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並哮喘症狀診斷
一、症狀
支氣管哮喘的病理特征有:
1.氣道高反應性(AHR)
表現為氣道對各種刺激因子出現過強或過早的收縮反應,是哮喘患者發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⑴目前普遍認為氣道炎症是導致氣道高反應性的重要機製之一。氣道上皮損傷和上皮內神經的調控等因素亦參與了AHR的發病過程。
⑵當氣道受到變應原或其它刺激後,由於多種炎症細胞釋放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神經軸索反射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神經肽的釋放等,均與 AHR的發病過程有關。
⑶AHR為支氣管道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然而出現AHR者並非都是支氣管哮喘,如長期吸煙、接觸臭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也可出現AHR。
從臨床的角度來講,極輕度AHR需結合臨床表現來診斷。但中度以上的AHR幾乎可以肯定是哮喘。
2.變態反應
當變應原進入具有過敏體質的機體後,通過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傳遞,可刺激機體的B淋巴細胞合成特異性IgE,並結合於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麵的高親和性的IgE受體(FcεR1)。若過敏原再次進入體內,可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麵的IgE交聯,從而促發細胞內一係列的反應,使該細胞合成並釋放多種活性介質導致平滑肌收縮、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細胞浸潤等。炎症細胞在介質的作用下又可分泌多種介質,使氣道病變加重,炎症浸潤增加,產生哮喘的臨床症狀。
二、診斷標準
哮喘病情輕重不一,先兆症狀有咳嗽、胸悶、連續噴嚏,隨後出現喘息。剛開始發作時,可能隻有單純咳嗽,常易漏診,急性發作時有氣急、哮鳴、咳嗽、咯痰,呼氣性呼吸困難、焦慮不安、端坐呼吸等,數小時或數日才漸緩解。體征有發紺、頸靜脈怒張、桶狀胸、兩肺滿布哮鳴音等。
體格檢查:病人有缺氧表現,有輔助呼吸肌運動,呼氣比吸氣更為明顯,聽診可聽到彌漫的哮鳴音,胸部有過度充氣的表現——胸腔前後徑增大,橫膈下降。哮鳴音與病情嚴重程度不成比例,病情嚴重時,因無足夠的氣流而無哮鳴音存在。
根據哮喘發作的曆史、體檢、化驗檢查可作出診斷。
診斷標準:
1.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如腫瘤梗阻或壓迫氣道、喉頭水腫、支氣管內異物、腫瘤肺栓塞、心衰等情況。
2.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的以呼氣期為主的哮鳴音。
3.對症狀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征),應最少具備以下一項試驗陽性:
(1)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
(2)PEF變異率(用呼吸峰流速儀測定,清晨及入夜各測1次)>20%。
(3)若基礎FEV1(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受體激動劑後增加>15%。
4.反複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並多與接觸變應原、病毒感染、運動或某些刺激有關。
5.上述症狀經治療可以緩解或自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