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中心是北京市衛計委直屬的醫療救援機構,地處前門西大街,前身為北京市紅十字急救站。1983年意大利政府與中國政府合作興建了北京急救中心, 1988年3月25日正式投入運轉,同時開通了"120"急救電話。當時設有院前急救和院內醫療兩部分。1997年被評為三級甲等急救中心。2004年增設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2005年進行部分功能轉型,撤銷了院內醫療部分。目前主要承擔全市120指揮調度、日常醫療急救服務和突發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急救網絡建設與管理、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等任務。
關心指導
在北京急救中心建設發展過程中,各級領導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指導,促進了北京120的發展。
指揮調度
120急救網絡指揮調度係統集呼救受理、計算機輔助指揮、移動信息終端、地理信息應用、視頻顯示、會議和設備綜合控製等功能於一體, 實現語音通信的數字化、視頻傳輸的網絡化和調度管理的信息化,是院前急救的呼救中心、指揮中心和信息中心。調度大廳麵積420平方米,可容納50個調度員同時接警。調度人員可通過多種通訊手段與運行的急救車保持實時的聯係,及時準確的調度指揮。
網絡建設
北京急救中心負責北京120急救網絡規劃和管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根據區域麵積、人口分布、急救需求等情況設置站點,城區設置急救站,遠郊區縣設立急救分中心,縮短急救半徑。提高了急救呼救滿足率。建立了120院前醫療急救的標準化體係,統一了急救站建站標準和急救標識;統一了人員上崗條件和院前急救服務標準。實現了急救站建設和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
日常急救
日常急救包括現場搶救和病人轉運,對心腦血管急症、外傷、中毒等危重症緊急救治,在醫療監護下將病人轉送醫院。
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具有不可預知性。為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援工作,中心堅持平戰結合的原則,建立應急工作的運行機製,完善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梯隊,積極組織參加實戰演練,提升應急能力。完成了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任務。
醫療保障
中心承擔在京舉行的各種大型會議、重大體育賽事和各種娛樂活動的醫療急救保障。圓滿完成奧運會、殘奧會、國慶六十周年慶典等活動的保障任務。
急救培訓
北京急救中心下設急救培訓中心,一方麵對各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進行急救技能培訓;另一方麵通過“市民急救課堂”和急救科技館等形式宣傳普及急救知識。
交流合作
注重國內外交流合作,選派急救人員赴美國、日本、法國、香港等地學習考察,舉辦論壇,組織演習,學習國際先進醫療急救技術、經驗,促進首都急救事業進一步發展。
急救裝備
120急救車分為高檔搶救監護型救護車、搶救型救護車;隨車配備呼吸機、心電圖機、監護除顫儀、生化監測儀等先進設備。還配有物資供應車、通訊指揮車、負壓型救護車、新生兒專用救護車等各種特殊功能的新型救護車。北京急救中心建有應急物資庫,按北京市萬分之一常住人口儲備了十個種類上萬件物資,可以隨時啟用,保障應急需要。
團隊建設
麵對新形勢、新挑戰,北京急救中心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急救精神,強化學習,提高隊伍素質;宣傳引導,激發工作熱情;關愛職工,構建和諧集體。用新的文化理念樹立新形象,用新的管理思想增加凝聚力,推動首都急救事業不斷發展。
多年來,北京急救中心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圓滿完成各項任務。自1999年開始,多年被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獲得首都文明單位標兵“五連冠”稱號;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標兵”。 2008年被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全國抗震救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