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瘡辨證論治
疔瘡中醫
中藥治療:
1、三花二石湯
【來源】賈美華,《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金銀花、野菊花各30克,紅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2劑),日服3~6次。二煎後以藥渣煎汁,以紗條浸漬後敷患處,日換2次。
【功用】清熱瀉火,清營解毒,活血和絡。
【方解】紅絲疔多因熱毒瘀結,毒流經脈而成。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熱瀉火;金銀花、野菊花清營解毒;紅花活血和絡。方以大劑,藥簡效宏,且頭二煎內服,三煎外敷,使藥力內外並行。腠理開,經脈通,熱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獲效。
【主治】紅絲疔(管狀淋巴管炎)。
【加減】若形寒發熱等表證者,加蘇葉15克;發熱口渴者,加知母、黑山梔各10克;腋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者,加桃仁、牛膝各10克;大便秘結者,加番瀉葉5克。
【療效】治療3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數為4.9天。
2、芩連消毒飲
【來源】顧伯華,《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黃芩10克,黃連6克,生山梔10克,製川軍9克,野菊花、半枝蓮各10克,金銀花12克,赤芍9克,連翹、紫花地丁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護心。
【方解】本方以《外科正宗》方“七星劍”,與《醫宗金鑒》方“五味消毒飲”,《外台秘要》方“黃連解毒飲”化裁製方。方中以芩連為君,直折上焦心火;金銀花合野菊花為治疔之聖藥;連翹清上焦諸熱,解毒療瘡;紫花地丁入心肝二經,涼血解毒、清熱消腫,合半枝蓮清解療毒,力專效宏。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解毒護心之功,用之奏效頗捷。
【主治】顏麵疔瘡,手足疔瘡,紅絲疔。
【加減】顏麵疔瘡,每易動風,加草河車、僵蠶合野菊花有入肝經、熄肝風之效;膿成者,加蒼耳子、桔梗、皂角刺透膿泄毒;便燥腑結改用生大黃、全瓜蔞通腑泄熱;邪熱傷陰,去芩連苦寒,加沙參、麥冬、蘆根甘寒清熱;神識昏糊,加神犀丹1粒衝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宮牛黃丸2粒,分2次化服;熱毒熾盛,加廣犀角15克,鮮生地60克涼血解毒;咳吐痰血,加象貝母、天花粉、藕節炭、鮮茅根;高熱痙厥,加羚羊角粉、鉤藤、龍齒。
疔瘡外治可用外科蟾酥丸磨散醋調,圍裹於疔瘡頭四周,箍圍聚毒,疔頭上置放藥製蒼耳子蟲並用千錘膏覆蓋,瘡頭潰後外用二寶丹藥線引毒外泄。
【療效】多年臨床使用,頗感得心應手。
【附記】疔瘡初起,不宜切開及針挑,也不能妄加擠壓,不然可以造成疔毒擴散走黃。疔瘡病發有全身症狀時宜臥床休息,飲食忌葷腥發物及甜膩食品,更忌飲酒及辛辣,應多飲水、瓜汁、菊花露等,患部應防護,避免碰跌損傷而致毒邪擴散入營。
3、七味治疔湯
【來源】淩雲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夏枯草、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各9~15克,蚤休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清熱解毒。
【方解】疔瘡為髒腑積熱、火毒之證。本方是由五味消毒飲化裁而成。方中五味消毒飲(紫背天葵、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均為清熱解毒之品,因紫背天葵藥店少有,故易以夏枯草,此兩藥均是春生夏枯,其性寒除熱與主治外證之用基本相似,尤以夏枯草純陰之性,解鬱火而清熱,具有殺菌作用,尤為適宜,並加蚤休、甘草以增清熱解毒之功,數十年治疔特為利器。治愈者無數。
【主治】顏麵疔瘡,手部疔瘡,多發性癤腫。
【加減】已現疔毒走黃征象的,則加入金石斛9克以清胃腑積熱。用治麵疔、手疔的“走黃”患者,尚無失敗病例。
【療效】臨床使用數十年,療效滿意。臨床觀察治愈率為100%。
4、知柏解毒湯
【來源】淩雲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黃柏4克,知母、丹皮各6克,金銀花、連翹、元參、帶皮苓、生米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方解】本方為己曆三世家傳秘方。爛疔潰爛期,內治宜以清泄下焦濕熱為先。方中以知母、黃柏以瀉下焦之濕熱而降火為主;元參、丹皮涼血解毒為輔;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為佐;又以帶皮苓、生米仁利濕為使,使火降熱退而濕去,則毒邪得解,其病可愈。
【主治】爛疔潰爛期。
【加減】以上為常用量,並隨症狀而增減。如患生於手部的,一般加川連1~2克。
外治:在腐爛蔓延階段,剪除四周黑腐,並用硝酸銀棒塗擦邊緣未盡之腐肉,殺菌止爛、控製蔓延,取效較中藥為速。一般1~3次則腐爛即止。待熱退腐止,加用生肌之品亦效速。
【療效】臨床屢用,確有顯效。
5、九味消疔湯
【來源】程爵棠,《四川中醫》(5)1985年
【組成】金銀花、紫花地丁草各30~50克,生地9~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川黃連、知母、生甘草各9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方解】《瘍醫大全》雲:“總由髒腑積受熱毒,邪氣搏於經絡,以致血液毒滯於毛孔,手腳、頭麵各隨髒腑部位而發。”說明致因雖多,皆由火毒蘊結所致。治宜清熱解毒為大法。方中君以金銀花、紫花地丁草清熱解毒。因二味氣輕力薄,惟重用方見其功。臣以夏枯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川連、知母瀉火解毒護心;火毒久蘊,必致血熱血凝,故佐以生地、赤芍涼血活血,以清血分火毒;甘草解毒,合芍藥緩急止痛,又能調和諸藥之性;使以桔梗調暢氣機,又載諸藥之性直達病所。諸藥配伍,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頗著。
【主治】疔瘡。
【加減】若大便秘結,加生大黃9克,番瀉葉3~6克;足疔,去桔梗,加黃柏9克;口臭口渴,加生石膏15克,黃芩9克;咽喉腫痛或口舌糜爛,加射幹、山豆根、板藍根、元參各9克;外吹錫類散(中成藥);小便短赤,加滑石9克,木通6克,車前子9克;發熱惡寒,加荊芥、牛蒡子、連翹各9克,薄荷6克;熱毒熾盛,加大青葉、野菊花、蚤休、蒲公英各15克;疔發四肢,去桔梗,加大青葉、蒲公英、半枝蓮各15克;疔毒走黃、合犀角地黃湯加金石斛15~30克,紫雪丹、安宮牛黃丸亦可隨證加入,或隨髒腑經絡部位見證加入一二味對證之品。若隨證輔以外治之藥(具體詳見《百病中醫膏散療法》),則奏效尤捷。
必要時配合西醫救治,亦可相得益彰。
【療效】治療顏麵疔瘡85例,用本方為主,並輔以外治,5例因嚴重走黃,經西醫配合救治外,均獲痊愈,無1例死亡。治愈率達100%。
【附記】臨床觀察,本方適用於各部疔瘡,無論初、中、後期,或紅腫不紅腫,即使正虛或見寒象者,隻須略為加減或加入一二味對症之品即可,不必更方。三十多年來,用本方或配合拔疔散,治驗甚多,治愈率達100%。凡治疔瘡,切忌刀針或擠壓,否則易導致疔瘡走黃之變;二要忌口,尤其在治療過程中,嚴忌煙、酒,忌食辛辣、魚、雞、肉等發物和高熱之物,以免影響療效,或加重病情,引起病變。
6、拔疔散
【來源】程爵棠,《四川中醫》(5)1985年
【組成】大蜘蛛(燒灰存性)20隻,五穀蟲(新瓦上焙幹)50克,明礬、蟾酥各15克。
【用法】共研細末,貯瓶備用,勿泄氣。疔瘡未潰時取本散(適量),與鮮蛔蟲1~3條(或用豬膽汁,或煙油或九味消疔湯藥汁代)混勻,共搗爛如泥外敷瘡頭上;已潰者則用本散(適量)點在瘡頭上,外用千錘膏(中成藥,藥店有售)覆蓋貼之,每日換藥1~2次,直至痊愈。
【功用】拔毒消腫,消炎止痛。
【方解】凡疔瘡,皆因火毒所致。治宜拔毒消腫,消炎止痛。方中君以大蜘蛛,其拔毒破積之力,其效無比;臣以蟾酥善拔風火熱毒之邪,具有外拔內攻之效,合大蜘蛛其拔毒作用尤著,佐以明礬消炎止痛;入五穀蟲解毒化積,如《本草求真》雲:“凡熱結譫語毒痢,並宜服之,無不立驗。”且藥性平和持久,其性善入,且協調諸藥之性直入病灶,故兼之為使。諸藥配伍,共奏拔毒消腫,消炎止痛之效。
【主治】疔瘡。
【加減】疔瘡走黃加黃升丹15克(名加味拔疔散)。
【療效】屢用屢驗,疔效卓著,一般連續用藥1~2次後,瘡頭必破,流黃水,紅腫漸消。一般單用本散外治即效,若配用九味消疔湯內服,奏效尤捷,每獲痊愈。
【附記】本方為程氏祖傳秘方。據臨床觀察,本方外用,能代刀針,速破瘡頭,排黃水,泄邪毒,具有較強的拔毒、消腫、排膿作用,效果卓著。本人臨證應用,多與九味消疔湯配合使用。三十多年來,治驗甚多,治愈率達100%。
中醫的其他治療:
l.針刺法
治法:清熱解毒,行氣和血。
處方:身柱 靈台 合穀 委中
方義:督脈統率諸陽,故瀉身柱、靈台以疏泄陽邪火毒,兩穴為治療療瘡之經驗穴;陽明多氣多血,取合穀以清瀉陽明火毒;委中為“血郤’’,刺血以清瀉血熱。
隨證配穴:根據患部所屬經脈循經配穴。如生於麵部,屬陽明經者,配商陽、內庭;屬少陽經者,配關衝、足臨泣;屬太陽經者,配少澤、足通穀。發於手者,可配足部同名經腧穴;發於足者,配手部同名經腧穴。高熱配十宣或十二井穴點刺出血。神昏配人中、中衝、內關。紅絲疔可從紅絲止點沿紅絲向起點點刺,泄其惡血。
操作:毫針刺,用瀉法。每日l次,每次留針30分鍾。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2.挑治法
選穴:脊柱兩旁尋找丘疹樣陽性點,或取心俞、脾俞等。
方法: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或粗針挑取白色纖維樣物。每次取2~4穴。
3.隔蒜灸法
選穴:阿是穴
方法:將蒜片置於癤腫上,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灸之,每一癤灸3~10壯,每日l次,10次為l療程。輕者灸3~4次痊愈,為防止複發應灸完l個療程,重者一般需2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