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診斷
主要症狀為進行性聽力減退及耳鳴。早期聽力損失在4,000Hz處,因此,對普通說話聲無明顯影響,僅在聽力計檢查中發現,以後聽力損害逐漸向高低頻發展,終於普遍下降,此時感到聽力障礙,嚴重者可全聾。耳鳴與耳聾可同時發生,亦可單獨發生,常為高音性耳鳴,日夜煩擾不寧。
由於長期噪聲刺激的影響,內耳毛細胞破壞,螺旋器和螺旋神經節退行性變性,其中以耳蝸的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開始處病變最為明顯,這個部位接受4000Hz的聲音刺激。該處易受噪聲損傷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接近鼓室,且位於相當於兩窗之間血液循環較差的地步。另一種說法認為該處是低音波和高音波兩種渦流相遇之點,因動向不同,張力特別增加,易造成局部組織變形。還有人認為,此與外耳道共鳴生理有關,因外耳道的共鳴頻率在3000~4000Hz左右,故能加大此種頻率噪聲對內耳的危害。噪聲刺激動物的試驗表明,內耳損害主要在蝸管及球囊,而橢圓囊則輕微,半規管則無損。
1.漸進性聽力減退
開始接觸噪聲時,聽覺稍呈遲鈍,若離開噪聲,數分鍾後聽力恢複,此種現象稱之為暫時性閾移。若在持久,強烈噪聲作用下,聽覺明顯遲鈍,經數小時後聽力才恢複,此時稱之為聽覺疲勞。若進一步接受噪聲刺激,則導致聽力損傷,不易自行恢複。早期顯示4000Hz的聽力障礙。聽力曲線呈穀形下陷,以後穀形逐漸加深,2000Hz及8000Hz亦受影響,以至聽力呈下降斜線。一般多為兩耳曲線對稱,不對稱者多為並有其他耳疾或個別特殊情況。
2.耳鳴
可能早於耳聾出現,或與耳聾同時發展,為高音性,常日夜煩擾。
3.全身反應
可能出現頭痛、頭昏、失眠、乏力、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心情抑鬱、心悸、血壓升高、惡心、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