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一般治療
常用方法
一、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治療)
特異性免疫治療亦稱脫敏治療 ,對花粉、塵蟎誘發的間歇性過敏性鼻炎的療效比較肯定,總有效率可達80%以上。特異性免疫治療雖然不能完全治愈過敏性鼻炎,但能顯著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預防哮喘病的發生,可改善過敏性疾病的預後。
二、非特異性治療
(一)抗組按藥物 :
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因嗜睡等副作用等缺點,臨床逐漸棄用。近年來,第二代抗組胺藥物的共同特點是無困倦、嗜睡等副作用,且作用時間長達24小時,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司丁、酮替芬、特非那丁和阿司米唑等,由於特非那丁和阿司米唑有嚴重心髒毒副作用已很少使用,酮替芬因嗜睡作用而較少使用,目前國內常用的主要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等。第三代抗組胺藥物則包括非索非那丁(fexofenadine)、左旋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乙氟利嗪(Efletirizine)、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等,第三代抗組胺藥物既沒有中樞神經抑製作用,也沒有發現心髒毒副作用,可以更好控製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並對預防哮喘有一定作用。詳細可見擴展閱讀-1。
(二)糖皮質激素吸入:
通常選用布地奈德、氟替卡鬆、糠酸莫米鬆等。采用治療哮喘用的糖皮質激素氣霧劑配合口鼻兩用儲霧罐進行鼻腔吸入可以取得比上述藥物更好的療效,這種吸入方法沒有鼻粘膜的刺激感,還可以全麵控製鼻部炎症,預防複發,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時預防和控製哮喘的氣道炎症,是過敏性鼻炎的首選給藥方式,已在臨床取得了良好療效。
(三)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包括色甘酸鈉(SCG) :
尼多酸鈉(Nedocromil Sodium)和曲尼斯特(Tranilast)等。
(四)局部抗組胺藥物的應用:
主要有氮卓斯汀、左旋卡巴斯汀和酮替芬等。
三、神經阻斷術治療
內窺鏡下微波技術神經阻斷術治療過敏性鼻炎即包含篩前神經阻斷和翼管神經阻斷。其原理是:過敏性鼻炎屬Ⅰ型變態反應。是鼻腔粘膜對一些特定物質(過敏原)發生不正常的物理反應(過敏反應),這一過程是通過鼻腔內的神經傳導完成的。主要是副交感神經。該神經興奮時鼻腔內的腺體分泌增加,粘膜水腫。病人臨床表現為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頭痛、嗅覺減退等症狀,經研究證明單純阻斷翼管神經或篩前神經均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複發率達63%。采取在鼻內窺鏡下應用等離子低溫消融係統采用篩前神經阻斷術,降低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對翼管神經和篩前神經在鼻腔內進行同時阻斷。經一年多時間對病人的隨防觀察,療效顯著,複發率低,治療時間短僅需.。適合吸入類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離子治療技術
等離子治療優點是痛苦小,定位精確、不需開刀、無出血、一次性治療,可完全保留正常的鼻竇組織免疫調節功能。效果好,無需住院,術後無疼痛,可以迅速恢複正常飲食,尤其適用於懼怕手術疼痛的病人,可以在門診進行。
以下也是過敏性鼻炎的一些常見治療方法:
1.免疫療法:又稱脫敏療法,用已找到的變應原製成脫敏浸液,以小量漸增的方法進行注射,使機體對變應原產生抵抗力。
2.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對下鼻甲粘膜的冷凍療法、激光、20%硝酸銀燒灼等,皆可使鼻粘膜表麵敏感性降低,達到控製症狀的目的。
3.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翼管神經切斷或岩淺大神經切斷,均可使鼻內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
4.手術療法:因為構造上的異常而造成呼吸障害者,如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息肉等,需要手術治療來改善症狀,為輔助治療的方法。
5.穴位療法:李氏靈坤膏,采用的是穴位針對性療法,是結合了針灸與藥物的原理,藥貼內含醫用磁粉 純中藥提取物製劑而成,可以消炎祛痛,改善不適,增強機體細胞活力,具有不錯的康複療效。
過敏性鼻炎辨證論治
1.吸鼻法:
取煆魚腦石10g,冰片3g,研末和勻,取少許吸人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如鼻中發幹,塗少許麻油再吸人。
2.塞鼻法:
將1%鵝不食草鼻液配以10%凡士林軟膏塗在紗條上,每個鼻腔放置1條,約15~20分鍾。
一般中醫鼻內點藥大部份是放有腐蝕性的藥物,也有病人的反應不錯。但我們常會看到因處置不當造成鼻腔內黏膜粘連的情形,反而會造成更嚴重之鼻塞。
3.偏方:
1、肺氣虛寒,衛表不固
主證:陣發性鼻塞,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嗅覺減退,早晚易發,畏風怕冷,遇風(寒)即作,容易感冒;氣短懶言,語聲低怯,自汗,麵色蒼白,咳嗽痰稀或咳喘無力。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虛弱。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水腫,鼻道可見水樣分泌物。
治法:補益肺氣,固表護衛,溫肺散寒。
4.方藥:
偏於氣虛選用:玉屏風散加減:防風10克、黃芪30克(蜜炙)、白術15克。若鼻癢如蟻行,可酌加僵蠶、蟬蛻;若噴嚏、清涕、語聲低怯者,可酌加人參、茯苓、山藥;若腰膝酸軟者,可酌加枸杞子、製首烏;若畏風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幹薑、大棗等。
或者玉屏風散合並加味蒼耳子:黃芪、白術、防風、荊芥、蒼耳子、辛夷、白芷、細辛、薄荷、連翹、豆豉、炙甘草、生薑
偏於虛寒選用:溫肺桂枝湯《醫醇剩義》卷四:桂枝、當歸、茯苓、沉香、蘇子、橘紅、半夏、瓜蔞實、 桑皮。
1、脾氣虛弱,化生不足
主證:鼻塞鼻脹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覺遲鈍。鼻塞,鼻癢,清涕連連,噴嚏突發,麵色萎黃無華,消瘦,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細弱無力。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樣分泌物。(小兒過敏性鼻炎,多表現肺脾氣虛之證)
治法:益氣健脾,溫運中陽
方藥:
可選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卷中
組成:黃芪、人參、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薑、大棗 若腹脹便溏、清涕如水、點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藥、幹薑、砂仁等;若畏風怕冷,遇寒則噴嚏頻頻者,可酌加防風、桂枝等;若四肢不溫、畏寒腰痛者,可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
偏於肺脾氣虛,水濕泛鼻選用:參苓白術通竅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黨參、茯苓、澤瀉各12克,苡仁、白扁豆、白術、紅花、菖蒲各9克,陳皮、木通、燈芯各6 克水煎服
偏於脾虛氣滯痰濕選用:香砂六君子丸《國典》組成:廣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黨參60克 炒白術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炒廣皮30克製半夏60克共研細末,每料用生薑、棗子各30克,煎湯代水泛丸,如綠豆大,約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後開水吞服。注:常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而見的胃脘脹痛。
偏於脾胃虛寒亦可選用:理中湯或小建中湯化裁
理中湯:人參、白術、炙甘草、幹薑
小建中湯:飴糖(30克)桂枝(9克) 芍藥(18克) 生薑(9克) 大棗(6枚) 炙甘草(6克)
2、腎陽虧虛,肺失溫煦
主證:鼻鼽多為長年性,鼻塞,鼻癢,噴嚏頻作,連連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麵色蒼白,形寒肢泠,小便清長,夜尿頻,腰酸腿軟,腰膝冷痛,神疲倦怠。婦人則宮寒不孕,男子則陽萎,遺精或見早泄。舌淡胖,舌苔白,脈沉細無力。局部檢查可見下鼻甲腫大光滑,粘膜淡白,鼻道有水樣分泌物。
治法:溫補腎陽,固腎納氣
方藥:選用:濟生腎氣丸《濟生方》卷四方加減。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腎,共為三補;丹皮、澤瀉、茯苓降火滲濕,輔助上三補藥而為三瀉,以補而不膩;配以肉桂(枝)、附子以溫通腎中元陽,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牛膝、車前子意在導邪下行利水通調。若噴嚏多、腰膝酸軟者,可酌加枸杞子、菟絲子;若噴嚏、清涕,遇寒即甚者,可酌加黃芪、防風、白術;若腹脹便溏、噴嚏、清涕者,可酌加白術、黃芪、人參、砂仁。
偏於命門火衰,精氣虛寒選用:右歸飲 《景嶽全書》。
組成:大熟地60克,菟絲子9克、上玉桂6克(研末衝)、生五味3克(搗碎)、鹿茸6克、鎖陽9克、熟附片12克、果杞9克(酒炒)、川椒2克分(去閉口炒)、淮牛膝6克、淮山藥15克、固脂6克(核桃肉拌炒)。
3、肺經伏熱,上淩鼻竅
主證:本症型臨床少見,一般多見於鼻鼽初發,或由於稟賦體質過敏,常在酷熱暑天或由於熱氣引誘而發。鼻塞鼻脹,鼻癢或酸癢不適,噴嚏頻作,鼻流清涕,鼻竅肌膜腫脹,色紅或淡紅,全身可見咳嗽,咽癢,口幹煩熱,脈數或弦滑,舌質紅,苔白或黃。檢查見鼻粘膜色紅或暗紅,鼻甲腫脹。
治法:清宣肺氣,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清肺飲《外科正宗》卷四方加減。方中黃芩、梔子、石膏、知母、桑白皮清肺熱;辛夷花、枇杷葉、升麻清宣肺氣,通利鼻竅;百合、麥冬養陰潤肺。合而用之,有清肺熱、通鼻竅之功。
組成:辛夷1.8克(包) 黃芩 山梔 麥門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3克 甘草1.5克 枇杷葉3片(去毛) 升麻0.9克
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後1小時服。
禁忌:服藥期間及初愈後,須忌食辛辣厚味和魚腥發物,應斷厚味,戒急暴,省房欲。此外,若脾胃虛寒,大便稀溏,則不宜服本方
附:辛夷清肺散《觀聚方要補》卷七、辛夷清肺湯《喉症指南》卷四。
4、氣虛血瘀型
主證: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明顯,鼻甲紫暗,舌暗紅有瘀點,苔白,脈澀。
治法:補氣通經,活血化瘀。
方藥:選用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
組成:生黃芪 120g、當歸尾 3g、赤芍 5g、地龍 3g、川芎 3g、紅花 3g、桃仁 3g
偏於經脈阻滯血瘀選用: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卷上
組成:赤芍3克 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 紅棗7個(去核) 紅花9克 老蔥3根(切碎) 鮮薑9克(切碎) 麝香0.15克(絹包)
5、外寒內熱型
主證: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身熱,畏寒,頭痛、骨痛、遇風易作,口幹, 無汗,心煩,渴喜冷飲,大便幹結,舌紅,苔白中帶黃,脈沉數或緊。
治法:清肺散寒,平調寒熱。
方藥可選用:麻杏石甘湯加味: 炙麻黃6、 杏仁10、生石膏24、生甘草9、梔子10、黃芩10、蒼耳子6、辛夷花10、連翹15g
如肺熱甚,壯熱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並酌加桑白皮、知母以清泄肺熱;表邪偏重,無汗而惡寒,石膏用量宜減輕,酌加薄荷、蘇葉、桑葉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氣急,可加葶藶子、枇杷葉以降氣化痰;痰黃稠而胸悶者,宜加瓜蔞、貝母、桔梗以清熱化痰,寬胸利膈。
偏於外寒裏飲選用: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去節)9、芍藥9、 細辛6、 幹薑6、 甘草炙6、 桂枝9、 五味子6、半夏(洗)9。
以上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