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廣東廣州醫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醫院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廣東省中醫院、
【展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始建於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的南國花城——廣州。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精神,中山一院現已發展為一家位於國內一流前列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百年老院,立院為公。中山一院由廣東公醫學堂附設公醫院發展而來,自創立之初就帶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來,數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精神卻賡續不絕。
醫院現由院本部、東院和南沙醫院組成,托管惠亞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委省共建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並聯合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蟬聯2018、2019年度複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第六、華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為A++。
醫院專業學科齊全,綜合實力雄厚,擁有腎內科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重症醫學科等2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為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貢獻。當前,醫院正朝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努力奮鬥。
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仁心仁術,醫病醫身。作為華南地區疑難重症診療中心,醫院始終引領醫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自1965年實施國內首例斷趾再植手術以來,醫院在醫療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國內首例腎移植手術;世界第八例、中國第一例連體嬰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手術、首例多器官移植手術。2017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引領全球器官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並代表中國首次榮獲2020年國際質量創新大賽特等獎,近5年醫院共開展新技術370項。自主研發國內首台體外反搏裝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國首個去細胞神經移植材料“神橋”,打破國外技術與市場壟斷,實現“中國智造”。牽頭製定中國第一個重症醫學指南、第一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範》,在全球率先開展膿毒症免疫研究與治療,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從35%降低到26%。醫院疑難重症診治能力不斷提升,四級手術占比39.4%。
醫院緊緊圍繞大平台、大團隊和大項目,瞄準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醫療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醫院現有國家人體器官移植和醫療大數據中心等24個省部級以上平台,擁有灣區唯一、國內醫療機構首個無菌動物平台;擁有達芬奇機器人、高端雙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係統(MRI)、醫用直線加速器(LA)、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係統(PET-CT)等大批世界先進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擁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監護病房、體外反博治療中心、血液淨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亞太區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康複中心、國際體外反博研究中心、亞太地區無創通氣治療與培訓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在此設立;牽頭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30項;主辦《中華腎髒病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中華血管外科雜誌》《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誌》《現代臨床護理》《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中國血管外科雜誌(電子版)》和《消化腫瘤雜誌(電子版)》等9個國內知名醫學期刊,引領醫學科學研究。
杏林翹楚,立德樹人
涵英哺華,毓仁作聖。醫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術又有好思想的好醫生,醫者,師也,名醫名家育醫造才,聲教訖於四海,鑄就了中山醫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國家一級教授梁伯強、謝誌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在此行醫執教。其中,著名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消滅了血吸蟲病,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三次接見。八大一級教授之後,醫院擁有一大批醫學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3人次,中華醫學會現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廣東省醫學會現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93人、碩士生導師567人,擁有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臨床教師團隊(全國3個入選的臨床醫學教師團隊之一);擁有首位榮獲歐洲醫學教育聯盟Honorary Fellowship獎項的中國專家。
醫院現有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業基地28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6個、省部級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基地17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及香港外科學院培訓基地1個。截至目前,醫院已為國家培養博士2348名,碩士3921名,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23600餘名。
懷仁博濟,大愛無疆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醫院心係援藏、援疆、幫扶基層,在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國家隊”作用,並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無私奉獻。
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醫院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50餘家醫療機構的全國重症醫學專科聯盟;建立覆蓋29個省市自治區,2511家縣級醫院的腹透專科聯盟,被《柳葉刀》雜誌譽為腹透“廣州模式”。醫院幫扶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邊壩縣人民醫院以及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療水平大幅躍升,向廣東封開、惠東,江西南康、於都等地進行長期“造血式”幫扶,幫助當地實現了“大病不出縣”,開創了高水平醫院建設跨區域聯動緊密型幫扶的“揭陽模式”,加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醫院醫療隊的足跡還遍及非洲加納、大洋洲斐濟、中美洲多米尼克,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貢獻。
新冠疫情中,醫院先後派出196人次支援武漢、北京、新疆(喀什、烏魯木齊)、黑龍江(綏芬河、綏化)、香港、雲南等疫情防控最前線和赴塞爾維亞指導疫情防控,就像在抗美援朝、非典、汶川大地震等一係列國家戰略行動、重大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中一樣,中山一院人一如既往地展現了“無敵中山醫”的擔當,交出了一份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對標國際,開放融合
醫院與50多個國家的頂尖高校、醫療機構持續深化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
與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和婦女醫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喬士林糖尿病中心,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遠程醫療等方麵開展深度合作,這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曆史上第一次與中國大陸公立醫院建立的落地到專科水平的大規模學術合作。
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戴維斯分校、CITRIS研究中心合作創建世界上首家由學術機構主導的國際機器人手術培訓中心,為國內及亞太地區培養引領未來外科方向的機器人手術專業醫學人才。
與歐洲醫學教育聯盟(AMEE)、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就人才培養、師資培訓、臨床研究等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並與伯明翰大學共建國際臨床研究中心;與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世界一流院校學科“結對子”,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究團隊。
黨建引領,文化鑄魂
丹心向黨,文化凝心。醫院加強黨建引領和文化鑄魂,凝聚全院員工力量,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實施“支部建在專科上”和黨建業務“雙帶頭人”工程,選優配強支部書記隊伍,支部書記100%高級職稱;加強在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一批全國主委、國家傑青等入黨;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打造“藍帽子”“彩虹橋”等黨建品牌,在援藏援疆、便民服務等公益活動中踐行初心使命。
醫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以國家衛健委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製度試點為契機,實施推廣“管理MDT”模式,管理愈發現代化、精細化、科學化,試點經驗獲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領導小組簡報71期報道推廣。近年來,醫院文化形成以“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為精神內核的文化體係。
柯麟是中山醫史上的一代醫學巨擘,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位傳奇黨員。醫院近年著重推進柯麟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柯麟精神,將手術科大樓命名為“柯麟樓”,設立“柯麟年度人物”獎,推出柯麟新苗、新星、新銳係列人才項目,柯麟已成為中山醫人的楷模和精神坐標,近年來湧現出如南丁格爾獎獲得者、 “全國十大最美醫生”、“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全國醫德楷模”、“中國好醫生”、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一大批柯麟式好醫生好護士。
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中山一院將在建設健康中國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征程中續寫榮光,再創輝煌!
南方醫院係南方醫科大學(原第一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醫院創建於1941年,2004年8月隨大學由軍隊移交廣東省。
醫院坐落在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山東麓麒麟崗上,擁有廣東省最大的花園式院區,曾被評為“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現占地麵積20.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45.8萬平方米;展開床位2225張,醫療設備總值近10億元;2010年門急診量265萬餘人次,年收容量6.2萬餘人次。
醫院設置專業學科52個,是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臨床醫學一級學科是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內科學(消化係病)是國家重點學科,外科學(骨外)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消化內科、骨科、婦科、產科、檢驗科、病理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內科學、外科學、腫瘤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等4個二級學科為廣東省重點學科,消化內科、腎內科、感染內科、脊柱骨病外科、圍產醫學為廣東省重點醫學專科;器官衰竭防治研究實驗室為教育部-廣東省共建重點實驗室,腎功能衰竭研究實驗室、病毒性肝炎研究實驗室、骨與軟骨再生醫學實驗室、胃腸疾病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有國家中藥和西藥臨床試驗機構各1個;2010年,廣東省腎髒病研究所在醫院掛牌成立。創辦於改革開放之初的南方醫院惠僑科(惠僑樓)先後收治87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餘名海外各界人士,199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療惠僑科”榮譽稱號,並獲江澤民主席親筆題詞嘉勉。
醫院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981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41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72名、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14名,有115人擔任省級以上學術團體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職務,其中包括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有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醫院在消化病診治、腎病的綜合治療、血液病治療、心血管病診治、腫瘤綜合、腎、肝及多器官聯合移植技術、神經病學與顱腦外科、顯微創傷外科、骨科技術、介入診療技術、大麵積燒傷救治、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治、整形美容、圍產醫學與輔助生殖、影像診斷、藥學等方麵形成明顯的技術特色與優勢。醫院的遠程醫學會診中心可與廣東、雲南、海南等省的150餘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遠程醫學會診。
醫院每年承擔著2500餘名全日製本科生和1000餘名全日製研究生的管理及培養任務;是全國首批八年製醫學教育培養單位之一;衛生部首批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主編全國統編教材5部。
醫院多次獲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等重大課題資助;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有1人獲廣東省突出貢獻獎、1人獲“何梁何利獎”、10人獲“丁穎科技獎”;自主研發的“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劑”取得了國家生物製品I類新藥證書;侯凡凡教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我國大陸第一篇原創性論著,影響因子達51.296。
近年來,醫院先後獲得國家衛生部“2005-2007年度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國醫院管理協會科技創新獎”、“全國病曆質量評比一等獎”等榮譽稱號;連年被評為廣州市醫保AAA級單位和“廣州市醫保管理先進單位”。近年來,在抗震救災、廣州亞運等突發事件和醫療保障工作中均有出色表現,分別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稱號,被第十六屆亞運會組委會、廣州2011年亞殘運會組委會授予“廣州市亞運會、亞殘運會組委會先進集體”稱號。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康複、院前急救於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醫院,也是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廣州骨科研究所、廣州泌尿外科研究所、廣州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在醫院,也是國家首批13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之一。
目前開設病床1500張,設有37個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現有職工2823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480多人,博士生導師20人和碩士生導師115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央保健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2人、長江學者1人、珠江學者1人。醫院擁有PET/CT、128排CT、3.0T MR、DSA、電子直線加速器(含大孔徑CT模擬定位係統)、生物及適形調強直線加速器、移動式術中放療X線係統、光學幹涉斷層成像係統(OCT)、支氣管磁導航係統以及全國首條全自動化檢驗流水線、自動化藥房係統等大批精尖設備。
醫院注重醫學專業技能與醫學人文技能教育,主要承辦南山學院、臨床醫學一係及中西醫臨床醫學係的本科教學工作,設有內、外、婦、兒等23個教研室。承擔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流動站以及成人教育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臨床醫學為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一級學科碩士點,中西醫結合為一級學科碩士點,並形成了1個國家特色專業(臨床醫學)、4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
目前,醫院擁有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1個[內科學(呼吸病係)];呼吸係統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呼研所);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個(呼吸內科、胸外科、重症醫學科、泌尿外科、變態反應科、腫瘤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1個(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個(中醫肺病專科);廣東省重點學科3個(內科學,兒科學,外科學);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21個(呼吸內科、胸外科、重症醫學科、泌尿外科、變態反應科、腫瘤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婦科、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耳鼻喉科、檢驗科、神經內科、急診科、兒科、消化內科、醫學影像科、骨科、感染病科、普通外科、臨床護理);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泌尿外科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骨科矯形技術與植入材料重點實驗室)。2001年以來,醫院共主持國家“973”項目3項、“十五”攻關項目3項、“十一五”攻關項目 1項、“十二五”攻關項目2項、“863”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3項,全院共獲各種科技獎勵71項。
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醫院不斷優化服務流程,積極拓展多種形式的預約掛號、專科門診服務等便民措施,通過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持續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及服務質量。醫院還大力開展幫扶工作,現與廣東省百餘家基層醫院簽訂支持和幫扶協議,多次赴西藏等地區進行巡回醫療活動,主動參與海外醫療援助工作。同時,醫院積極開展健康科普宣教活動,每年舉辦COPD日大型講座義診、腫瘤防治宣傳活動、帕金森病友聯誼會等形式多樣的惠民活動,深入社區、深入基層,廣泛傳播健康理念。
在2003年的“抗非”鬥爭中, 以鍾南山院士為首的廣醫一院人主動承擔廣東省大部分最危重非典病人的搶救重任,做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近年來,在“仁愛為本,精誠為強”的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醫院積極探索人文醫學道路,2006年被批準成立全國首家“中國醫師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基地”。
傳承百年曆史,力爭再創輝煌。醫院連續榮獲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最佳服務單位、廣州市文明單位、廣州市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鍾南山院士榮獲全國勞模、中國衛生係統的最高榮譽——白求恩獎章和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吳階平醫學獎。2011年,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防治研究創新團隊獲得廣東省首屆南粵功勳獎。《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該院作為廣州唯一一家市屬醫院連續5年入圍全國百強最佳醫院;連續多年位居廣州市屬三甲醫院服務滿意度排名前列。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創建於1946年,下轄2個分院、6個門診部和6個研究所,托管2家基層醫院,綜合實力名列國內前茅,病人來源覆蓋國內外,深受廣大群眾信賴。2008年,廣東省醫學科學院恢複掛牌,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合署辦公。2014年,與華南理工大學簽約合作共建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華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和華南理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醫院各專科亞專科設置齊全,共有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4個廣東省臨床醫學重點專科/學科。我院2017年度全國最佳醫院排行榜(複旦版)綜合排名第29名,位居全國省級人民醫院前列;排名進入全國前十的專科共5個:心外科(全國第3名)、心血管病(全國第4名)、老年醫學(全國第6名)、急診醫學(全國第6名)、放射科(全國第9名);專科提名獲全國前十的有胸外科、風濕科、腫瘤學和康複醫學。我院自1998年以來共完成120例心髒移植,並在國際上首次成功開展產時胎兒心髒外科手術、國內首次成功開展胎兒心髒介入治療。長期承擔幹部保健工作,是華南地區最重要的老年醫學研究和幹部保健基地。
醫院整體科研實力雄厚,標誌性科研項目成績斐然。“十二五”以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獎17項(其中一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授權專利130項,承擔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627項,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5項、課題18項,發表SCI論文1447篇,總IF值5235.213。擁有4所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006年起承擔臨床試驗項目818項,2018年新獲科研項目資助總額達6882.5萬元。
作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承擔了華南理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山大學、汕頭大學等多所院校理論教學和實習帶教任務。是廣東省內最早開展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培訓基地之一,有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業基地27個。現有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基地6個,包括心血管病學、呼吸與危重症醫學、老年醫學、普通外科學、重症醫學、新生兒圍產期醫學。近五年申報立項國家級項目291項,麵向基層醫院開展適宜技術推廣項目8項。
醫院對外交流與合作非常活躍,先後與美國梅奧診所、麻省總醫院、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丹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醫療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共聘任了院士15名、名譽教授84名,極大地促進了醫教研整體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院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稱號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33人。任職國家級學會及下屬二級機構領導職務43人次。現有博士生導師73人、碩士生導師190人,近5年為國家培養了博士、碩士研究生近千人。
通過質量立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文化昌院,朝著“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標揚帆遠航。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由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組成。經過五十餘年的不懈努力,腫瘤防治中心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學術力量最雄厚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於一體的腫瘤學醫、教、研基地之一,學科地位、綜合實力已居全國領先水平,在全國尤其是廣東省的腫瘤防治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是國家重點學科(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中國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廣東省抗癌協會的依托單位。中心現有員工2375人,病床數1465張,設有33個業務科室,8個職能處室,2個研究科室。2014年門診量達680476人次,出院人數達76403人次,手術16489例,醫療業務量均居全國腫瘤專科醫院前列。
中心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的醫教研隊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碩士生導師111名,博士生導師68名,在讀研究生502人。中心的多個學科發展居國內領先水平,是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的主委單位,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榮譽主委單位;中心於1998年率先在全國推行腫瘤單病種首席專家負責製,組織製訂各大病種多學科綜合診療方案,為廣大腫瘤病人提供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在教學方麵,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為全國,尤其是廣東省培養了大批的腫瘤專科人才。中心是國家級醫療繼續教育基地,自1964年起衛生部委托開辦全國腫瘤臨床醫學進修班,已為全國培養了3000多名腫瘤專業技術人才。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作為我國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機構,早在2011年便設置了預防醫學部,科學研究工作處於全國腫瘤專科醫院領先水平。2006~2013年,共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768項,先後獲得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同時開展了數百項臨床研究。該中心牽頭的12項研究成果被多個國際診療指南采納,並在全球推廣應用。中心共有9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共有71個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3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
此外,該中心被國際上的SCI期刊收錄發表論文數也逐年增多,主編的英文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癌症》雜誌)已被SCIE收錄,連續4年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中心還是國際防癌組織(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成員,與全美腫瘤專科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結為姊妹醫院,與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研究院、瑪麗•拉納隆格外科中心及讓•佩林癌症中心、英國華威大學、澳大利亞皇家外科醫師學院等世界先進的癌症防治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聯係,共同開展多項國際合作項目。
二、蓬勃發展
百年傳承,醫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目前,醫院共有三個院區,一個門診部,包括:院本部、南院區、增城院區及南校區門診部。
醫院現有職工逾6000人,其中:長江學者3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青”2人,國家“優青”3人;中組部 “長期千人”2人,“青年千人”3人。正高級職稱203人,副高級職稱394人。在職博士生導師135人,碩士生導師301人;現有國家級學會/協會主委6名,副主委21名,省級學會/協會主任委員、會長29人。
(一)醫療工作穩步發展
近年來,醫院各項醫療業務量持續增長,醫療工作效率穩步提升。醫院實際開放床位逾3200張,年門診總診療量逾450萬人次,住院手術例數逾8.4萬,年出院病人逾13.1萬人次。我院腫瘤科、內分泌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婦科、地方病科(兒科血液專科)、口腔頜麵外科、急診科共9個專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腫瘤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腎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婦科、產科、兒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康複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皮膚科、醫學影像科、臨床護理等23個專科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同時醫院還入選了國家疑難疾病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承擔單位,充分彰顯了我院臨床多個專科的強大實力。醫院彙合全院各科室腫瘤綜合診治特色,成立了精準腫瘤治療中心;同時以多學科協作診療(MDT)為抓手,成立了會診中心(含MDT會診中心、疑難病會診中心、遠程會診中心)。
(二)科研及學科建設不斷突破
醫院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大平台、大團隊、大項目為抓手,近年來學科實力顯著攀升,是中山大學“臨床醫學”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擁有“長非編碼RNA與重大疾病”國家級示範型國際合作基地,並被納入國家疑難疾病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分級協同診療創新體係建設,同時擁有廣東省惡性腫瘤表觀遺傳與基因調控重點實驗室等省部、廳局級平台14個。醫院瞄準臨床科學問題,圍繞疾病發生發展機製及防診治技術規範突破,開展基礎、應用基礎、轉化醫學的全鏈條研究,在腫瘤微環境、RNA醫學方麵的研究處於國際領跑地位,在幹細胞、免疫細胞方麵的臨床研究位居國內前列。醫院承擔各級研究任務的能力突出,年度科研經費近1.5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立項數保持在全國醫院前20名,已獲批的標誌性項目有973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創新研究群體、國家自然重大項目等。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如《Cell》、《J Clin Immunol》、《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Cell Res》、《Cancer Res》、《 Hepatology》,年SCI收錄文章300餘篇,成果曾入選“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入選國家教育部“2008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並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一批科技成果獎。
(三)教學工作紮實推進
我院創立的博濟醫學堂為我國最早的西醫學校,為醫院的教學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百年傳承的教學傳統的基礎上,我院樹立並發展了“名人情懷、名師傳授、名家督導”的“嶺南教學特色”,堅持將深厚的醫院曆史文化沉澱、孫中山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前輩高尚的醫德醫風傳承融入教學活動之中,教育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不僅掌握先進的醫療知識技術,更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牢牢堅持周壽愷教授所創立的“三基三嚴”臨床醫學教學理念;不斷弘揚“名師帶教”品牌,以老前輩們的風範來影響學生。醫院每年承擔著1000餘名全日製本科生、650餘名全日製研究生和500餘名進修生的管理及培養任務,是全國首批較大規模(100人/年)開辦八年製臨床醫學博士教育的五所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2011年一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同時,醫院還是衛生部首批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廣東省僅有的6家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之一、在中山大學醫科係統最早開展師資隊伍規範化教學培訓。我院每年均獲得多項各級各類教學競賽獎項,近年我院多次選派教師任中山大學代表隊教官,連續多年帶隊獲得全國臨床技能大賽特等獎。
三、屢獲殊榮
近年來,醫院各項工作獲得社會肯定,先後榮獲“全國醫藥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全國醫保管理先進單位”“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廣州市最受歡迎三甲醫院”等稱號。同時,在抗擊非典、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南方冰雪災害和廣州亞運等突發事件和政府指令性醫療保障工作任務中均有出色表現,分別被廣東省、廣州市授予“抗擊非典模範集體”稱號,被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授予“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稱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原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始建於1971年,是國家衛健委直管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近年來先後榮獲國家愛嬰醫院、廣東省文明醫院、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教育係統抗震救災優秀集體等一係列榮譽稱號。2018年12月,獲批準為廣東省高水平醫院第二批重點建設醫院。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濟濟,擁有在職員工461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030人,高級職稱人員547人。醫院目前擁有天河院區、蘿崗院區(嶺南醫院)、粵東院區、肇慶院區(籌建中)四個院區。天河院區與蘿崗院區位於廣州。天河院區開放床位1800餘張,日均門急診量超過14000人次;蘿崗院區規劃床位數1500張,目前一期開放床位600餘張,日均門急診量約4000人次;位於梅州的粵東院區規劃床位數1500張,現開放床位700餘張;位於肇慶的肇慶院區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營,規劃床位數1800張。
醫院學科門類齊全,專科特色明顯。醫院擁有普通外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腎病內科、耳鼻咽喉科等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內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醫肝病科、感染病科、風濕免疫科、臨床護理等7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血液內科、神經外科、骨科、神經內科、急診科、檢驗科、耳鼻喉科、產科、麻醉科、康複科、病理科、口腔科、皮膚科、腎內科、兒科、消化內科、醫學影像科、感染性疾病科、臨床護理、呼吸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醫肝病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等25個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以及13個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
肝髒病學科是醫院的龍頭學科,目前已形成包含肝髒內科、肝髒外科、重症監護、麻醉科、肝髒影像與介入治療、肝病實驗室等多學科綜合診療和臨床科研的強勢學科群,在重型肝炎救治、肝癌早期診斷、肝癌微創治療、成人活體肝移植、兒童劈離式肝移植、器官移植麻醉、肝移植圍手術期影像評估等急難重症中的診治水平全國領先。
涵蓋兒童行為發育科、心理科、脊柱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複科等的腦病學科是醫院快速崛起的特色學科群,兒童自閉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脊柱外科微創治療、神經免疫性疾病、吞咽及認知功能康複等在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享有盛譽,其中兒童自閉症已成為國內翹楚。結合在腦病診治領域形成的優勢和特色,我院成立了廣東省首個“精神與神經疾病研究中心”,並獲批牽頭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力爭建成國家級區域性腦病基礎研究中心和腦科學轉化醫學大平台。內分泌科、風濕科、泌尿外科、超聲科等優勢學科積極探索醫療新技術,在糖尿病防治、強直性脊柱炎精準診療、前列腺癌微創治療、腫瘤消融治療等方麵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醫院注重發展醫學前沿技術,生物治療中心成為國內第一批獲批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基地,在多項幹細胞臨床治療中均取得重要突破。
作為中山大學醫學部的主要臨床教學基地,醫院擁有臨床醫學碩士點43個,博士點4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24個國家住院醫師培訓專業基地(其中1個專科示範基地,2個骨幹師資培訓基地)、1個國家專科醫師培訓專業基地,1個中國醫師協會腹腔鏡外科醫師培訓基地,碩士生導師280人(不含兼職導師),博士生導師132人(不含兼職導師),承擔了多學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住院醫師以及全國各地進修生的培養任務。《傳染病學》是國家精品課程、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廣東省精品課程、廣東省教學團隊;《性與生殖健康》是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內科學》、《遠離傳染病》是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外科學》是省級精品視頻共享課;《精神病學》、《皮膚性病學》、《康複醫學》、《診斷學》、《婦產科學》、《性醫學》、《外科學》、《內科學》是中山大學精品課程。
醫院著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優質學術平台。擁有中山大學資深名醫1人,中山大學名醫7人,國家“千人計劃引進人才”1人,“青年千人”2人,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16人;省部級科研基地15個,廳局級科研基地6個;國家藥物臨床試驗資格認定專業9個;主辦和承辦了《Liver Research》、《新醫學》、《器官移植》、《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誌(電子版)》及《中華肝髒外科手術學電子雜誌》等國家級雜誌,均被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近五年來,我院獲得各級科研項目約1200項,經費總額超過5億元,以我院為第一作者單位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文章1100餘篇,一係列高水平論文發表在世界權威學術雜誌上。此外,我院專家團隊牽頭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也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大榮譽。
醫院配備有 PET-CT、3.0T MR、320排CT、DSA、乳腺X光機、四維彩色多普勒診斷儀、骨密度儀、大型生化自動分析儀,以及中央重症監護係統、雜交手術室、人工肝支持係統等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醫療設施。此外,醫院還實行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信息管理技術係統,其中包括醫學影像和檢驗數據傳輸係統、電子病曆係統、自動化辦公係統等。
醫院非常重視構建具有競爭力和凝聚力的醫院文化體係,用先進的文化武裝全體職工,確立了院訓、院徽、院歌,形成獨特的醫院文化並彙集成為強大的發展動力。三院全體醫務人員將秉承“醫德至上,博積精勤”的院訓,發揚救死扶傷、求真務實、爭創一流、緊密協作的精神,以“愛心、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竭誠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廣大民眾提供更溫馨、優質、高效的健康醫療服務。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全體三院人將以更加昂揚的鬥誌聚合發展之力向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專科特色明顯的強大的現代化醫院”的建設目標奮勇前進。
白雲山高,珠江水長,中國的南大門羊城——廣州,是“ 海上絲綢之路 ”的 發祥地 ,中國第三大城市,擁有中國第二大的國際航空樞紐和便利的公共設施,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聞名遐邇的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就座落於這個美麗的城市。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曆史淵源最早可追溯到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醫師伯駕(Peter Parker)創辦的眼科醫局——中國最早的西醫院。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和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並成立華南醫學院,兩個醫學院的眼科合並為華南醫學院眼科教研組;1954年,光華醫學院眼科也並入華南醫學院眼科教研組;1956年,隨著華南醫學院更名為廣州醫學院,眼科教研組更名為廣州醫學院眼科教研組;1957年,又更名為中山醫學院眼科教研組。在此基礎上,1965年10月,陳耀真教授、毛文書教授等創辦成立了中山醫學院眼科醫院,這是第一間中國高等院校附屬眼科醫院。1983年6月,中山醫學院中山眼科中心成立,下設眼科醫院、眼科研究所、防盲治盲辦公室,這是中國第一間集醫療、教學、科研、防盲治盲於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1985年,更名為中山醫科大學中山眼科中心;1997年,中山醫科大學眼科視光學係掛牌成立,中山眼科中心進一步發展成為所、院、辦、係四位一體的眼科中心;2001年10月,隨著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的強強合並,更名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曆經50餘年的發展,中山眼科中心已經成為中國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眼科中心,連續九年位列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眼科第一,連續五屆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第一。中山眼科中心是亞太眼科學會(APAO)永久總部所在地,中國唯一的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中山眼科中心下設的眼科醫院是中國首家眼科三級甲等醫院。
醫療業務方麵,建院以來各項醫療質量效率指標持續保持穩定增長。中心區莊院區占地麵積8,9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35,000多平方米,珠江新城院區占地麵積120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82000多平方米。2018年門診量逾113萬人次,手術量7.8萬多例,平均住院日1.5天。中心眼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設置有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治療中心、眼眶病與眼腫瘤、眼整形、眼外傷、激光近視眼治療、斜視與弱視、屈光科、神經眼科、黃斑病、葡萄膜炎、小兒遺傳眼病、結膜病與幹眼病專科、預防眼科等眼科臨床亞專科,其中,角膜病專科、青光眼專科、白內障專科是廣東省醫學重點專科。中心在角膜病與眼表疾病、白內障、青光眼和視網膜玻璃體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激光近視眼矯正手術、角膜形態學、葡萄膜視網膜炎發病機製係列研究等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部分領域達國際先進水平。
教育教學方麵,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學科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學科,是中國可招收眼科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最早的單位之一,是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和臨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008年成為全國專科醫師準入試點工作的首批試點醫院,且是唯一入選的眼科專科醫院;有廣東省精品課程1門;中心現有博士生導師71人,碩士生導師54人,國家千人計劃、青年千人1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3人;2015年,獲青年教師理論授課大賽中文一等獎、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臨床教學方麵,醫院現有在校學生2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3人,碩士研究生104人,8年製學生11人。國家級眼科醫師教育培訓基地還舉辦國家級繼教班10餘場次,培訓學員上千人次,培訓進修生過百人。推動西部眼科醫生培訓計劃項目,對新疆、雲南、貴州基層眼科醫生進行規範化培訓,擴大中心在西部的影響力。
科學研究方麵,1982年,成立了中山醫學院眼科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個設在高等醫學院校的眼科研究所。1991年,成立了衛生部眼科學實驗室。2006年,國家科技部正式發文批準建設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眼科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1978年以來,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1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獲國家973計劃首席課題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項、863計劃課題5項、“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項。2016年中心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首席1項,國自然基金36項,作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SCI文章173篇,原位再生晶狀體治療先天性白內障的原創論文發表在Nature上,同期評論該研究是近年再生醫學的重大突破;近日被Nature Medicine雜誌列為2016年全球“再生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這是自2010年Nature Medicine評選生命科學七大領域突破性進展以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團隊的研究;獲得中國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幹細胞研究創新獎”。同時中心也成為眼科界首次連續3年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機構。
防盲治盲方麵,早在20世紀50年代起,曆任領導都重視派出醫療隊深入基層農村開展查盲治盲工作。特別是1983年防盲治盲辦公室成立後,從最初的2~3人發展到今天30~40人的強大團隊,從當年靠自行車、牛車馱著簡易的醫療器械下鄉到今天擁有先進的設備。防盲辦堅持與世界衛生組織、美國海倫·凱勒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合作,積極進行醫療扶貧模式的創新,深入到廣東各縣市、鄉鎮農村,開展查盲治盲、眼病流行病學調查、培訓基層眼科醫生等工作,探索出了從“救濟式醫療扶貧”到“發展式醫療扶貧”的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社會效益。中心貫徹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展國際醫療援助,中心多次派出醫療隊大力開展國際醫療援助,前往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薩摩亞、斐濟、湯加、馬爾代夫、和非洲加納等國,得到國際的高度認可和多方嘉獎,進一步擴大中國醫療援助的效益和影響力。啟動“西部眼科醫生培訓計劃”,把援疆工作從“人才援疆”轉變為“學科援疆”、“團隊援疆”,以點帶麵,廣泛輻射。中心還派出醫療隊,遠赴西藏林芝、昌都、那曲,青海玉樹、新疆喀什、雲南鳳慶、廣西百色及廣東省內各地等地開展義診、免費複明手術、高水平手術帶教等活動,不僅為當地民眾解除痛苦、送去光明,也塑造了中山大學和中山眼科中心的良好社會公益形象。
人才隊伍建設方麵,中山眼科中心曆任黨政領導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人文環境,許多德藝雙馨的老專家發揮著傳承指導作用,大批年富力強的優秀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中心創始人陳耀真教授和毛文書教授是國家一級教授,李紹珍教授是中國眼科學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心現有300多名專業眼科醫生,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00餘人。近年來,更在全球範圍內延攬人才,並進一步挖掘培養青年領軍人才。中心現有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二級教授5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中組部千人計劃引進人才3名,青年千人計劃引進人才7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名,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引進人才和原有人才形成了強大的國際化領軍人才編隊。
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麵,曆任中心領導注意傳承弘揚“開放務實”的傳統,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1982年9月,奧比斯(ORBIS)流動眼科教學飛機應陳耀真、毛文書教授邀請首次訪問中國,在廣州停留18天,做手術示範教學、專題學術報告及會診。1985年,中山眼科中心主辦了中國首次國際眼科學術會議。之後,又主辦或承辦了第28屆國際臨床視覺電生理學術會議、第一屆亞太視覺科學大會、第一屆亞洲白內障研討會、第十二屆亞非眼科大會、第九屆國際近視眼研究大會、第一屆現代眼科顯微外科國際講座、第一屆國際葡萄膜炎研討會、第18屆國際眼科研究大會、第七屆亞太青光眼學術會議、玻璃體視網膜疾病國際論壇等。2012年6月,中山眼科中心和奧比斯國際聯合舉辦了奧比斯飛機眼科醫院首航中國30周年慶祝活動,並與奧比斯國際簽訂了長期合作項目。2013年1月,APAO投票選出永久總部將於2015年落戶中心珠江新城院區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APAO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醫學學術組織,成為中國眼科國際化的重要平台和標誌。“2014Nature中國論壇”也在廣州舉行,這是《Nature》雜誌首次與中國研究機構聯合舉行的高水平學術會議,2015年亞太眼科年會(APAO)也由中山眼科中心主辦,在廣州舉辦。此外,中心還組織開展全球聯合查房活動,與世界衛生組織、Johns Hopkins 、NIH/NEI等建立並保持了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廣泛的雙邊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擴大和提升中山眼科中心的國際影響力。
中山眼科中心曾獲得多項榮譽稱號,如:1995年廣東省文明單位;1998年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1999年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2002年廣東省衛生係統行業作風建設先進集體;2003年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文明窗口單位;2007年廣東省誌願服務金獎;2009年廣東省“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活動”先進黨支部;2011年廣東省工人先鋒號、廣東省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2012年全國醫藥衛生係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2015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五十餘年任重道遠,五十餘年繼往開來,在五十餘年的光輝歲月中,不斷成長壯大的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正在為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眼科中心而努力。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以下簡稱“婦兒中心”)是於2006年9月經廣州市編製委員會批準成立,由原廣州市兒童醫院和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婦嬰醫院)整合而成,加掛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兒童醫院和廣州市婦嬰醫院的牌子,為市副局級事業單位。在城市中心區域設三個院區(另:正在籌建中的南沙開發區院區計劃2016年啟用,設500床)。現有在職人員2720人,核定床位1400張,年門急診量397餘萬人次,出院病人8.05萬餘人次。擁有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3個,以及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若幹個;設立了博士後工作站,是中山大學附屬醫院(非直屬)、廣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非直屬),南方醫科大學教學實踐基地、暨南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內設婦幼保健部機構,是廣州地區婦幼保健網頂管理單位;是集預防、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形成了多專業、跨學科醫療保健立體服務體係的醫療機構。在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組織評選的“中國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中,連續4年入選全國排名前百名之列,也是廣東省唯一進入全國前百名醫院的婦幼保健機構。
兒童醫院院區
醫院專業科目開設齊全,整體實力較為雄厚,管理規範,有部分科目已走在國內的前列,有的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醫院門診開設有兒內科、兒外科、急診科、皮膚科、神經康複科、中醫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保健科、理療科等十一個專業,而每個專業還開設各種特色專科。
住院內科開設:PICU、新生兒內科、感染、消化、呼吸、腎病、血液、神經康複、心血管、內分泌等十個專業。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以下簡稱“婦兒中心”)是於2006年9月經廣州市編製委員會批準成立,由原廣州市兒童醫院和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婦嬰醫院)整合而成,加掛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兒童醫院和廣州市婦嬰醫院的牌子,為市副局級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製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張。婦兒中心現有在職人員224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52人,碩士以上學曆298人,博士和碩士生導師36人。現有固定資產值3.46億元。是集預防、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醫療機構。其學科齊全、設備先進,為完善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網絡、提高廣州地區人口素質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事業上一個新台階。
住院外科開設:泌尿外科、骨外科、新生兒外科、燒傷、小兒普外、心外科、胸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NICU、麻醉科等十二個專業。
醫技科室設置齊全,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醫院中心實驗室為醫院的科研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台。
在廣州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醫院於1998年建立“廣州市重症兒童救治中心”,該項目被評為廣州市“21世紀優先工程項目”。醫院創建的廣東地區新生兒危重病救治網絡為全國首創,年轉運危重病兒在1000人次左右,至今仍維持著沒有一名患者在轉運途中死亡的記錄,因而被同行譽為“移動的ICU”。
婦嬰醫院院區
婦嬰醫院院區(原廣州市婦幼保健院、廣州市婦嬰醫院) 前身為廣州市產院,1963年5月改名為廣州市婦幼保健院;1986年7月增掛市婦嬰醫院牌子。醫院建築麵積14926.5平方米,編製病床300張,2007年出院病人1.08萬人次,門急診量達51多萬人次。1997年11月和12月分別通過了省級及國家級“三甲”評審,是集醫、教、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級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
醫院年分娩量一直位居全市各級婦幼保健院之首,醫院開展“一對一”陪伴助產、家庭式分娩、分娩鎮痛等服務;婦科在國內率先成功進行電視腹腔鏡下輸卵管端端吻合術;早產兒重症救治中心救治成活最低孕周為25周、0.65公斤患兒;兒童血液科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臨床臍血移植治療小兒血液疾病。
醫院門診開設30多個專病專科,住院部編製床位300張,設有產科、婦科、生殖健康科、兒科(含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等,建立了廣州市優生圍產研究所、廣州市生殖保健中心、廣州地區婦幼保健培訓宣教中心、廣州市新生兒篩查中心、廣州地區腹腔鏡婦科培訓中心、早產兒診療護理中心、廣州不孕症鑒定中心、生殖醫學實驗室等,充分發揮著廣州地區婦幼保健技術指導和培訓宣教中心的作用。
廣州市優生圍產研究所被列為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重點實驗室和特色專科,1996年率先在國內建立臍血幹細胞庫,該庫已向國內30多家移植中心提供非親緣臍血228份用於臨床移植治療白血病、再障、重型—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病。產前診斷中心為衛生部培訓基地之一,多次獲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新生兒篩查中心每年篩查人數近14萬。
2003年2月,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陳竺院士還到廣州市婦嬰醫院參觀和考察了該院的臍血庫建設,對該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臍血庫今後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對其發展前景寄予厚望。
珠江新城院區
剛剛竣工的的珠江新城院區位於廣州市城市中軸線上,是廣州市政府在充分調研群眾的就診需求的基礎上,經過市衛生局嚴謹論證後,為改善廣州市婦女兒童的醫療環境、完善婦幼保健網絡而進行建設的。該項目於2005年5月奠基開工,占地麵積27,620平方米,建築麵積86,156平方米,建設資金為近7億元,設有門診部、住院部、醫技部門、後勤保障部門以及行政管理部門等。按700張病床、每天接納門急診5,000人次規模設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已於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東省中醫藥研修院)始建於1933年,是我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中醫醫院之一,被譽為“南粵杏林第一家”。目前,醫院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大德路總院、二沙島醫院、芳村醫院(廣州市慈善醫院)、珠海醫院、大學城醫院、琶洲醫院(廣州和睦家醫院)六間醫院及廣州下塘、天河、石井三個門診部的大型綜合性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東省中醫藥研修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落戶我院。醫院還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
醫院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年服務患者量連續20年位居全國同行前列。2018年醫院年門診服務患者量達到702萬人次,年收治病人14.4萬人次。醫院床位超過3000張,擁有超過20億元的現代化醫療設備,每天中藥飲片使用量超過15噸。醫院規模與實力位居全國中醫醫院前列。
醫院積極探索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建設,不斷完善醫院的運行機製,使醫院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醫院建設現代醫院管理製度的經驗獲肯定,被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中醫係統推廣。醫院入選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項目,突出中醫特色與優勢的做法和經驗獲得全國推廣。
醫院致力於人才培養,努力把醫院建設成為中醫藥人才彙聚的窪地和名醫輩出的搖籃。醫院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的規律,實施育人工程,致力於培養名家大師,在全國率先實施“師帶徒”,首創跨地區拜師以及“脫產跟師”“集體帶集體”“一代帶二代”等師承模式,在院內成立名醫工作室、嶺南中醫流派工作室等,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梯隊。目前,共有128位全國名醫在院帶徒,其中國醫大師29人,一大批備受患者追捧及在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優秀中青年專家不斷湧現。醫院擁有鄧鐵濤、禤國維2位國醫大師,劉茂才、林毅2位全國名中醫,以及37位廣東省名中醫,11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
醫院堅持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形成了“病人至上,員工為本,真誠關愛”的核心價值觀;堅持“中醫水平站在前沿,現代醫學跟蹤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探索構建人類最完美的醫學”的發展理念。成為全國中醫係統擁有最多重點專科/學科的醫院. 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重點專科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重點學科10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22個,以及37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醫院始終將“充分發揮中醫特色與優勢,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作為發展的主旋律。成立了名醫工作室、傳統療法中心,努力挖掘整理古文獻中的精華,努力挖掘整理全國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獨到技術,努力挖掘整理本醫院優秀中醫藥人才的經驗,努力挖掘整理具有中醫特色的治療手段,不斷挖掘整理民間安全有效的單方、驗方。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下,醫院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基地,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個中醫藥特色技術篩選與評價中心。醫院探索中醫藥治療急危重疑難病的療效,組建了全國首家“中醫經典病房”,成為全國首批中醫診療模式創新試點;探索中醫藥在預防保健領域的優勢,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治未病中心”“中醫慢病管理中心”,逐步形成了未病、欲病、慢病三個層次的中醫“治未病”服務體係。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基地,“嶺南傳統天灸療法”“嶺南陳氏針法”係省級非遺項目,療效肯定獲百姓點讚。
檢驗中心是全國第一批通過ISO/IEC17025校準實驗室和ISO15195參考實驗室認可的單位,是全國首家通過ISO 15189醫學實驗室認可的醫院檢驗科,檢驗結果得到國際互認。
醫院專科影響力輻射全省乃至省外。與180多家醫院建立協作醫院關係,輻射四川、重慶、湖南、廣西、新疆、內蒙古等17個省市。牽頭組建16個專科醫療聯盟,與廣州市4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雙向轉診”合作模式。
全國首建智慧藥房。在線預約掛號、繳費、查詢檢查結果、中藥代煎及配送,通過互聯網+,使患者就醫更加方便。
科研創新與對外國際合作碩果累累。醫院與美國、澳大利亞、瑞典、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意大利、香港、澳門、台灣等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醫藥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擁有六個國家級基地(研究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新藥(中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臨床研究培訓中心、臨床流行病學應用研究室 、藥物臨床試驗中心(GCP)。是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交流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建立的第一家海外國際合作基地——“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中國-瑞典中醫藥中心,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近五年來,主持140多項國家重點課題,包括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支撐計劃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省部級課題500多項。
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開辦中醫學、臨床醫學兩個專業,擁有博士學位授予點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8個;在校生3112人,其中本科1596人、碩生762人、博士203人。
醫院在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服務上追求盡善盡美,在信譽上追求誠信可靠,湧現出了如抗非烈士葉欣等先進人物,在廣大老百姓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和點讚!醫院先後獲得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院、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創建文明行業示範點、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一係列榮譽。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等各方領導高度評價廣東省中醫院的發展成效,多次讚譽廣東省中醫院為“全國衛生係統的一麵旗幟”!
新時代!新征程!今天,廣東省中醫院人正朝著建設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的典範而努力奮鬥!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