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一般治療
一、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西醫治療
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的治療以手術加放療為首選,一般采用局部廣泛病灶切除或根治性子宮、全部/部分陰道切除術。腺肉瘤中較年輕的患者可用局部病灶切除術,術後輔以放療和化療。
2例繼發於陰道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的患者中1例因為曾有盆腔放療史,故在局部切除後給以紫杉醇和卡鉑化療6個療程,1年後局部複發,予局部病灶切除加腔內和體外放射治療後隨訪2年無瘤生存,另1例患者術後複發,予以放療後隨訪2年餘無瘤生存。其餘11例惡性苗勒管混合瘤中1例失訪,有4例僅存活9~23個月,1例在診斷後6個月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2例隨訪12個月無複發,1例隨訪18個月,帶瘤生。其餘2例分別隨訪39個月、60個月,均無瘤生存。
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辨證論治
二、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中醫治療
1.辨證分型治療
1.1肝經濕熱型
證候:帶下赤白,黃濁有臭味,陰道流血淋漓,心煩口苦,胸悶脅脹,口幹納少,舌紅苔膩,脈數或弦細。多見於初、中期病人。
治法:清熱利濕,疏肝和脾。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30g,柴胡10g,梔子15g,黃芩15g,生地15g,澤瀉15g,車前子10g,當歸15g,甘草10g,半枝蓮15g,敗醬草15g,薏苡仁30g,茯苓15g,白術15g。舌質黯加三棱10g;口苦心煩加赤芍10g,茵陳15g;熱毒熾盛者加白花蛇舌草15g,魚腥草30g。水煎服,日1劑。
1.2氣滯血瘀型
證候:神疲乏力,麵色晦黯,形體消瘦,肌膚甲錯,包塊堅硬,推之不移,疼痛拒按,陰道流血,五色帶下,味穢臭,二便不暢,尿少色黃,舌質紫黯有瘀斑,脈細澀或弦細。多見於陰道肉瘤。
治法:理氣活血,化瘀散結。
方藥: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30g,茯苓10g,赤芍15g,桃仁15g,丹皮15g,當歸20g,川芎15g,三棱10g,莪術10g,川楝子15g,龍葵15g,沒藥10g。水煎服,日1劑。
1.3肝腎陰虛型
證候:陰道流血色紅量少,便幹尿赤,帶下赤白,頭暈目眩,口苦咽幹,手足心熱,腰腿酸痛,舌質紅,苔少或光剝,脈弦細,多見於中、晚期病人。
治法:滋補肝腎,兼清熱解毒。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味。知母20g ,黃柏15g ,熟地20g ,山藥30g ,山萸肉25g,茯苓15g,澤瀉15g ,丹皮20g ,半枝蓮20g ,龍葵10g ,杜仲10g,巴戟肉10g 。大便幹者加火麻仁20g ,瓜蔞仁15g ;陰道流血者加炒阿膠10g,大、小薊10g .水煎服,日1劑。
2.專方驗方
2.1肉桂3g ,三棱、莪術、青皮、烏藥、甘草各6g ,當歸、赤芍、白芍各9g ,小金丸1粒。每天1劑。水煎服。
2.2山慈菇、秋水仙、莪術、山豆根、龍葵、黃藥子、夏枯草、蒲公英、魚腥草、丹參、赤芍、腫節風各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
2.3忍冬藤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金櫻子12g,牡蠣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台烏藥12g,水煎服,每日1劑。
3.中成藥
3.1抑癌片
生馬錢子、天花粉、重樓各2500g,甘草500g。馬錢子去皮,香油炒至酥脆,與其它3味藥共為細末,加澱粉打成片劑,每片0.3g,內服,每日3次,初起每次3片,無不良反應增加至每次5片,不分療程,持續服藥。多數患藥後體力增強,食欲增加;服藥過量或過久,有手腳發緊的症狀,停藥後消失。本方有解毒化瘀之功效。
3.2掌葉半夏片
掌葉、半夏適量,製成內服片劑,口服,每天3次,總量約含生藥60g,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抗癌作用。
3.3子宮丸
本品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消腫止痛、燥濕收斂、解毒殺蟲功效。外用,每周1-2次,每次1丸,4次為一療程。上藥期間禁性生活,忌食魚、蟹、雞及辛辣之品。
4.外治方
4.1三品方
白砒45g,明礬60g,雄黃7.2g,沒藥3.6g。研細末,混合製成5分硬幣大小(厚2mm重0.2g)的三品餅,紫外線消毒備用。消毒陰道,先用凡士林油紗條保護好陰道及穹窿部未破損處,在腫物上貼敷換三品餅,5-7天後有壞死組織脫落,待三品餅吸收後,組織脫落前敷換中藥"雙紫粉"(紫草、紫花地丁、草河車、黃柏、旱蓮草各30g,冰片少許,共為細末,高壓消毒);應在月經後5-7天至月經前5天用藥。本法消毒、抗癌消腫、祛瘀。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禁用。
4.2黃蜈散1號z
黃柏64%,輕粉13%,蜈蚣7%,冰片3%,麝香0.7%,雄黃12.3%,分別研末過100目篩,混勻備用,用無菌尾線棉球,蘸藥粉1g左右用長柄鑷子送入陰道病損處;輕症1周1次,重症,1周上藥2~3次。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4.3雄黃3g,梅片0.3g,麝香少許,蜈蚣2條,黃柏15g,共研細末,將藥物放大棉球中間送入病灶處,每天上藥1次,上藥前用水衝洗陰道。
4.4獨角蓮搗爛,適量,直接用於癌灶處。
5.防治放療、化療毒副反應方
5.1參芪防毒湯
黃芪、黨參各30g,五味子、補骨脂、炒白術各15g,麥冬、天冬各20g,當歸、茯苓、陳皮、清半夏各12g,水煎,每日1劑,分2~3次口服,於化療前3日開始服用。具有扶正抗癌、補陰養血、行氣燥濕、健脾和胃止嘔、化瘀散結之功能,能夠防止或減輕化療、放療帶來的毒副反應。使化療、放療順利完成。
5.2養血升白飲
黨參、黃芪、當歸、熟地、女貞子、雞血藤、土茯苓各15g,焦白術、補骨脂各10g,炙山甲、生甘草各6g,焦山楂、焦神曲各9g。陰虛加生地、龜甲各15g;陽虛者加巴戟、仙茅各12g;心血不足、失眠者加酸棗仁、夜交藤各12g;濕熱者加黃柏、澤瀉各10g。本方具有補氣健脾、平衡陰陽、活血解毒之功效。用於因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