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過去大多有結核病史或伴有內髒結核。多見於青年女性,對稱性分布於小腿中下部屈側,間有侵及股部或其他部位者。經過緩慢,多發生於春秋季。皮疹初起為豌豆或蠶豆大的堅韌活動的皮下結節,逐漸增大,可達核桃至雞卵大,表皮因受壓而緊張,顏色由潮紅變為暗紅或青紅,浸潤明顯。上述結節可長期無變化,亦可逐漸吸收治愈,或軟化潰破,形成深在性不整形的潰瘍,有稀薄淡黃色幹酪樣膿液。潰瘍呈典型的結核性潰瘍外觀,邊緣薄,有穿鑿,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及色素沉著。自覺有輕微觸痛,站立過久或晚間疼痛可加重。結核菌素中等度的稀釋液(1∶10000)呈陽性反應,對低倍稀釋液(1∶1000)呈弱陽性或陰性。
二、診斷
多見於青年女性,對稱性分布於小腿中下部屈側,間有侵及股部或其他部位者。經過緩慢,多發生於春秋季。皮疹初起為豌豆或蠶豆大的堅韌活動的皮下結節,逐漸增大,可達核桃至雞卵大,表皮因受壓而緊張,顏色由潮紅變為暗紅或青紅,浸潤明顯。有結核病史或伴有內髒結核。組織病理:表皮萎縮變薄,浸潤主要在真皮深層,甚至達皮下組織。浸潤由多數典型及不典型的上皮樣細胞及淋巴細胞所構成,並有少數漿細胞,其內可看到少數郎漢斯巨細胞。血管的改變甚為顯著,為血管炎改變,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變性或增生,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可伴有脂肪細胞不同程度的變性及壞死。即可診斷。
中醫病機和辨證:
1.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體弱氣虛,虛火內動,耗傷津血,痰濕鬱阻,結聚肌膚而發。
2.辨證分析 皮損呈暗紅結節,或潰後長期不愈,伴有身倦乏力,納差,渴不欲飲,有時煩躁易怒,舌質淡或舌邊光紅,脈沉細或沉弦。辨證屬於體弱氣虛,痰濕凝結,氣滯血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