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黃疸型肝炎症狀診斷
(一)病程
按病程可分為3期,總病程2~4個月。
1.黃疽前期
有非特異的前驅症狀,與短暫的病毒血症相應的低熱,關節酸痛,常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同時有不適、疲乏,突出症狀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黃疽前期可發生肝外病變和血清病樣綜合征:關節痛和關節炎、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血管炎性病變、腎髒病變、紫癜、漿液膜炎、心肌炎、胰腺炎等。文獻中有詳盡描述,但我國病人中少見。黃疽前期症狀的輕重和時間長短可有很大不同,可自數日至2周。也可無明顯黃疽前期,而以黃疸為最早的症狀。
2.黃疸期
最初發現常是尿黃,反映血清直接膽紅素濃度升高;繼而鞏膜和皮膚黃染,糞便顏色變淺。黃疽1—2周內達高峰,此時大多熱退、胃腸道症狀明顯好轉。食欲好轉是病情由極期開始緩解的常見標誌。肝髒輕度腫大、質軟,有觸痛和叩擊痛。小部分病人肋下可觸及脾髒。血管蜘蛛痣可短暫出現。黃疸的消退要比其上升的時間緩慢得多,整個黃疽期1—6周。
3.恢複期
隨著黃疸的消退,症狀逐漸好轉。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逐漸降低,急性乙型肝炎的膽紅素下降常早於丙氨酸轉氨酶(ALT)複常。極大多數病人在3-4個月內恢複。小兒急性乙型肝炎恢複比成人要快。在恢複期中病人仍可有疲乏和不適。臨床和血清學恢複後,肝組織病變減輕,但完全恢複須在半年以後。
(二)中醫
中醫把急性黃疸型肝炎(不論何型)都舊屬於“黃疸”範疇。有陽黃、陰黃之分。
陽黃者
(1)熱重型:黃疸色澤明亮如桔色、口幹、苦、渴、喜飲、口臭、惡心、嘔吐、厭油、食減、尿赤、便幹。腹脹滿,或有發熱惡寒。舌紅津少,苔黃膩,脈弦滑或滑為主證。
(2)濕重型:身目色黃,但色鮮減暗,頭重身困、肢體倦怠、胸脘痞滿、納少厭泊,便稀或粘膩,舌苔厚膩微黃,脈弦滑或漏緩為主證。
(3)濕熱型:兼有上述(1)(2)特點濕熱主證均顯著。
明黃者
其黃色暗晦,納少脘悶,腹脹便糖、畏寒乏力、舌質談、苔黃膩,脈沉遲為主證。多見於慢性黃疸性肝炎。急性者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