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老年人帕金森病(老年人帕金森病 )

別名:
老年帕金森病,老年人帕金森氏病,老年人震顫麻痹,老年人震顫性假麻痹,顫病,腦風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10%
多發人群:
老年人
發病部位:
顱腦
典型症狀:
流涎 兩手顫抖 肢體震顫 肢體不自主震顫
並發症:
骨折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神經內科 老年科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老年人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狀?

老年人帕金森病症狀

  本病發病年齡在40~70歲之間,起病高峰在50~60歲之前。男性多於女性,青年家族病例亦有報道,外傷、情緒低落、過度勞累、寒冷可誘發本病。起病隱匿、緩慢進展,常以少動、遲鈍或姿勢改變為首發症狀。逐漸加劇、主要有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遲緩或運動緩慢、自主神經障礙。

  1.症狀

  (1)早期症狀:

病人最早期的症狀常難以察覺,易被忽略。有人稱之為亞臨床狀態。病人活動缺乏靈活性,少動,逐漸出現脊柱、四肢不易彎曲,隨著病情進展表現為步幅變小,前衝說話聲音變小,頸、背、肩部及臀部疼痛、疲勞,瞼裂輕度變寬,呈凝視狀。

  (2)典型症狀:

  ①震顫(tremor):常為首發症狀,占PD80%。特點為靜止性震顫、主動運動時不明顯。多由一側上肢的遠端(手指)開始,然後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及對側上、下肢。下頜、口唇、舌頭及頭部一般均最後受累。震顫較為粗大,頻率為4~8次/s(4~8Hz),能為意識暫時控製但不持久,激動及疲勞時加重,睡眠時消失。拇指與屈曲的食指呈“搓丸樣”(pill-rolling)動作。年輕者多發單側或先從一側發病,老年者幾乎為雙側性。讓病人一側肢體運動如反複握拳或鬆拳,可引起另一側肢體出現震顫,該試驗有助於發現早期輕微震顫。肌電圖上,節律性的發放與協同肌及拮抗肌的交替活動相一致,另外在主動運動過程中,尚可出現手指、手的細小不規律的伸性動作性震顫,肌電圖缺乏動作電位交替發放的特征。15%的PD病人在整個病程中沒有震顫出現。部分病人可合並姿勢性震顫。

  ②肌強直(rigidity):PD病人的肌強直是由於錐體外係性肌張力增高,促動肌與拮抗肌的肌張力都有增高。被動運動關節時始終保持增高阻力,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強直”;如部分病人合並有震顫,則在伸屈肢體時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上出現斷續的停頓,如齒輪在轉動一樣,稱為“齒輪樣強直”(cogwheel rigitidy)。由於肌張力增高及不平衡,常表現姿勢的異常:呈頭部前傾,軀於前彎,上肢前臂內收,肘關節屈曲,腕關節直,掌指關節屈曲的特殊姿勢。老年病人肌強直可引起關節疼痛,是由於肌張力增高使關節的血供受阻所致。一些臨床試驗有助於發現輕微的肌強直。

  A.讓病人運動對側肢體,可使被檢測肢體肌強直更明顯。

  B.當病人處於仰臥位,快速將其頭下的枕頭撤離時,頭部常緩慢落下(Head dropping test)。

  C.讓病人把雙肘置於桌上,使雙前臂與桌麵成垂直位置、並讓其雙臂及腕部肌盡量放鬆。正常人此時腕關節與前臂約成90°屈曲,而在本病病人則腕關節或多或少仍保持伸直位置,儼若鐵路上豎立的路標。稱為“路標現象”。

  ③運動遲緩(brady akinesia):是PD中基底節功能不全的特征性症狀,嚴重時呈現為運動不能。表現各種動作緩慢,如係鞋帶、穿衣、剃須、刷牙等動作緩慢或困難。麵部表情少,瞬目動作減少甚至消失,稱為“麵具臉”。起步困難,克服慣性的能力下降,停止運動困難,改變運動姿勢困難,一旦邁開腳步的小步伐,雙足擦地而行,稱“小步態”。越走越快,缺乏伴隨的雙臂擺動,軀幹前衝,不能立即停止,稱“慌張步態”。遇障礙時,步履躊躇或暫停步,以小步幅,連同頭部、軀幹一起轉身繞彎。語言障礙可表現為發音低、構音不清、口吃或重複語言,稱為“慌張語言”。寫字時顫抖、歪曲、行距不勻、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症”。這些特征性的運動不良亦可表現為吞咽困難,咀嚼緩慢,可表現為緊張或激動,突然發生一切動作停頓,有如凍僵,稱為凍結現象(freezing effect),短暫即過。與之相反出現反常運動(kinesia paradoxia),即短暫解除少動現象而表現正常活動,在罕見情況下,如應急狀態也有顯著有效的運動,稱為矛盾運動。開-關現象(on-off phenomenon),係突然的活動不能和突然的活動自如。特殊體征可有反複輕敲眉弓上緣可誘發眨眼不止(myerson)。兩眼球向上同向凝視及會聚運動受限,即動眼危象,多見於腦炎後及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

  ④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常見唾液分泌過多致流涎。皮脂腺過度分泌及出汗增多,使皮膚尤其是麵部皮膚油膩。血壓偏低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但很少出現暈厥,以老年病人多見,生化檢查發現酪氨酸含量減少血漿腎素和醛固酮水平低下有關。但血鈉正常,提示為周圍的交感神經缺陷。病人可頑固性便秘,排尿不盡,滴尿,尿失禁等。其病理基礎為迷走神經背核損害及交感神經機能障礙。

  ⑤精神障礙:常見為抑鬱症,通常輕中度,罕見自殺。約40%的PD病人在其病程中有抑鬱。其特征性表現為厭食,睡眠障礙和性欲缺乏。其次為癡呆,其在PD中發生率為12%~20%。且其一級親屬中患有癡呆危險性極高。其他症狀有情感淡漠,思維遲鈍、緩慢,性格改變可見孤獨、自閉等。

  2.體征

  (1)早期特征性體征為眨眼率減少;

通常健康人眨眼頻率在15~20次/min,而PD病人可減少至5~10次/min。

  (2)典型體征:

①“紋狀體手”:呈掌指關節屈曲,近端指間關節伸直,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同時亦可發生足畸形。②myerson症:叩出鼻梁或眉間不能抑製瞬目反應。③動眼危象(oculogyric crisis):兩眼球間向凝視的強直性痙攣,通常兩眼球上視者常見,側視及下視少見,反複發作,常常合並有頸、口和肌痙攣。④開瞼及閉瞼失用:不自主的提瞼肌抑製及眼輪匝肌抑製。

  (3)不典型體征:

膝反射變異大,可以正常,亦難於引出,亦可活躍,僅限於單測的PD病人,雙側膝反射對稱的,呈屈曲性的反射,下額反射和額反射很少增高。

  典型的震顫麻痹診斷並不困難。根據典型的震顫、強直、運動減少等症狀,結合搓丸樣動作、鉛管或齒輪樣肌強直、麵具臉、小寫症、慌張步態等體征,一般均可做出診斷。

老年人帕金森病相關醫生

更多>

  • 於誌臻,主任醫師
    於誌臻 主任醫師
    未開通
    上海華東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老年病、內科慢性病預防與治療

  • 包烏力吉,主任醫師
    包烏力吉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通遼市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擅長診治: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種心律失常、高血壓病、心肌病、糖尿病及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

  • 吳剛,主任醫師
    吳剛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通遼市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熟悉心內科危重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重症高血壓、急性心力衰竭等)的搶救。在老年醫學方麵學有所長,並在老年冠心病、複雜心律失常、頑固性高血壓、老年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的診治方麵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 張力軍,主任醫師
    張力軍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治療冠心病、風心病、高血壓病、嚴重心律失常、頑固性心衰等病症的治療。

老年人帕金森病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久坐久立久行為何傷身?

久坐、久立、久行均可能導致身體傷害。久坐時,人體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血液循環減慢,肌肉活動減少,易引發腰背疼痛、下肢靜脈曲張等。久立時,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關節疼痛等問題。久行則可能因過度使用關節和肌肉,引發關節磨損、肌肉疲勞等問題。因此,合理調整工作和休息方式,定期進行身體活動,有助於減少久坐、久立、久行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吃毓婷會導致終身不孕嗎?

毓婷作為一種緊急避孕藥,其主要成分為左炔諾孕酮,用於無保護性行為後的緊急避孕。正確使用毓婷通常不會導致終身不孕。然而,任何藥物都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包括毓婷。長期使用或濫用緊急避孕藥可能會對女性的內分泌係統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生育能力。因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毓婷,並遵循醫囑。如果擔心藥物對生育能力的影響,建議谘詢專業醫生並進行相關檢查。

空腹測血壓會高還是低?

空腹測量血壓與餐後測量血壓相比,可能會有所不同。空腹狀態下,由於食物攝入減少,胃腸道對血液的需求量降低,同時交感神經係統活性可能相對增強,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血壓略有升高。然而,血壓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個體差異、測量時間、測量環境等,因此空腹測量血壓是否一定高於餐後測量血壓,並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在相同的條件下,定期監測血壓,以便更準確地評估血壓水平。

心髒官能症有哪些症狀表現?

心髒官能症,也稱為心髒神經官能症,是一種以心髒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心髒疾病。患者常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與情緒波動、壓力增加或過度勞累有關。此外,患者可能伴有頭暈、乏力、焦慮、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值得注意的是,心髒官能症患者通常無器質性心髒病的證據,心髒功能檢查結果多在正常範圍內。

什麼泡腳能改善睡眠?

泡腳是一種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通過使用溫水浸泡雙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一天的疲勞。泡腳時,水溫適宜,一般控製在40-45攝氏度,泡腳時間控製在15-30分鍾。泡腳能夠刺激足部的穴位,有助於放鬆肌肉,減輕壓力,從而改善睡眠質量。此外,泡腳還可以幫助身體排毒,促進新陳代謝,對於改善睡眠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需注意,泡腳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如心髒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腦垂體位於人體哪一側?

腦垂體,也稱為垂體腺,位於人體顱內,具體位置在大腦底部的蝶骨鞍內,緊鄰視神經交叉。它是內分泌係統的主要腺體之一,負責分泌多種激素,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多種生理功能。腦垂體位於人體正中線上,不偏於任何一側,其體積較小,形狀類似豌豆,但功能極為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