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潛伏期2~11天,一般3~4天。食物中毒型潛伏期可僅20小時。
典型病人有發熱、腹痛、腹瀉和黏液膿血便。
1.發熱:發熱常首先出現,一般為低到中度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可高達40℃,伴全身乏力、頭痛、眩暈、肌肉酸痛,有時有寒戰和譫妄。
2.腹瀉:發熱12~24h後開始水樣腹瀉,量多,每天多者可達20餘次,1~2天後部分患者出現痢疾樣糞便,有血液及黏液,伴裏急後重。
3.腹痛:2/3以上病人有腹痛,以痙攣性疼痛為主。腹痛部位常在臍周及下腹,少數在右下腹,類似急性闌尾炎。
4.其他胃腸道反應:近半數病人有惡心、嘔吐。
病程多數一周內自行緩解,但少數病人可持續數周,有時腹瀉可反複發作。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輕到中度增多。少數患者在腸炎後發生無菌性關節炎,亦可發生彎曲菌性膽囊炎。
嬰兒彎曲菌腸炎多不典型表現為:①全身症狀輕微精神和外表若似無病;②多數無發熱和腹痛;③僅有間斷性輕度腹瀉間有血便持續較久;④少數因腹瀉而發育停滯。胎兒彎曲菌胎兒亞種感染大多為腸道外感染,如敗血症。海鷗彎曲菌偶可引起人類敗血症。
二、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如與感染動物或病人有接觸史,或有進食可疑食物史及臨床表現,可擬診本病,確診有賴病原學檢查。血清學亦有助於診斷。
1.直接塗片檢查
(1)懸滴檢查:取新鮮糞便置於載玻片上,加生理鹽水少許混勻後,覆蓋玻片製成懸滴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呈特征性突進運動的螺旋形細菌。
(2)染色檢查:采取急性腹瀉病人糞便,作塗片後,進行革蘭染色,鏡檢可見彎曲菌呈S形、螺旋形,革蘭染色陰性菌。
2.細菌培養 一般采用Campy-BAP培養基,在95%氮和5%二氧化碳培養箱內,42℃培養48h。
3.血清學檢查 可采用試管凝集法、間接熒光法、ELISA或被動血凝法測定彎曲菌特異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