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炎症性腸病症狀診斷
一、症狀
1.潰瘍性結腸炎
大多數UC起病隱匿,或輕度腹瀉,便血,僅見大便潛血,約30%患兒症狀明顯,起病較急,多見嬰幼兒,腹瀉可達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膿血便,侵犯直腸者有裏急後重,痙攣性腹痛常於便前,便時發生,便後緩解,左下腹觸痛明顯,可有肌緊張或觸及硬管狀結腸。
全身症狀有發熱,乏力,貧血;病情嚴重則有脫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等,體重不增,生長發育遲緩亦是小兒UC最早期臨床表現,可有腸外表現如關節炎,關節痛,虹膜睫狀體炎,肝大等。
潰瘍性結腸炎可按以下情況進行分型:
(1)程度:按臨床表現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
①輕度:患者腹瀉4次/d以下,便血輕或無,無發熱,脈搏加快,貧血,血沉正常。
②中度:介於中度與重度之間。
③重度:腹瀉6次/d以上,明顯黏液血便,體溫在37.5度以上,脈搏加快,血紅蛋白<100g/L,血沉>30mm/h。
④極重度:如在重度指標基礎上血便每天在10次以上,血漿蛋白<30g/L,伴嚴重中毒或消耗者為極重度。
(2)分型:按臨床經過分為初發型,急性暴發型,慢性複發型,慢性持續型,初發型指無既往史的首次發作,暴發型症狀嚴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狀,可伴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敗血症等並發症,除暴發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級及相互轉化。
(3)病變範圍:分為直腸炎,直-乙狀結腸炎,左半結腸炎,右半結腸炎,區域性結腸炎,全結腸炎。
(4)病變活動程度:分為活動期,緩解期。
小兒全結腸炎約占62%,常見的並發症為腸出血,腸狹窄,腸穿孔,膿毒敗血症及中毒性巨結腸。
2.克羅恩病
症狀取決於病變的部位與炎症的程度,腹痛是CD最常見的主訴,通常位於臍周,常發生於餐時或餐後,導致患兒不願進食乃致厭食,隻有回腸末端病變的腹痛位於右下腹部,腹瀉常見於90%患兒,可由多種因素所致,如大片腸黏膜功能紊亂,膽鹽吸收障礙,細菌過度生長,炎症性蛋白丟失等,腹瀉發生在餐後伴腹痛,結腸受累者有便血,小腸受累為水樣便,需同時監測電解質,CD血便比UC少見,上消化道的CD較少見,但也有經內鏡與組織學檢查證實胃十二指腸病變,往往難以與其他的疾病如胃食道反流,幽門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潰瘍等難以鑒別。
一些患兒可有不同程度的肛周病變如:肛瘺,肛旁膿腫,肛裂等,這些病變可以是CD早期的表現,常掩蓋了胃腸道症狀而引起誤診。
體重減輕和生長遲緩是CD最常見也是最突出的症狀,不管小腸彌漫性病變或結腸單獨性病變,均可表現體重不增和生長遲緩,並可早於胃腸道症狀數年,生長遲緩表現為身高與骨齡均低於正常標準,對持續生長遲緩兒童要高度懷疑IBD可能,IBD患兒中生長激素水平是正常的,生長遲緩的原因是由於吸收不良,蛋白質丟失,熱卡攝入不足,蛋白質分解增加,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生長遲緩者常伴有性發育遲緩,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表1):
腸外表現有關節痛,關節炎,結節性紅斑,杵狀指,硬化性膽管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
CD常見的並發症為腸梗阻,消化道出血,瘺管(腹腔內,肛周),腹腔膿腫及腸穿孔。
克羅恩病可根據以下情況進行分型:
(1)病變範圍:根據病變範圍分彌漫性小腸炎型,回腸末端型,回結腸型,結腸型,直腸肛門型,病變範圍參考影像及內鏡結果確定。
(2)程度:根據臨床嚴重程度分輕,中,重度,但分度不似UC那麼明確。
無全身症狀,腹部壓痛,包塊和梗阻為輕度。明顯的全身症狀如高熱,消瘦伴嚴重的腹痛,壓痛,吐瀉,痛性包塊或腸梗阻為重度。介於兩者之間為中度。
CD活動指數(CDAI)可正確估計病情及評價療效。
二、診斷
應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X線,內鏡檢查及組織學檢查進行診斷。
根據典型症狀,反複檢查糞便排除病原體感染,且充分抗生素治療無效者,應高度懷疑本病,可以結腸鏡或X線檢查所見作為依據,但必須結合臨床與自身免疫疾病進行仔細鑒別後才能確診。
本病的完整診斷應包括臨床類型,嚴重程度,病變範圍及病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