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始建於1955年,占地130畝,轄遊仙分院、高新分院兩個分院,總資產10.92億元,編製床位1200張,開放床位2060張,是一所以腦係和老年醫學為特色的三級甲等醫院,係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
醫院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佳醫院、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全國衛生係統首批院務公開示範點、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集體、四川省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四川省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四川省對口幫扶藏區、彝區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100餘項。
專業學科設置齊全
醫院開設大內科、大外科、精神大科、門診大科四個學科體係60餘個臨床業務科室,擁有省、市級重點學(專)科35個。其中精神醫學、老年醫學、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肝膽胰外科、康複醫學科、藥學、醫學檢驗科為省級重點專科;睡眠醫學、消化內科、婦產科、醫學影像科、胸心血管外科、急診科、眼科、腎病內科、骨科、普通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麻醉科、腫瘤科、兒科、護理、疼痛科•脊柱外科、血液病學、內分泌學、泌尿外科、病理科、重症醫學科、精神病學(心身醫學方向)、口腔頜麵外科、全科醫學科、超聲診斷科為市級重點學科。
人才隊伍不斷優化
醫院現有在崗員工2200餘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2人、博士、碩士260餘人,全日製在讀碩士博士8人,高級職稱近300人,中級職稱500餘人;四川省及省衛健委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先進個人、突貢專家、領軍人才等20餘人,有200餘人擔任國家級、省市級專業委員會委員職務。
業務技術蒸蒸日上
該院建有高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市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市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等10餘個醫療中心,有10餘個市級質控中心掛靠該院。醫院狠抓“高新特急重”技術,在區域內率先開展了急性腦梗死機械取栓術、顱底腫瘤內鏡微創切除術、顱內外血管搭橋術、顱內動脈瘤微創鎖孔夾閉術、電生理監測下腦幹腫瘤切除術、3D打印計算機輔助上頜骨腺樣囊性癌切除修複手術、腹腔鏡右半肝切除術、主動脈夾層單分支覆膜支架全腔內隔絕術、骨盆腫瘤半骨盆切除術、邊緣人格障礙辯證行為治療技術、腹主動脈球囊臨時阻斷術治療凶險性前置胎盤的術中出血等一大批優勢醫療技術,為患者治療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教學科研齊頭並進
醫院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四川省首批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四川省心理衛生服務培訓基地、四川省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四川省護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四川省藥師規培基地、四川省公共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四川省放射衛生監督執法培訓基地。是重慶醫科大學、西南醫科大學、川北醫學院、成都醫學院非直管附屬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的教學醫院。與台灣馬偕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院、海軍總醫院等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單位進行了良好的合作。近年來承擔省級科研課題立項80餘項、市級科研課題130餘項,獲部、省、市級科技成果獎60餘項。
設施設備日臻完善
醫院擁有3.0T超導磁共振、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128層螺旋CT、大型數字血管造影機、生化免疫流水線、全飛秒激光近視手術治療係統、腦立體定向治療係統、伽瑪刀、四維彩超、數字乳腺鉬靶機、口腔科CBCT等大型高精設備100餘台件。
主動作為奉獻社會
醫院承擔了非洲東帝汶、馬爾康市、紅原縣人民醫院以及遊仙、平武、三台等支援幫扶工作;出色完成汶川、玉樹、雅安、九寨溝等地的地震傷員救治、心理危機幹預任務;設立先心病患兒、金秋助學基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奉獻社會。牽頭建立了遊仙、梓潼、北川、高新等區縣醫聯體,與基層醫院建立科院、科科聯盟關係,成立家庭醫生服務中心,組建互聯網醫院,開設遠程網絡門診、遠程會診、檢驗和影像、超聲診斷,積極開展送健康“六進”活動,每年服務群眾100餘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