要特色。臨床上曾經發現一個病例在口腔內舌部、口底、頰黏膜、脣部及上顎等五個不同部位,在八年內先後產生癌症,產生兩個口腔癌部位的病例更是比比皆是。會產生第二塬發部位口腔癌,主要是口腔區域癌化現象(fieldcancerization)所導致。
區域癌化現象最早是由美國學者Slaughter所提出,他觀察到由於口腔各處組織同時暴露在各種致癌因子(如菸、酒、檳榔)中,因此皆具有致癌的風險,隻是發生的時間先後有別而已。在實驗室研究中,我們也常發現在手術後取下的口腔癌症標本周圍看似正常的組織、或遠離口腔癌的口腔其他部位中,已有早期的致癌基因變化,這些都可以證實區域癌化現象是導致口腔癌復發的重要機製。目前有些藥物可以減少口腔區域癌化效應,包括高劑量的類胡蘿蔔素、維他命A酸等,但必須要在醫師處方之下服用,不過在日常生活上多食用綠色蔬菜,減少刺激性食物都會有幫助。
由於大部分的復發病例都發生在治療後五年內,因此術後至少五年的追蹤期是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