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患處有瘢痕、毛囊破壞、永久性禿發。還可見各種病因的相應臨床表現。如紅斑狼瘡引起的可見紅斑狼瘡的其他皮膚表現及組織病理、實驗室檢查改變等。斑禿多係突然發生,表現為頭皮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脫發斑。由於無自覺症狀,故常在無意中和被他人發現,也有在梳頭時注意到大量頭發脫落,才發現片狀脫發區。本病可分3個期,即進行期,靜止期及恢複期。在進行期,出現新的脫發斑,原脫發斑擴大,但脫發斑的數目、大小不一,多為甲蓋至錢幣大小,毗鄰的脫發斑可以迅速融合。脫落的發幹近端萎縮,無光澤,末端粗黑。脫發斑周緣的頭發鬆動,易於拔下,發根成感歎號形(!),即拔發試驗陽性。這是疾病處於進行期的一個特征。脫發區的頭皮正常,無炎性發紅、無鱗屑、無瘢痕。靜止期脫發區邊緣的頭發不再鬆動,無新的脫發斑出現。大多患者在3~4個月的靜止期過後,進入恢複期。恢複期有新毛發長出,最初為細軟色淺的絨毛,類似毳毛,時久漸變粗變黑,然後恢複正常。
斑禿的發病率男女大致相等,但在兒童和青年人中比較常見。斑禿亦可見於眉毛、睫毛、腋毛、陰毛及胡須等,且有可能是惟一的受累部位。多數斑禿患者僅有1片或數片脫發區,病程數月。但也有少數患者可反複發生或邊長邊脫落。重者脫發持續進行,脫發區彼此融合,漸成為大片狀的脫發,病程可持續數年。若頭發全部脫落,稱全禿(alopecia totalis)。若頭發、眉毛、睫毛、胡須、腋毛、陰毛及毳毛等所有毛發均脫落,稱普禿(alopecia universatis)。沿頭皮周緣呈潛行性的帶狀脫發稱為匍行性脫發(ophiasis)。
日本的Iktda經過長期調查研究,按發病年齡、臨床表現及預後的不同,將斑禿分為4型,有利於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Ⅰ型:遺傳過敏型,占10%。一般兒童期發病,病程超過10年,單個斑禿常持續超過1年,伴遺傳過敏性疾病,75%發生全禿。Ⅱ型:自身免疫型,占5%。常於40歲以後發病,病程遷延,僅10%發生全禿。常伴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惡性貧血、白癜風、Hashimoto甲狀腺炎等。Ⅲ型:高血壓前期型,占4%。主要見於年輕人,其雙親或雙親之一為高血壓患者,進展迅速,39%發生全禿。Ⅳ型:尋常型,占83%。不屬於Ⅰ~Ⅲ型者,多見於20~40歲的成年人,總病程少於3年,單個斑禿可在6個月以內長出頭發,6%發生全禿。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征即可診斷。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發為腎所主,頭發稀疏或幹枯不榮,多為精血不足之證。本病多因肝腎虛虧,陰血不足,腠理不固,風邪則乘虛而入,風盛血燥,發失所養。此外,情誌不遂,氣血失和也與本病的發生有關係。肝腎陰虛,心腎不交是其常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