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粘液表皮樣癌發生在腮腺者最多,約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見於齶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後區、頰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則少有發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30~50歲多見,女性多於男性,約為1.5∶1。高分化者常呈無痛苦性腫塊,生長緩慢。腫瘤大小不等,邊界可清或不清,質地中等偏硬,表麵可呈結節狀。
腮腺腫瘤侵犯麵神經時,可出現麵癱。手術後可以複發,但頸部淋巴結轉移率低,血到轉移更為少見。與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生長較快,可有疼痛,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粘連。腮腺腫瘤常累及麵神經,頸淋巴結轉移率高,且可出現血到轉移。術後易於複發。因此,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術低度惡性腫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屬高度惡性腫瘤。前者較常見,後者少見。
粘液表皮樣癌的臨床表現與臨床的分化程度關係密切。高分化型,占多數,一般為無痛性腫塊,生長較慢,病程較長。腫瘤體積大小不一,邊界清楚,質偏硬,活動,表麵光滑或呈結節狀。可為囊性,亦可為實性。發生於齶部或磨牙後區者,可見腫塊在粘膜下呈淡藍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質地軟,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體。
低分化型腫瘤生長較快,常伴疼痛。邊界不清楚,呈彌散性,與周圍組織有粘連,可破潰而繼發感染,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爛麵,並有淡黃色粘稠分泌物。有時可形成涎瘺。發生於腮腺者,累及麵神經時可發生麵神經癱瘓症狀及麵肌抽搐症狀。發生於齶部者,可能破壞硬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