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由於糖代謝紊亂常常很輕微,不易被觀察到,周圍神經病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病變可累及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但總體上可分為左右對稱的多發性神經病變和非對稱性單神經病變。
1.多發性神經病變
感覺障礙常呈典型的手套或襪套樣觸、痛、溫度、位置和振動覺的減退或喪失,或有肢體麻木、燒灼、發冷、蟻走感等感覺異常及皮膚觸覺敏感。發病隱襲,症狀持續。深部的痙攣樣或劇烈的疼痛可發生於四肢,典型的為夜間加重。當深感覺損害時,病人常感肢體沉重,踩棉花感和發生步態不穩。
運動障礙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足的伸趾短肌背伸不充分係一早期症狀。手、足的骨間肌萎縮可造成爪形畸形。可以隱襲地發病,也可以迅速發病並迅速惡化。
腱反射障礙表現為其減弱或消失。踝反射消失較早,繼之膝反射可消失,然後上肢反射消失。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表現為汗閉或多汗及皮膚、指甲的營養障礙,如表皮粗糙,指甲幹癟、變脆,角化過度,營養性潰瘍等。
一種疼痛性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的特殊表現是糖尿病神經病變惡病質綜合征,其為老年人患有輕症糖尿病伴多發神經病變,並有肢體的疼痛、畏食、憂鬱、失眠及明顯的體重下降,而臨床上已排除了惡性腫瘤和其他消耗性疾病。其發病機製尚不清楚,有的學者推測係丘腦下部的功能障礙。
糖尿病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可長時期無明顯症狀和體征,但其臨床症狀一旦明顯,在許多病人中則引起長期嚴重的殘廢,主要是由於疼痛及感覺的喪失。足部因感覺減退使其反複地受創傷,形成無痛性、穿通性、“營養性”潰瘍。此又極易造成足部深筋膜腔隙嚴重的壞死性細菌感染和骨髓炎。另外,大約有1%的病人,其大多數為50歲以上,伴有15年糖尿病病程者,可發生隱襲的中間跗骨、蹠-趾骨和較少見的踝部及關節處的無痛性破壞,造成明顯的足畸形,也即夏科神經關節病變(Charcot’s neuroarthropathy)。
2.單神經病變及多發單神經病變
(1)腦神經單神經病變:以動眼神經受累為最常見,有明顯的眼瞼下垂及眼球運動障礙,但瞳孔一般豁免。眼運動障礙一般在1天或數天內達到高峰,持續數周後逐漸恢複,在3~5個月內完全恢複。發病機製現一般認為係由於微血管病變引起動眼神經缺血所致,由於支配瞳孔的纖維位於動眼神經的周邊部位,對缺血的影響比中心部位為輕,因此多數豁免。其他易發生病變的腦神經有展神經及麵神經等,單獨的滑車神經受累很罕見。
(2)近端運動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性肌萎縮”。其發病機製可能是供養神經的血管病變而引起的多發微梗死。多見於50歲以上的病程較久,糖尿病也較重的病人。一般呈急性或亞急性發病。先感無力,2~3周出現明顯萎縮,主要累及股四頭肌、髂腰肌及大腿內收肌。屈組肌群如臂肌、繩肌及腓腸肌則較少受累。運動症狀主要為受累側膝關節不穩、站立及行走困難,特別是上台階困難。一般均有疼痛,為深部的持續的鈍痛,也可呈燒灼樣痛,晚上為重。疼痛開始於受累側下背或臀部,或從髖擴展至膝。皮膚無明顯的感覺異常。部分病例有蹠反射陽性反應。
(3)軀幹神經病變:即胸腹部神經病變。多見於50歲以上長期糖尿病患者。可突然發病,疼痛和感覺異常是最早的症狀。疼痛常為深部的鈍痛,也可為鑽痛、刺痛或燒灼樣痛。一般均為單側或主要為一側。因此易與心絞痛、肺部或胃腸道的症狀相混淆。夜間最重,一般咳嗽用力無影響。痛可出現於1個或數個皮膚節段,檢查時可以發現於疼痛最重的節段對針刺有感覺異常,一般於胸、腹的前部為明顯。可能有同側的腹肌力弱,由於腹肌的鬆弛,導致局部的膨出。
3.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
(1)心血管係統:
①心率異常: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安靜時心動過速,二是固定心率,指對各種刺激時心率的變化明顯較正常人為少。
②姿勢性低血壓:指由臥位改變為站立位時收縮壓下降超過(4kPa)30mmHg。病人可出現姿勢性無力、頭暈、視力障礙,甚至暈厥。其發生的機製主要是反射性代償性血管收縮機製有障礙。
(2)胃腸係統:自主神經病變可累及胃腸道任何部分,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症狀。
(3)泌尿生殖係統:
①膀胱功能異常:病人早期表現為排尿間隔延長,清晨尿量增大。以後逼尿肌受累,尿流變弱,排尿時間延長,排尿時需要更用力,以及排不幹淨、滴瀝等現象。晚期則出現尿瀦留及溢出性尿失禁。
②性功能障礙:為男性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經病變的最常見症狀之一,多數有陽萎、精子減少等,呈男性不育症。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礙一般較輕微,表現為性欲降低,月經紊亂。
(4)低血糖反應:正常情況下,血糖降低時會出現輕度的副交感反應,繼以交感反應。因而病人會感知低血糖,並提供拮抗機製避免發生低血糖昏迷。即副交感反應通過迷走使胰高血糖素釋放;交感反應通過使腎上腺素釋放,促進肝糖原分解。而自主神經病變病人可能喪失早期的交感反應,因而出現低血糖而不自覺,並由於上述拮抗功能的不足,可以無症狀而突然進入低血糖昏迷。
老年人周圍神經病根據病因分類,通常有如下幾種類型:
①特發性周圍神經病;
②營養性周圍神經病:慢性酒精中毒性、吸收障礙綜合征、營養不良性;
③代謝性周圍神經病:糖尿病性、尿毒症、水電解質紊亂性;
④中毒性周圍神經病:藥物性、重金屬性;
⑤壓迫與循環障礙性周圍神經病:變形性頸椎病、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動脈硬化缺血性;
⑥癌性周圍神經病
盡管各類周圍神經病的病因不同,但臨床表現常常相同,有感覺、運動、反射、自主神經和營養的障礙。
肌電圖檢查可見安靜時為失神經電位,隨意收縮時,正常運動電位減少伴有多相波電位。檢測老年人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脛前肌及腓骨肌等的肌電時,常可見到波幅增高,大多為2mV左右,持續時間亦延長。早期即可有神經傳導速度(NCV)的減慢和波幅的降低,一般來說,神經傳導速度的改變是下肢比上肢明顯,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的異常機會比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多。但如高血糖得到控製,傳導速度常可恢複正常,是可逆的改變。
根據患者有明確的糖尿病史,上述臨床表現的不同症狀組合及神經電生理檢查的異常,可診斷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並通過病因與其他周圍神經疾病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