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性腦炎伴發的精神障礙一般治療
(一)治療
本組疾病經積極治療一般預後較好。重型病例的病死率為22.4%~60%。一部分存活者遺留輕重不等的神經損害體征或高級精神活動障礙,複發率約為10%。
治療以病因治療為主,同時采用減輕組織病理反應、恢複受損功能,給予積極的對症治療、支持治療、護理及康複期治療的綜合治療措施。
1.一般治療 注意臥床休息,生活有規律,防止自傷、傷人、毀物、自殺。給予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吸氧、吸痰。預防褥瘡、墜積性肺炎及泌尿係感染。
2.藥物治療
(1)抗病毒化學療法,由於病毒僅在細胞內繁殖,末期才出現典型症狀,故提倡在感染極早期用藥才較有效。
如下介紹已試用的幾種。
①碘苷(皰疹淨):用於治療單純皰疹病毒腦炎有一定療效。劑量為50~100mg/(kg·d)加葡萄糖液靜滴,3~5天為1療程。
②阿糖胞苷:用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及巨細胞病毒感染。劑量1~8mg/(kg·d)靜注或靜滴,連用3~5天。
③阿糖腺苷:對單純皰疹病毒最有效。劑量為10~15mg/(kg·d),6~12h內靜滴完,用3~5天。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造血功能障礙等。
④阿糖腺嘌呤:主要用於皰疹性腦炎。劑量為15mg(kg·d),每天靜滴12h,共10天。
⑤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已在臨床使用,可能在治療單純皰疹病毒腦炎方麵其是有效的藥物。劑量及用法為每次5mg/kg,每8小時靜滴1次,連續7天為1療程。但單純皰疹病毒對阿昔洛韋可產生耐藥性。副作用為譫妄、震顫、皮疹、血尿、轉氨酶暫時性升高等。
⑥利巴韋林(病毒唑):0.5~1g/d,小兒20~30mg/(kg·d),靜脈滴注,連用7~10天。
⑦大蒜注射液:40~80ml,靜滴,1次/d,15~30天為1療程。
上述藥物均有胃腸道反應、骨髓造血功能抑製、脫發、肝功能損害等毒性作用,有些可造成較持久和嚴重的不良結果,應引起重視。
能選擇抑製病毒而又不影響細胞的核酸或蛋白質的代謝,是最理想的藥物,已報告有鹽酸胞胍,羥苄唑(羥苄苯異咪唑)。最近有報道核酸酶(nuclease)可獲良效。也有用四環素族等廣譜抗菌藥物及烏洛托品(40%5ml靜注,1次/d,7~10天)。
(2)免疫療法:近年來研究證明病毒感染伴發的組織損害,其中部分是免疫反應的結果,故發展了免疫治療。
①幹擾素(interferon)及其誘生劑:近已確定幹擾素及其誘生劑能抑製病毒血症並防止病毒侵入腦部,故在感染病毒後潛伏期使用,效果較顯著。近來還在研究誘生幹擾素的增效劑,以期提高療效。
②轉移因子:適用於免疫缺損患者,通過逆轉細胞的免疫缺陷,可使疾病緩解。有人用來治療急性病毒性腦炎有些效果。
③腎上腺皮質激素:已知此類激素是免疫抑製劑,能破壞或減少淋巴細胞、抗B和T細胞的功能,還能抑製炎症反應、幹擾素和抗體形成;且也能改變神經膠質、膠質瘢痕而使腦組織再生。故有其利弊。盡管臨床上應用已久,但目前意見尚未完全一致。考慮激素有抗炎、消水腫、穩定溶酶體係統而防止抗原抗體反應時產生有害物質,因此在適當時機上使用,且掌握適當的劑量和療程,還是有治療價值的。有不少人主張早期、大劑量、短療程的方法。一般用地塞米鬆15~20mg加糖鹽水500ml,1次/d,10~14天,改口服,漸減量。
(3)人工冬眠療法:對於高熱、躁動不安及癲癇不能控製者,氯丙嗪50mg、異丙嗪50mg和呱替啶(杜冷丁)100mg混合,每次半量肌注。
(4)中醫中藥治療:
①急性期:用滌痰湯加味或在滌痰湯、白虎湯和犀角地黃湯的基礎上重用清熱涼血的犀角(10g)和生石膏(60~150g),加用板藍根、板藍根(大青葉)。高熱昏迷者,可配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
②恢複期:補氣、補血、養陰。但恢複期患者,雖元氣已衰,但餘邪未盡,故切忌用過於溫補膩滯之方,以免影響病情的恢複。亦可用生脈散加味。
(5)給予促大腦代謝合劑:28.75%穀氨酸鈉20ml或醋穀胺(乙酰穀氨酰胺)200mg~400mg,三磷腺苷(ATP) 40mg、輔酶A 100U、煙酸(煙草酸)100mg、維生素C 3g,加入50%~10%葡萄糖250~500ml中靜脈點滴,1次/d,15~30次為1療程。口服吡拉西坦(腦複康)、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以促進腦功能的恢複。
積極的支持療法,營養護理十分重要,早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宜少量多次。
(6)對症治療:應積極治療患者出現的腦水腫、癲癇發作、高熱、精神症狀。對有嚴重抽搐、高熱、腦水腫者,應給予物理降溫及脫水治療(可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靜脈點滴)。20%甘露醇250ml靜滴,半小時內滴完,1次/6h;或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鬆10mg靜滴,呋塞米(速尿)20~40mg,1次/d。抗癲癇藥,地西泮(安定)10~20mg靜注,或100~200mg加5%葡萄糖500ml,於12小時內緩慢靜滴。體溫39℃以上可用酒精或冷水擦浴,高熱不退者可用冰水擦浴、冰水灌腸、頭戴冰帽等方法降溫,或可用氯丙嗪25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靜滴,複方氨基比林藥物降溫。對有精神症狀者,使用抗精神病藥應慎重,因腦器質性病患者對抗精神病藥敏感,以小劑量緩慢加藥為宜。體質好或青壯年可肌內注射,一般口服氯丙嗪每天50~150mg或奮乃靜10~20mg:肌內注射可給氯丙嗪、異丙嗪(非那根)各12.5~25mg。症狀較輕或恢複期者,酌情給予抗焦慮藥,但應注意依賴性的產生。精神症狀遷延者用胰島素低血糖治療可取得一定療效。昏迷者可給蘇醒劑,如氨乙異硫脲(乙胺硫脲、克腦迷)1g溶於5%葡萄糖500ml靜滴,40滴/min,1次/d,1~2周為1療程;或胞磷膽堿(胞二磷膽堿)200~600mg溶於5%葡萄糖500ml靜滴,1次/d,1~2周為1療程。促進腦代謝藥物三磷腺苷(ATP)、輔酶A、細胞色素C、醋穀胺(乙酰穀氨酰胺)、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也可應用。
國內有報道用高壓氧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1次/d,連續10次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隔3~5天。病程在40天以內者有效率可達95%以上。早期采用高壓氧治療可減輕症狀,腦電圖可見改善。
慢性期及後遺症期,應進行特殊教育、勞動訓練和功能鍛煉,以促進康複。
(二)預後
多數呈急性起病,有時為亞急性。本組疾病一般預後較好。根據不同的報道,病死率為0%~30%,平均為10%。多數病例經過治療後病情好轉。有不少病例,雖症狀嚴重呈深昏迷去皮質狀態,但急性期後恢複迅速,後遺症輕微。約有10%複發,複發與首發可間隔數周到數月,複發時的臨床表現與初發時基本相同。推測可能是在恢複期病毒潛伏於腦內一定部位,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病毒再趨活躍。有的病例發生新的病灶,則提示多發性硬化的可能。可遺留程度不同的神經衰弱綜合征、智能障礙、運動及言語障礙、抽搐發作、行為障礙及人格障礙,持續數月至數年之久。
單純皰疹腦炎較非單純皰疹腦炎的預後差,有報道前者的自然病死率為70%,采用阿糖腺苷治療的病死率為40%。瑞典有報道,用阿昔洛韋治療6個月內病死率僅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