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的前身是伊通滿族自治縣中醫院,始建於1984年,座落於伊通鎮人民大路1337號,是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二級甲等醫院。是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發展醫院。承擔全縣48萬人口和比鄰7個市縣近20萬人口的醫療保健任務。是省內唯一一所從事滿族醫藥研發的科研單位。醫院現有職工384名,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占92.7%,中級以上職稱占衛生技術人員的42%。開放病床510張。擁有固定資產2.1億元。
1996年以來,醫院在新一屆領導人班子的帶領下,與全院職工一道同心同德、勇於創新,克難求進,勵精圖治,醫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擴大醫療服務功能,增強醫院的綜合實力,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使醫院發生了曆史性轉變,成為全縣衛生係統的先進單位,省級精神文明單位。醫院的服務質量、醫療技術水平在我縣同行業中占領先地位,在省內同行中脫穎而出,一躍跨入省內先進單位行列。
2004年9月更名為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為解決百姓就醫條件和環境,2006年移址新建現代化綜合樓,醫院占地麵積1.68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3.4萬平方米。
近年來,醫院發展迅猛,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無論是科技興院還是規模建設,無論是優質服務還是醫院文化,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不斷努力開創新局麵,打造新優勢。特別是在科技興院和人才戰略上,敢於占領前沿陣地。引進高壓氧艙,高強度聚焦超聲刀,磁共振,64排螺旋CT,全自動大生化,多功能血管機,芬蘭產乳腺鉬靶,日本東芝產DR、CR、小C臂,雙導語800MAX光機,東芝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過敏鑒定分析儀,三維,四維彩超,經顱多普勒,體外碎石機,心髒工作站,德國產數碼電子腹腔鏡、關節鏡、宮腔鏡、陰道鏡,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超激光,03發生器,康複機器人,病理檢驗係統等高科技尖端設備。
醫院技術實力雄厚,科室健全,功能完善。分設四大係統、四個中心、一個研究所。四大係統:內兒科係統設: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兒科等;外婦科係統設: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重症監護科、麻醉科、婦產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肛腸科等;醫技係統設:磁共振科、放射線科、介入治療科、超聲診斷科、心髒工作站、臨床檢驗科、病理科、輸血科、感染控製科、營養科、藥劑科等;門診急診係統設:中醫、西醫、滿族醫、各科急診、120救護站等。四個中心有:血液透析中心、不孕不育中心、康複中心、健康體檢治未病中心。一個滿族醫藥研究所。先後與吉林大學附屬一、二、三院,長春市婦產科醫院,長春市兒童醫院,延邊華僑燒燙傷醫院,解放軍301、309醫院,海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京市中醫院,沈陽盛京醫院等省內外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係,彙聚多位權威專家、教授親診。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水平。開展普通外科、創傷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產外科、心髒外科、五官外科和胸外科等手術。同時開展的血液透析、介入治療和微創外科手術,填補了我縣空白。
醫院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已經和省級醫院接軌,讓伊通百姓享受到了省內先進技術和診治水平。2017年門急診量149162人次,住院患者13277人次,總收入11723萬元,較2016年增收1115萬元,醫院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目標。
幾年來,民族醫院一直堅持致力於研究、搜集、整理、挖掘民族醫藥工作。特別是對滿醫藥的研發工作,部分課題初見成效。其中滿藥“腰突膠囊”獲得四平市科技二等獎。2006年5月份民族醫院被省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吉林省唯一一家滿醫藥研發課題單位。這個課題也是我省接受國家關於滿醫藥研究的唯一課題單位。滿醫藥是與蒙藥、藏藥齊名的中華醫藥文化的瑰寶,縣民族醫院承擔著傳承曆史文化遺產的整理和開發工作的重任,必將為民族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為百姓健康造福。
醫院始終秉承“百姓化醫院,專家型診治,賓館式服務”的經營理念,全方位打造具有省內一流水準和檔次的就醫環境與窗口形象,為縣域內衛生事業向前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醫院高度重視戰略發展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將成功打造區域內醫療航母,實現醫、科、工、貿集團化,建設具有民族醫藥特色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為百姓造福,為縣域經濟發展、民族文化進步和民族醫藥走向世界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