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一般治療
一、腦萎縮西醫治療
腦萎縮是一種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多為家族遺傳。由於病灶範圍和發展過程不盡相同,小腦萎縮的臨床征群亦有多種類型,其主要症狀為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複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
腦萎縮早期治療應在語言功能出現障礙後6個月以內的時期治療恢複為最佳,對發病2-3年開始治療的患者,其恢複程度要比早期治療恢複的速度緩慢的多。
二、腦萎縮語言康複的治療原則
堅持發音器官鍛煉和說話相結合。加強舌體運動,可使舌的動作得到改善;通過聲帶震動可使聲帶得到鍛煉;通過呼吸練習,使氣流得到調整;通過口腔運動可幫助舌的運動,以加強對氣流的調整等。這些均有利於言語恢複,說話練習也反過來強化發音器官的功能。
語言的治療有高度針對性,命名性失語治療重點放在對物品名稱命名的訓練上;對讀寫困難者重點練習複述詞句和書寫訓練上;對表達能力差者,多進行日常口語對話、手勢語、指物品名稱或哼調練習。
堅持視、聽、說、寫四者並重,堅持天天學,天天練,但也不宜安排過多,操之過急。過多過重的練習反使患者將語言訓練當作是負擔,不能取得患者的協作。
堅持多種形式鍛煉,以提高患者興趣,訓練內容可有繞口令,又有講故事、提問,還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采取搶接、聯句等形式。
如有可能,還將安排集體訓練,集體訓練可引起相互促進、相互鼓勵,並能排除畏難情緒和怕說話的心理,語言康複由語言治療師一對一進行訓練,在治療前,由 治療師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製定相應的符合患者現有語言能力的治療方案。語言康複每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6天,休息1天。
腦萎縮辨證論治
三、腦萎縮中醫治療
腦萎縮屬中醫“癡呆”、“健忘”、“眩暈”、“痿證”、“震顫”等範疇。中醫認為本病雖病位在腦,但與各髒腑功能密切相關,病理機製屬本虛標實。臨床上可將腦萎縮分為五型辨治。腎精不足,髓海空虛型: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神疲倦怠、腰膝酸軟,毛發焦枯,舌淡苔白,脈虛無力或沉細。治宜滋補肝腎,填精健腦。藥用熟地、山萸肉、山藥、製首烏、龜板、枸杞子、桑葚子、遠誌、菖蒲、懷牛膝等水煎服。失眠多夢者加棗仁、龍骨、牡蠣;偏癱加黃芪、全蟲、地龍;肢冷較甚加肉桂、附子。
1.氣血不足,腦髓失充型
主要表現為麵色少華,倦怠流涎,失眠納少,肢體麻木,表情呆滯,喜靜惡動,短氣懶言,舌淡苔薄,脈細緩。治宜補氣養血,益智健 腦。藥用人參、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山藥、黃精、黃芪、龍眼肉、酸棗仁、紫河車、益智仁等水煎服。頸硬脹者加葛根;大便幹結加女貞子、草決明。
2.陰虛火旺, 腦髓消縮型
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顴紅咽幹,眩暈耳鳴,兩目幹澀,皮膚幹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宜滋陰降火,補髓健腦。藥用黃柏、知母、生 地、丹皮、元參、女貞子、枸杞子、龍骨、牡蠣、生鐵落等水煎服。震顫加龜板、鱉甲;腰膝酸軟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遠誌。
3.痰濁雍盛,蒙蔽腦竅型
主要表現為頭重且暈,胸悶短氣,倦怠嗜臥,肢體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膩,脈滑。治宜祛痰化濁,開竅醒腦。藥用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殼、遠誌、鬱金、菖蒲、膽南星等水煎服。舌質紫暗者加丹參、川芎;食少加山楂、雞內金;腹脹痞滿加萊菔子。
4.瘀血阻滯,腦失榮養 型
主要表現為口唇紫暗,肢體麻木,善忘,口幹欲飲,語言顛倒,或久病反複加重,舌質暗紫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或澀。治宜活血祛瘀,通絡醒腦。藥 用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丹參、遠誌、菖蒲、雞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濟失調加黃精、全蟲;視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