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hs角膜內皮營養不良症狀診斷
一、症狀:
1.臨床改變:
1)角膜改變:
Fuchs內皮營養不良具有角膜中央後部典型碎銀狀外貌,通常稱為“cornea guttata”。臨床病程通常10~20年,可分3期。在第1期中,患者無症狀,角膜後麵中央部有分布不規則的點狀贅生物及塵埃狀色素小點。其後,後彈力層可呈灰色並加厚。第2期,角膜基質及上皮發生水腫,患者視物不清,並有耀眼感。基質水腫起初出現於後彈力層前方及緊靠前彈力層處,之後全部基質逐漸呈毛玻璃狀,且在腫脹中出現含液體的裂隙,使後彈力層形成皺褶。上皮水腫起初使角膜表麵呈豬皮狀或似灑滿小水滴,後逐漸形成大卵圓形或彎曲的上皮下大泡,破裂時引起發作性疼痛。由於基質變混及不規則散光,視力急劇減退。睡醒時視力尤差,因睡眠中淚液揮發減少使其滲透性降低,以致角膜水腫增加。第3期,上皮下結締組織出現,同時上皮水腫減少,視力盡管已極差降至僅辨手動,但自覺較前舒服。此期可出現一些並發症,例如上皮脫落、微生物所致潰瘍、周邊部新生血管及眼壓升高。
裂隙燈下檢查角膜病變始於中央部,漸向周邊擴展。從角膜後方至前方可出現下列改變:角膜點狀變性,後彈力層增厚並起皺;內皮色素沉著;基質水腫,出現上皮下結締組織和周邊部表層新生血管;上皮水腫及大泡。突出的改變為角膜後部中央呈銀箔樣(beaten silver)外觀變性,改變類似ICE綜合征所見,但較粗糙。最顯著的病理組織學改變位於後彈力層後方,內皮細胞產生新的膠原組織,臨床上表現為後彈力層增厚。後彈力層與新生的膠原組織形成多板層結構,以PAS染色後呈現濃淡相間的層次,並產生臨床所見灰色盤旋狀圖案。
2)合並青光眼:
Fuchs內皮上皮營養不良可伴有兩種類型青光眼:開角型青光眼和閉角型青光眼,估計發病率占10%~15%。其開角青光眼發生機製可能與小梁內皮網受累有關。淺前房和Fuchs營養不良時角膜實質逐漸增厚,導致虹膜角膜角完全關閉,而發生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許多病例,房角關閉發生在角膜水腫發生之前。這些病例青光眼的機製與遠視眼和淺前房有關,同時可能與Fuchs營養不良具有某些聯係。在青光眼發生機製上,Fuchs營養不良與ICE綜合征不同。
關於角膜斑點和Fuchs內皮營養不良合並青光眼的報告是含糊不清的。事實上眼壓升高的病人,常常可以繼發角膜內皮的改變。在並發青光眼的病人,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形態上也可以發生改變。內皮營養不良的程度並不常跟眼壓程度有關。其他因素同樣可以影響青光眼和角膜內皮的變化。例如前葡萄膜炎、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等也會影響到角膜內皮形態的改變。同樣正常人角膜內皮也隨年齡增長而發生改變。在青光眼與角膜內皮改變之間的任何損害因素都必須考慮進去。
2.臨床分期:
本病病程分為3期,可達20年或更長的時間。
1)第1期[角膜滴狀贅疣又名“滴狀角膜”(cornea guttata)期]:
此期患者無自覺症狀。采用裂隙燈直接照明法檢查時,可見角膜中央部的後表麵有多個細小的、向後突起的滴狀贅疣(guttata),略帶青銅色;用後照明法時,顯示在內皮表麵,有散在的、圓形、折光性金色小凹;用與角膜相切的寬光帶照明法時,可見Descemet膜呈現金箔狀變厚,並具一些不規則的灰色混濁斑點於其上。采用內皮鏡檢查時,可見在內皮細胞正常鑲嵌形態下出現一些黑區。角膜滴狀贅疣的出現並不意味著它具有本病的診斷體征,因為多數情況下它並不發展成Fuchs角膜營養不良,而隻是老年性角膜內皮細胞退變所產生的產物。角膜滴狀贅疣也可以是本病的早期表現。隨著病情的進展,滴狀贅疣的數量可逐漸加多,互相融合並向周邊部擴展,侵及全角膜的後麵。內皮細胞生物泵的功能一旦喪失,則進入本病的第2期。
2)第2期(實質性與上皮性水腫期即原發性角膜失代償期):
此期患者視力下降,出現疼痛並進行性加劇。當角膜內皮細胞密度下降,角膜內皮生物泵功能失常後,裂隙燈下可見角膜水腫從Descemet膜前的實質層開始,Descemet膜出現皺褶,角膜厚度增加,實質層如毛玻璃樣輕度混濁。繼而角膜上皮呈微囊狀水腫,角膜表麵不平。患者常在清晨時視力惡化,日間由於角膜前表麵的水分被蒸發,上皮水腫有所好轉,視力因而改善。當眼壓增高時,上皮水腫加劇。角膜上皮與上皮下水腫可融合成水皰及大泡,大泡破損後眼部劇疼。
3)第3期(瘢痕形成期):
角膜長期水腫可導致角膜血管新生,而在上皮下彌漫地形成結締組織層。多次反複發作大泡破裂者,更易形成瘢痕。角膜瘢痕形成後知覺減退,上皮水腫減輕,疼痛有所緩解,但視力更趨下降。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角膜的特征性改變,應考慮到該病的可能,但應注意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