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熱辨證論治
膽熱中醫治療
治療法則:清熱瀉膽。
一、中藥治療:
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蒿芩清膽湯加味:青蒿12克、竹茹15克、半夏10克、赤茯苓12克、
黃芩10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碧玉散20克(包)、大黃10克,本方適用於少陽熱重兼痰濕之證。納上藥,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l劑。
2.加減變化:嘔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3~5克,每日3次;肢體痠痛者,加桑枝
12克、薏苡仁15克、絲瓜絡10克;濕熱發黃,熱重濕輕者,去陳皮、半夏,加茵陳25克;胸脅脹滿者,加川楝子10克、佛手10克。
二、中醫的其他治療:
(一)外敷藥物
1.竹茹、生薑適量,絞汁,棉浸擦胸口,用於嘔酸苦水。
2.青皮15克,為末,醋炒敷脅下,用於胸脅脹痛。
3.南星搗爛,置杯內,扣臍上,起泡挑去泄水,用於黃疸。
(二)灌腸療法
1.生大黃25克,煎煮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30分鍾。
2.生大黃20克,青蒿15克,黃芩15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30分鍾。
施治要點:
(一)本證為少陽膽經熱甚之證,熱鬱少陽半表半裏,以致權機不利,必以清膽之
劑泄其熱而利其樞機。
(二)膽病影響脾胃,化生濕熱痰濁,少陽相火衰煺易見嘔逆吞酸等症;濕熱留連
易發黃疸,必輔以或加強辛開苦降芳化利濕煺黃之品。
(叁)因膽熱常可橫逆於胃而形成膽胃不和之證,故治療時,一則要注意膽胃並治提高療效,二則要時時注意維護胃氣,切勿過用苦寒,以免傷胃。
(四)本證當與小柴胡湯證相鑒別,同為和解之劑,小柴胡和解少陽,主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本證乃寒熱如瘧,口苦膈悶,治以清膽利濕。雖同配伍黃芩,但本證特取善從少陽膽經領邪外出之青蒿,功在清芬透絡。同時也應與飲停脅下的旋複花湯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