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雙側很少多,數為多房。一般較大,容易發生壓迫症狀。
(1)體征:
①出現PeutzJeghers syndrome綜合征(Chen KT86),即皮膚黏膜色素黑斑。
②有胃腸道多發性息肉。
③常同時有其他卵巢上皮性腫瘤,如漿液性、宮內膜樣或性索間質腫瘤等。
(2)腫瘤特征:
灰色有光澤,囊壁略厚,有彈性,有時外壁可見數個囊性突起,表麵略發淡黃色。
囊內容物為黏液性,不透明,黏稠液似膠凍樣,白色略淡藍,為黏蛋白或糖蛋白。
(3)檢查
實性部位是多數蜂窩狀小房集聚,房大小相差極大,分布可疏可密,常在一個房內套有一個或數個子房。
上皮為單層高柱狀,核位於基底部,排列規則,和宮頸管型黏液上皮相同。有時也能找到腸型上皮,包括杯狀細胞(goblet cell)、帕內特細胞及嗜銀細胞。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為多房性。
(1)體征:
出現盆腔腫塊、腹水,可有腹痛或腹脹。
(2)腫瘤特征:
囊壁增厚區或出現乳頭,而大多數乳頭細小,也可呈息肉樣。
(3)鏡下特點:
①腫瘤細胞不侵及間質。
②核分裂象每10個高倍鏡視野內不超過5個。
③上皮複層化達2~3層,伴有乳頭和上皮簇形成。
④細胞輕度、中度非典型形,黏液分泌減少,可見杯狀細胞。
3、黏液性囊腺癌
症狀與漿液性癌相似,單側者較漿液性癌多。多房性、良性較多。
(1)體征:
出現腹部腫物、腹脹、腹痛或壓迫症狀。
晚期出現惡病質、消瘦,偶可有月經改變。
(2)腫瘤特征:
外觀光滑、圓形或分葉狀,切麵囊性、多房,伴有實性區域。
囊內壁乳頭較漿液性癌少,乳頭及實性區域較良性或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多。
囊腔內含血性膠狀黏液,實性區常見出血、壞死。
(3)鏡下特點:
①上皮複層超過3層,出現重度非典型增生,伴有黏液分泌異常。
②核分裂活躍。
③腺體有背靠背現象。
④間質浸潤。
(4)組織分級:
①高分化(Ⅰ級):上皮高柱形,上皮增生超過3層。乳頭分支細長,形態不規則,間質極少。乳頭表麵細胞失去極性,排列無章,核大小不等,分裂象多。可有黏液分泌過多逸出細胞外,使胞質界限消失。
②中分化(Ⅱ級):上皮柱狀或低柱狀,形成共壁,細胞內有少量黏液,間質內有大量細胞巢浸潤,核分裂象較多。
③低分化(Ⅲ級):腺樣結構不明顯,上皮細胞呈簇狀或彌漫狀,細胞核異型性明顯,核分裂象更多。細胞內黏液極少。
4、腹膜假黏液瘤
腹腔內存在黏液引起腹膜種植的反應。
病程遷延,極易複發,常合並闌尾和卵巢黏液性腫瘤疾病。
目前認為來源於卵巢和闌尾的黏液性腫瘤。
二、診斷
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及以上各項檢查,可以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