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病情發展較慢,平均病程2年左右,有的可長達10年。症狀因部位而異,多數先出現由腫瘤直接破壞造成的定位體征和症狀,以後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症狀。主要是顱內壓增高及一側小腦半球損害的症狀。後者為患側肢體動作笨拙,上肢比下肢嚴重,表現為持物不穩,不能係紐扣及用勺進食等精細動作障礙,影響到小腦蚓部可出現平衡障礙。70%以上的患兒可見粗大的眼球水平震顫,小腦損害嚴重時還可有小腦性語言(構音不清或爆發式語言)。患兒可肌張力及腱反射低下,約1/7有強迫頭位,晚期可出現“小腦危象”。
病程進展較為緩慢,在顱內壓增高基礎上出現一側小腦損害征,應首先考慮小腦星形細胞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