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孢子絲菌引起的深部黴菌病,主要侵犯皮膚,偶爾也可侵犯粘膜,肺,腦膜和其他內髒器官,發病前,皮膚常先有外傷史,再接觸帶菌的泥土或植物,病菌就從損傷的皮膚進入人體,大約經過1~3周,就在最初侵入的部位產生象癤子樣的損害,一般不痛,也不發熱,潰破後形成潰瘍,流膿不多;也可為丘疹,疣狀損害,斑塊,菜花樣假性腫瘤等,損害可長期固定於一處,或沿淋巴管向上蔓延,產生一串類似損害,數個至數十個排列成條狀, 一般以上肢發病的機會最多,下肢次之,近幾年來麵部也相當多見, 極少數可侵入血液,引起皮膚和內髒的廣泛播散,擠出損害中的膿血作培養,常能分離出病原菌,即可確定診斷, 碘化物對本病有特效,一般用10%碘化鉀溶液,每次10ml,每日三次,口服,療程在2~3月,局部溫熱療法可起輔助作用, 防止皮膚外傷對預防本病很重要,病人換下的敷料應燒毀,以免汙染環境,感染他人,在本病高發區應做好宣傳工作。
- 別名:
- 側孢病黴
- 傳染性:
- 有傳染性
- 治愈率:
- 75%-85%
- 多發人群:
- 農民或野外作業的工人
- 發病部位:
- 皮膚 淋巴
- 並發症:
- 乳腺炎
- 是否醫保:
- 是
- 掛號科室:
- 傳染科 皮膚科
-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支持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