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體炎一般治療
一、西醫治療
1、手術治療:目前仍以手術摘除扁桃體為主要治療方法。但要合理掌握適應症,避免任意切除扁桃體使呼吸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出現免疫監視障礙,何況手術並非絕對安全,有時還可有後遺症如咽部發幹、疼痛、不適等症狀。隻有對於那些炎症已呈不可逆性病變時才考慮手術治療。根據免疫學觀點,慢性扁桃體炎屬“感染—變態反應狀態”,且常由鏈球菌感染引起,故治療不應僅限於局部用藥,全身用抗生素或手術切除,還應將免疫療法和抗變應性措施考慮在內,包括使用脫和敏作用的細菌製品(如用鏈球菌變應原和疫苗進行脫敏),以及各種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如注射胎盤球蛋白、轉移因子等。
慢性扁桃體炎辨證論治
一、中藥治療:
一、辨證選方
1.肺陰不足
治法:養陰清肺,生津潤燥。
方藥: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加減。生地30g,玄參15g,麥冬15g,白芍15g,丹皮12g,川貝10g,薄荷6g,甘草6g。大便幹結者加瓜蔞仁、火麻仁;兼脾氣虛者去生地,加太子參、白術、陳皮;午後潮熱者加知母、地骨皮。
2.腎陰虧虛
治法:滋陰降火,清利咽喉。
方藥:知柏地黃湯(《醫宗金鑒》)加減。知母10g,黃柏10g,熟地30g,山藥30g,山萸肉15g,茯苓10g,丹皮12g,澤瀉10g,石斛15g,玄參15g,麥冬15g。潮熱盜汗者加銀柴胡、白薇;虛煩失眠加酸棗仁、合歡皮;陰虛及陽者,宜陰陽雙補,可改用腎氣丸(《金匱要略》):熟附片6g,肉桂6g,熟地30g,山藥30g,山萸肉15g,茯苓10g,丹皮10g,澤瀉10g。
二、其他療法
1、烙法患者取正坐位,盡量張大口,醫生持金屬壓舌板壓下舌前三分之一並令發"啊"音。另一手持特製的小烙鐵置酒精燈上燒紅,蘸香油並在壓舌板上輕點一下(去除多餘的香油),迅速而準確地烙在扁桃體上,聞有烙聲響即取出烙鐵,每側扁桃體可烙5~10下,每周烙1~2次,再次施烙的時間以前次形成的烙痂脫落為度,並須以前次施烙的部位為中心向周圍擴展,直至扁桃體逐漸縮小,表麵平滑即可停烙。一般扁桃體Ⅲ度者須烙25~30次,Ⅱ度者須烙15~20次。本法尤其適用於因全身情況不宜於手術者,但急性炎症期間及年齡大小不能合作的兒童禁用。
2、敷貼療法
1.下頜角敷藥:珍珠、麝香、蟾酥、僵蠶各等份,研細末混勻後裝瓶備用。取少許藥粉(不超過0.5g)置於1.5cm×1.5cm大小醫用膠布中心,貼於下頜角處,5天後取下,見同部有少量淡黃色分泌物即可。
三、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為小粒丸劑,每次服6~10g,每日3次。功效滋陰補腎。
2.知柏地黃丸:為小粒丸劑,每次服6~10g,每日3次。功效滋陰降火。
3.潤喉丸:每次服3~6g,每日3次;或不拘時含服。功效潤喉利咽。
4.健民咽喉片:每次1~2片,不拘時含服,功效利咽爽喉。
5.薄荷喉片:每次1~2片,不拘時含服。功效利咽清喉。
6.金嗓利咽丸:每次6g~12g,日服2次。健脾化痰、疏肝理氣;利咽清喉。
四、針灸
1、取穴合穀(雙)、孔最(雙)、針刺後通電,合穀穴與陰極相連,孔最穴與陽極相連,電計頻率為1赫,強度以能看到或摸到肌肉收縮為準,留針20~30分鍾,每周1次,3次為一療程。本法能預防慢性扁桃體炎複發。
2.列缺穴敷藥:斑蝥10g,乳香、沒藥、血竭、僵蠶、全蠍各5g,玄參、樟腦各2g,冰片1g,用上藥共研細末,裝入瓶內備用。先用1小塊傷濕止痛膏,中間剪一小洞,貼在雙側列缺穴上,取適世藥散放在小洞上麵,再用1塊傷濕止痛膏蓋貼在上麵即可,2小時後取下,每日2次,3天為一個療程。
3、穴位注射天突、合穀、孔最、曲池,每次取1~2穴,單側或雙側,每穴注射10%葡萄糖2ml或生脈散注射液1~2ml,每日或隔日1次,5~7次為一個療程,(《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1994年第1版第4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