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在一定環境條件下,蟲卵發育成第三期幼蟲開始感染人體。幼蟲侵入皮膚後數小時即出現症狀。幼蟲在皮內移行,開始局部自覺微癢,亦有呈現較硬小腫塊者,隨著蚴蟲在皮下移動,皮膚出現淡紅色蜿蜒曲折的線狀損害,微隆起於皮麵,亦有呈條索狀者。長度不定,一般蚴蟲每天移動約數厘米,皮損繼續推進,可長達15~20cm,舊的損害可趨向消退,蚴蟲移動經過中,亦可暫時靜止數天甚至數月。有時蚴蟲常隨指甲搔抓而移動,可因繼發感染化膿,自覺間歇性刺痛或瘙癢,多發生於暴露部位,也可見於臀部、外陰。
可並發Loeffer綜合征,肺部暫時性、遊走性浸潤變化,血中嗜酸細胞可高達51%,痰中可達90%,表現幼蟲在肺部移行,並引起機體對蠕蟲的一種過敏反應。
二、診斷
皮膚出現淡紅色蜿蜒曲折的線狀損害,微隆起於皮麵,亦有呈條索狀者。長度不定,一般蚴蟲每天移動約數厘米,皮損繼續推進,可長達15~20cm,舊的損害可趨向消退,蚴蟲移動經過中,亦可暫時靜止數天甚至數月。食用此等未煮熟的魚類,青蛙、鱔魚。接觸含有此種蚴蟲的貓、犬的糞便等。在皮損處找到貓鉤蟲、犬鉤蟲,豬的頜口蟲、馬蠅、馬胃蠅等的蚴蟲,即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