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皮損為一個或數個圓形或橢圓形、錢幣狀大小的斑片,顏色較周圍正常皮膚淺,呈蒼白色,表麵幹燥,附有少量細碎灰白色鱗屑,基底炎症輕微或缺乏。損害可逐漸擴大,鄰近者可相互融合。自覺微癢或無自覺症狀。皮損好發於顏麵,尤其是雙頰及額部,亦可見於頸部、軀幹及四肢。損害可自然消退,遺留輕度色素減退。病程緩慢,數月以至1年。鱗屑消退後,白斑尚持續年餘。本病多見於兒童或青少年。春季發生較多,亦可見於初夏及冬季。
二、診斷:
多見於學齡前男,女兒童,好發於麵部,也可發於軀幹和四肢;皮損一片或數片不等,為境界不清的白色或淡紅色斑片,有少量糠秕狀鱗屑,皮損消退後殘留淡白色色素減退斑;無自覺症狀;部分糠秕狀鱗屑鏡檢可以找到卵圓形糠秕孢子菌。
需與本病鑒別的病有兩種:一是白癜風,白斑明顯,表麵光滑無鱗屑,周邊皮膚色素往往加深,無一定好發部位;二是體癬,有環狀炎性邊緣,刮取鱗屑,查得真菌便可確診體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