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上海徐彙區醫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醫院有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上海市胸科醫院、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五醫院、 上海五官科醫院、 上海神經內科、 國際婦幼保健院、
【展開】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後曾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01年改用現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級甲等醫院。經過80年的發展,中山醫院本部目前占地麵積9.6萬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高級職稱700多人。
醫療
醫院科室齊全、綜合實力雄厚。心髒、肝髒、腎髒和肺部疾病診治是醫院的重點和特色,診治水平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醫院有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放射與治療(介入治療)中心;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1個(心腦血管方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8個:消化科、檢驗科、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心髒大血管外科、臨床護理、中醫腦病科、呼吸內科、腎病科、普通外科、重症醫學科、腫瘤科、醫學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診醫學科和神經內科;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2個:消化道腫瘤和心髒瓣膜病;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2個:普外科、心髒病科、腫瘤科、肝膽外科、呼吸內科、病理科、超聲醫學科、腎內科、核醫學科、中醫急診科、胸外科、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康複科、麻醉科、內窺鏡、生物醫用材料、器官移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微創手術和臨床藥學;上海市婦女健康服務能力建設項目3個: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孕產婦重症監護病房和產前診斷中心;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重中之重)3個:心血管疾病、肝髒腫瘤和腎髒疾病;有8個上海市臨床質量控製中心掛靠:院內感染、超聲診斷、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和血液透析。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螺旋斷層自適應放療係統(Tomo)、PET-CT、320排640層超速螺旋CT、全數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機(DSA)、直線加速器、3.0T磁共振斷層掃描儀、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係統、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數字化X線成像係統(DR)、重症監護係統和遠程醫療教學係統等等。
醫院形成了以自主研發HIS、EMR、RIS係統為核心,容納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個模塊的一體化智慧醫院信息係統,高效支撐“醫教研”工作,便捷服務“醫患管”多方,智慧管理“人財物”主體。
積極承擔各項公益性任務。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派,自2011年開始,每年組建國家醫療隊,遠赴新疆、雲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區的老、少、邊、窮地區開展巡回醫療工作。先後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雲南省富源縣人民醫院、西藏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雲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西藏察雅縣人民醫院、西藏崗巴縣人民醫院,全麵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組織各類大型義診、谘詢等活動,品牌活動“中山健康促進大講堂”至今已有600多位專家登上“講台”開展健康講座,受益聽眾26萬餘人次,發放醫學科普資料43萬餘份,深受群眾歡迎。
科研
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3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要薄弱學科5個,上海市公共衛生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研究所8個,上海市科委研究中心2個,複旦大學研究機構15個。
自2007年以來,醫院獲得科技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支撐計劃、重點研發計劃及重大專項課題近百項,教育部創新團隊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0餘項,各類省部級人才培養計劃超過200項。
自2006年起,醫院共獲得國家獎9項,其中一等獎1項;省部級獎項66項,其中一等獎19項。
教學
醫院教育教學職能包括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完整的醫學教育階段,設有博士點18個,碩士點21個,複旦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現有在招碩士研究生導師15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21人,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19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30個。是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首批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中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精英教學醫院聯盟成員、首個國家級區域性全科醫學師資培訓示範基地、國家繼續教育培訓基地。每年在院培養各類學員3000餘人,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逾80期,接受進修和參觀學員800餘名,是孕育和培養國家優秀醫學人才的搖籃。
近十年來,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作為主要研究單位,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
榮譽
連續32年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醫院醫保管理先進單位、上海市衛生係統文明單位、全國最受歡迎三甲醫院、上海市優質護理服務優秀醫院、上海市院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上海市誌願者服務基地等重要榮譽稱號。連續七年榮獲公立醫院“最佳雇主”稱號。
中山醫院將始終擔負“以病人為中心,致力於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通過醫療、教育、科研和管理創新,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的使命,倡導“嚴謹、求實、團結、奉獻、關愛、創新”的核心價值觀,以嚴謹的醫療作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嚴格的科學管理,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創新型綜合性醫院而努力。
使命
以病人為中心,致力於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通過醫療、教育、科研和管理創新,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
願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創新型綜合性醫院。功能定位
承擔醫療、醫學教育、醫學科研任務,是全國疑難重症疾病診治中心,高等醫學教育、國家級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和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國內臨床醫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高地;致力於推進醫學事業的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核心價值觀嚴謹、求實、團結、奉獻、創新、關愛。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預算管理單位,是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單位,建院於1931年3月1日,是我國成立最早的,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
基本情況
醫院設有徐彙院區、浦東院區兩個院區,並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高度融合、共同發展。截至2019年底,醫院實際開放床位2000餘張,設有頭頸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外科、大腸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肝髒外科、神經外科、骨軟組織外科、腫瘤婦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中心、中西醫結合科、綜合治療科、麻醉科、介入治療科、病理科、藥劑科、檢驗科、內鏡科、超聲診斷科、放射診斷科、核醫學科、心肺功能科、營養科26個臨床醫技科室。醫院有教職員工2,561人,其中醫師655人,護理人員1,182人,醫技人員520人;正副高級專家345人;博士生導師63人,碩士生導師96人。
學科平台
醫院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腫瘤學、病理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腫瘤科、病理科、中西醫結合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3個(乳腺癌、放射治療、病理學)、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乳腺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3個(腫瘤學、腫瘤放射治療、乳腺癌)、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1個(上海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重點學科1個(胸外科)、上海衛生重點學科1個(病理學)、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項目5個(腫瘤學、病理學、放射治療學、婦科腫瘤學、胸部腫瘤學),同時也是上海市病理質控中心、放射治療質控中心、腫瘤化療質控中心和上海市抗癌協會掛靠單位。設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擁有上海市乳腺腫瘤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病理診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分子影像探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腫瘤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胰腺腫瘤研究所和上海市泌尿腫瘤研究所,以及複旦大學腫瘤研究所、複旦大學病理研究所、複旦大學乳腺癌研究所、複旦大學胰腺癌研究所、複旦大學大腸癌診治中心、複旦大學鼻咽癌診治中心、複旦大學前列腺腫瘤診治研究中心、複旦大學甲狀腺腫瘤診治研究中心、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癌防治中心、複旦大學生物醫學影像研究中心、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惡性黑色素瘤防治中心、複旦大學胸部腫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成立王紅陽院士工作站,新建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繼續推進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主辦《中國癌症雜誌》、《腫瘤影像學》、英文版《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英文版《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4本學術期刊,以及《抗癌》科普雜誌,努力打造腫瘤精準醫學期刊的高地。
醫療業務
2019年醫院門診量157.29萬人次,住院10.07萬人次,手術5.14萬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4.9天,醫院運營效率位居全國腫瘤專科醫院前茅。醫院在最新的“中國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中取得全國第25位的好成績,其中病理科連續第9年蟬聯全國第一;腫瘤學位列全國第二;胸外科位列全國第十;普通外科獲得提名。醫院在2019年度申康績效數據中保持全市領先,甲狀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6大病種名列第一,另有7個病種排名前三、2個病種排名前五,行業認可度和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
科研人才
全年共獲得科研項目258項,立項金額首次突破1億元;共發表SCI 483篇,總影響因子2194分,其中29篇影響因子≥10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項目數與經費數再創新高,全年共獲得項目資助87項,直接經費4829萬元,其中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2項,重點項目4項,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牽頭獲得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榮獲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1人榮獲“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提名獎;榮獲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一等獎。醫院2019年共招收碩士研究生56名,博士研究生84名,博士後20名;畢業碩士54名,博士55名;規培招錄85名,結業79名。
國內外合作
醫院始終以病人為中心,2019年著力優化診療流程,在全國率先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管理專家號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腫瘤預防、篩查和患者隨訪,提供全周期的患者關懷愛護。醫院積極實踐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在腫瘤防治一體化醫聯體的基礎上,成立華東地區腫瘤防治醫聯體和長三角區域腫瘤防治醫聯體,並進一步完善遠程醫療體係,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同質化的腫瘤診療服務。繼續對口支援摩洛哥、西藏、新疆、雲南等地區,援外援邊工作獲得上級部門的高度肯定。在國際合作方麵,先後與美國德州安德森腫瘤中心、新加坡國立健保集團癌症中心、法國Gustave-Roussy腫瘤中心、日本金沢大學癌症研究所、意大利腫瘤研究中心、美國杜克大學腫瘤研究所、澳大利亞彼得麥卡勒姆癌症中心、加拿大瑪嘉烈公主癌症中心、英國諾丁漢大學癌症科學中心等11所機構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形成夥伴關係,在醫療、科研、人才培養、患者國際轉診等方麵進行深入的合作與交流。
“一體兩翼”格局
在國家和本市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2019年8月23日醫院浦東院區開業運營,逐步開展實體化運行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門診單病種多學科診療、高質量全覆蓋的腫瘤臨床研究等全方位的腫瘤診治研究新模式,開創醫院建設的新起點、新征程、新發展。並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兩院高度融合精神,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高度融合、資源共享,將手術、化療、光子放療及質子重離子治療技術融合進行腫瘤治療,共同打造國際先進的腫瘤醫學中心。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自2015年5月8日開業以來,在確保臨床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質子重離子放療對腫瘤的“定向爆破”優勢,依托重離子技術優勢,圍繞鼻咽癌、顱內顱底腫瘤、早期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個重點病種開展臨床治療,並對胰腺癌開展重點臨床研究(“5+1”重點病種),重點病種治療例數占治療總數的63%。醫院目前已收治患者2500餘例,其中2019年超過800例,與國際同類機構相較處於領先地位,醫院將繼續充分發揮尖端醫療設備、個性化醫療服務、國際水準的腫瘤粒子治療專家團隊等優勢,不斷提升這一醫療品牌在國內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2020年,醫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戰,做好“十四五”規劃前瞻布局;以浦東院區發展和建設為抓手,打造臨床研究平台,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高度融合,聚焦腫瘤精準診療、粒子放射治療、腫瘤病理診斷、新藥和裝備研發轉化四大平台建設,共同創建國家腫瘤醫學中心,為建設上海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亞洲醫學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始建於1904年12月,其前身為上海西人隔離醫院,1947年改為上海市立第六醫院,1966年正式更名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核定床位1766張,實際開放床位1950張,設有33個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
20世紀40年代,醫院逐漸彙聚了眾多名醫大家:董承琅、宋傑、周誠滸、鄒仲、姚和清、梁樹芳、胡誌遠、高日枚、殷木強等成為醫院中堅力量,粟宗華、高鏡朗、屠開元、裘法祖等教授成為學術顧問,醫療技術力量大大加強,為日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五十年代末,安適、周永昌教授等開創了超聲醫學事業,被譽為“中國超聲診斷發源地”。1963年陳中偉教授、錢允慶教授等在該院成功施行了國際醫學史上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從此醫院被譽為我國斷肢再植的搖籃。1978年,於仲嘉教授研究成功“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術”,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2003年,項坤三教授因長期從事及參與世界第一個青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致病基因染色體定位和世界第一個2型糖尿病相關基因的研究,並首次在國內發現了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而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院設有上海交通大學市六臨床醫學院、上海市四肢顯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中國上海國際四肢顯微外科培訓中心、上海市醫學超聲培訓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影像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耳鼻咽喉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創傷骨科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及蘇州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基地,有博士培養點34個,博士生導師76位,碩士培養點46個,碩士生導師143位。也是全國醫學進修基地之一,2014年承擔75項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醫院的骨外科、內分泌代謝科、耳鼻咽喉科、醫學影像科、運動醫學科、急診醫學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骨外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心血管病學是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四肢顯微外科、內分泌代謝科、介入影像學是上海市重點學科;先後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上海市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和上海市糖尿病臨床醫學中心,並入選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耳鼻咽喉科入選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設立全國綜合性醫院示範中醫科;上海市衛計委批準成立上海市急性創傷急救中心、上海市傳染病專科診治中心、上海市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上海市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和生殖醫學中心;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麻醉科、超聲醫學科、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骨質疏鬆專科、腫瘤內科和腎髒風濕科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和院級重點學科。
醫院擁有一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隊伍。截止2014年底,已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自然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人,國家自然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計劃3人,上海市千人計劃3人,上海市科技精英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8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1人,啟明星(跟蹤)34人,浦江人才計劃14人。1人獲南丁格爾獎,3人獲全國勞模稱號,9人獲上海市勞模稱號。
醫院2014年門急診量達364.8萬人次,出院病人數9.3萬人次,手術8.09萬人次。醫院從1963年以來獲得國家、省部(市)等各級各類獎項240項,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其他國家級獎13項、省部(市)及其他級獎項222項;2014年度正式發表SCI /EI論文430篇。醫院2004年獲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2005年、2009年、2011年連續三屆榮獲全國文明單位、200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7年獲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2008年獲2005-2007年度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稱號。百年六院沉澱了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撫今追昔,繼承傳統、發揚光大、開拓創新、努力奮進是他們這一代傳承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醫院將始終堅持公益性辦院方向,遵循醫院建設的基本規律,深化醫院改革,強化內涵建設、健全長效機製,進一步提高醫院運行效率,推進學科和人才建設,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醫院綜合實力,為加快發展我國衛生事業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上海市胸科醫院(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創建於1957年,為我國最早建立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診治心、肺、食管、氣管、縱隔疾病為主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被衛生部指定為全國心胸外科進修基地,2004年成為上海市紅十字胸科醫院。醫院先後獲得“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全國無煙單位”、“上海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八連冠等殊榮。
醫院設有10個臨床科室、13個臨床亞專科和10個醫技科室。核定床位580張,開放床位964張,病區22個,另設ICU和CCU。附設上海市胸部腫瘤研究所、中心實驗室、心血管研究室、生物樣本庫和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並建有高新技術轉化園區。現有在職職工1342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184名,醫生隊伍中博士生121名,碩士生136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58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2名。擁有國家衛生計生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上海交通大學晨星計劃、上海青年醫師培養資助計劃等各類人才。
醫院麵向全國收治門急診和住院病人逾70萬人次/年,年心胸手術數已超15000例,其中三、四級手術占比超90%,居全市最高。胸外手術量保持全市第一,胸外科機器人手術量及個人手術量居全國第一。目前醫院開展的單肺、雙肺、肺葉移植術,冠心搭橋術,心髒單、雙瓣膜置換術及瓣膜成形術,各種心髒複雜畸形的診治,各類肺、食管、氣管、縱隔手術,心胸外科微創手術、包括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係統輔助下的心胸手術,各類心髒疾病的介入診治,惡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救治,氣管鏡的診療技術以及病理細胞、組織學檢測等均居國內先進水平;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手術數量和質量為亞太地區之首;肺癌的早期診斷和多學科治療等居國際先進水平;還曾成功施行同種異體原位心髒移植術。
醫院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1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學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首批國際認證胸痛中心,中國胸痛中心質量控製中心,首批中國胸痛中心、首批中國心衰中心、首批中國房顫中心,上海市首批癌痛示範病房,上海交通大學房顫診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食管疾病診治中心。承擔著國家863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上海市登山計劃等多項國家、部、市、局級課題的研究,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上海市醫學科技獎等獎項。並承擔衛生部冠脈介入、心律失常、結構性心髒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衛生部呼吸內鏡培訓基地、衛生部專科醫生培訓基地、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外科基地(胸心外科方向)、上海市專科醫生培訓基地以及預防心髒性猝死上海培訓基地、上海市重症監護護士實訓基地、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靶控輸注技術培訓中心等工作。憑借世界規模最大的胸外科中心實力,醫院開展規範、全麵、係統的“國際臨床教育項目”(International Fellowship),並被亞洲胸腔鏡教育委員會(ATEP)授予中國大陸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示範中心(Center ofExcellence)。已舉辦全國心胸外科進修班47期,每年承擔“肺癌多學科診斷治療”、“胸心外科學進展”等多項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的培訓任務以及各高等院校的教學任務,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招生點。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始建於1935年,前身為上海普慈療養院,院址位於上海市西南郊區(現閔行區),由慈善家陸伯鴻集資建設,屬教會管理,是當時遠東最大、設備最完善的精神科專科醫院之一。醫院占地約100畝,建築麵積約3萬平方米。
幾十年的風雨曆程,如今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已成為上海市三級甲等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擔負著全市精神衛生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複、心理谘詢/治療和對外學術交流等任務,是全國規模最大、業務種類最全、領銜學科最多的精神衛生機構。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徐彙院區地處宛平南路600號;閔行院區地處滬閔路3210號。總建築麵積約10萬平方米。中心同時也是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精神衛生分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臨床質量控製中心、上海市心理谘詢培訓中心、國家精神藥物臨床試驗機構、WHO/上海精神衛生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科室齊全、技術力量雄厚,主要診治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兒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礙、神經症性障礙等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及藥物依賴患者。中心設有普通精神科以及老年、康複、臨床心理、兒少、傳染、自願戒毒等臨床科室。核定床位1878張,目前實際開放床位2149張。
位於零陵路604號的上海市心理谘詢與治療中心,主要為各類心理障礙患者及受心理困擾的來詢者提供心理谘詢服務,並開展多種心理治療。“上海市心理健康熱線(64383562)”,是上海市最早設立的熱線電話之一。從2008年12月起,與“上海市公共衛生公益電話(12320上海)”合並為“上海市心理援助熱線(上海12320-5)”,繼續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健康促進服務。
上海市精神衛生研究所成立於1981年3月,設有藥物依賴、生化、遺傳、神經電生理、腦電影像、心理測量、臨床流行病學、兒少行為、心理谘詢與治療、司法精神醫學、精神護理、危機幹預等14個研究室,主要從事精神醫學的臨床應用研究。近十餘年來,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和局級科研成果獎共23項。目前作為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臨床醫學中心、老年精神醫學、預防精神醫學。
中心作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和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教學醫院,擁有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碩士點、博士後工作站,心理學碩士點。同時也是上海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心理學教學研究與實踐基地。作為WHO精神衛生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之一,與世界各國的精神醫學界進行著廣泛的學術交流及科研合作。
受衛生部委托,中心每年舉辦全國精神科醫師、護理進修班和研修班等繼續教育項目,培養了大批精神科醫療、護理骨幹。心理谘詢與治療培訓中心為全國各地培訓高質量的心理谘詢師和心理治療師,已形成獨特的品牌。自2009年起,中心成為上海市首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以嚴謹的醫療作風、優質的全麵服務和精湛的專業技術贏得國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連續十一屆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多次榮獲衛生部、衛生局文明單位,以及上海市模範職工之家、上海市廠務公開先進單位、上海市無償獻血先進單位、上海市婦女工作優秀品牌、上海市衛生係統先進集體、上海市衛生局“三八”紅旗集體、上海市禁毒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等榮譽。
價值 團結 奉獻 勤奮 創新使命
提供科學、完善、人性化的精神衛生服務,促進大眾生命質量的全麵提高
目標
創建亞洲一流、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精神衛生機構,滿足大眾精神健康需求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創建於1960年7月,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大中醫臨床基地之一。近六十年來,醫院堅持“名醫、名科、名院、名藥”的發展戰略,走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中醫特色鮮明和中醫優勢突出的全國著名中醫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院、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獲上海市文明單位“十四連冠”;2007年被評為全國衛生係統先進集體;2008年被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2009年成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單位;2012年在中醫院等級複評審中評審成績位列全國三級中醫醫院首位;2015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2016年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2017年5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劉嘉湘教授榮膺第三屆“國醫大師”稱號。2018年通過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評審,成為首家通過JCI學術型醫學中心認證的中醫醫院。2019年榮獲上海企業創新文化“二十佳創新品牌”稱號。
總院坐落於上海市徐彙區宛平南路725號,分院坐落於浦東上南路1000弄上鋼二村45號。東西兩院占地麵積共77.93畝,核定床位數1250張。醫院中醫特色鮮明,在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骨退行性病變、腎病、膽石病、風濕病、眼病、乳腺病、肛腸病、脾胃病、肺病、瘡瘍病等方麵有獨特優勢;同時醫院有冬令進補膏方門診、冬病夏治門診、中醫特色體檢門診等服務。年門急診人次405萬餘,年出院人次6.3萬餘。科室設置齊全,有臨床科室48個,醫技科室7個,藥劑科室3個以及心導管室、ICU、CCU、RICU、血液淨化中心等,配備DR、CT、ECT、MRI、直線加速器、PET-CT等大型設備。目前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家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上海市十三五臨床重點專科7個,上海市中醫臨床優勢專科(專病)8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2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2個、上海市“重中之重”醫學重點學科1個;國醫大師1名、全國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40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1名、長江學者2名、中央“千人計劃”1名、上海市名中醫32名、上海“千人計劃”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2名、博士生導師64名;各級各類名老中醫工作室39個。作為海派中醫流派傳承研究主基地與分基地,承擔9項中醫流派傳承及特色技術研究工作。
2001年首創名老中醫工作室的傳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醫工作室為載體,全麵實施中醫藥的繼承、發展、創新工作,並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應用。先後成立40個名中醫工作室,其中17個入選全國名中醫工作室建設推進項目。作為海派中醫流派傳承研究主基地與分基地,承擔9項中醫流派傳承及特色技術研究工作。於2000年7月成立龍華中醫醫院集團,集團內包括5家二級中醫醫院,1家二級中西結合醫院。近年來先後托管上海市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上海市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通過專科專病建設和人才培養,扶持集團二級醫院特色專科專病的創立和發展。積極開展長三角一體化工作,先後與寧波市鎮海區衛生健康局、溫嶺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寧波分院(鎮海區中醫醫院)及台州分院(溫嶺市中醫醫院),大力開展跨省市協作。
同時,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臨床醫學院承擔本科生(含5+3一體化)、研究生、留學生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等教學工作。目前擁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先後成立陸德銘、施杞名師工作室,陳湘君、唐漢鈞、吳銀根名師研究室,以名師研究室為依托,展開教學查房和示範課程講座,並進行名師教學思路研討,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近年來,結合國家高等教育改革,以課程建設為抓手,促進教學資源的精品化,《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被列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教材建設為載體,實現學科建設成果向教材體係轉化,主編主審“十三五”國家行業規劃教材41部,榮獲各類教學成果獎10餘項。2007年學院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通過上海市研究生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5年成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首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示範基地。
醫院以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為契機,著力開展重點病種(惡性腫瘤和骨退行性病變)和拓展病種的相關研究工作,重點建設上海市“重中之重”中醫慢性病防治臨床醫學中心,科研與臨床相結合,力爭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點帶麵,聯動共贏,全麵帶動研究平台建設,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臨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醫研雙贏”的中醫臨床科研運行新模式。近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等一批標誌性成果。
醫院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病人至上、繼承創新、追求卓越”的使命,秉承“嚴謹、仁愛、繼承、創新”的醫院精神,向著“具有鮮明中醫特色、受人尊敬的品牌醫院”的願景,目標建設成高水平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
我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上海市首批醫保定點醫院。我院展開床位1200張。醫院年門診量55萬人次左右,年住院病人逾2萬人次左右。醫院擁有全軍級研究所1個,軍區專科中心4個和一批特色學科。擁有核磁共振、DSA、16排及64排CT、PET-CT、直線加速器、全身伽馬刀等大型醫療儀器設備近2.5億元。
醫院占地麵積共161畝,分為12個坐落。其中, 醫療執業點3個,家屬住宅區8個,副食品生產基地1個。院本部設在長寧區華山路1328號,占地51.7畝,醫療用房8萬平方米;徐彙區滬閩路9585號醫療執業點距院本部3.5公裏,占地36.6畝,醫療用房6000平方米;浦東新區新場鎮軍民路1號醫療執業點距院本部45公裏,占地36畝,醫療用房6600平方米。
作為一所上海市醫保定點醫院曾數次獲得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的軍隊醫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努力為上海地區及周邊省市的群眾提供優質、高效、合理的醫療服務。
醫院先後被國家衛生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後衛生部聯合表彰為抗震救災醫藥衛生先進集體,獲得全軍為部隊服務達標先進醫院、衛生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衛生標兵單位、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等榮譽,取得了上海市衛生係統506家醫院行風大檢查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湧現出全國“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三八”紅旗手醫德醫風建設標兵等大批先進典型。
上海神經內科醫院神經內科中心是一家集醫療、預防、保健、康複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作為上海寶山區一家具權威性的精神疾病治療的專業醫院,上海神經內科醫院堅持“科技興醫,質量建院”的方針,經過“五年打基礎,五年求發展,四十年開拓進取”的可持續發展,成長為具有五十年深厚醫學底蘊的寶山區規範試點醫院。
上海神經內科醫院神經內科中心以中藥為主治療精神科疾病已有50餘年曆史,治療範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及躁狂症)、神經症、睡眠障礙等各種精神科疾病,特別對於經精神科西藥係統治療而療效不佳,或者對不能耐受精神科西藥副作用的難治性精神障礙患者,可以改善其服藥的依從性和耐受性,提高精神科西藥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更好地回歸社會。
上海神經內科醫院神經內科中心還完成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研課題《抑鬱症與中醫虛勞病的關係》,《舒肝理氣治療精神分裂症認知損害的臨床療效及生化基礎》。參與《中醫精神內科》《精神病學》中精神科內容的編寫。並且根據我院五十年來中醫藥治療精神疾病的經驗,在《臨床精神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上海神經內科醫院神經內科中心現有中醫主任醫師兩名,副主任醫師三名,主治醫師四名,每周除周五為複診病人開展特殊門診外,其它工作日均有專家坐診。
上海神經內科醫院依托南京軍區的大力支持,在同行中獨享盛譽,就像一個“魅力磁場”,吸引了一大批聲譽卓著的專家、教授傾情加盟,強強聯合,形成了具權威的專家團隊。醫院專家組長期與國內外名院保持人才資源、技術成果互助共享關係,注重與國際先進診療機構的溝通和交流,與德國Petrus醫院結成戰略同盟關係,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等國際著名專家來到了來上海神經內科醫院“取經”,都表明,作為一家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的正規醫院,上海神經內科醫院不僅在國內擁有了品牌,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和肯定。
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保健院”)是1952年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為保護婦女和兒童健康而創辦的醫院。前身是上海膠州路婦幼保健站和滬西女工保健站,均設立在滬西紗廠女工較多的地區。
1951年9月18日,宋慶齡獲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10萬盧布,她在支票的背麵親筆寫上“此款捐贈中國福利會作婦兒福利事業之用”,決定用此款在原婦幼保健站的基礎上,籌建一所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院以“國際和平”冠名,是為了繼承與發揚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中國福利基金會在革命戰爭年代援建國際和平醫院的崇高精神。它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為婦女兒童服務”的宗旨,是與國際和平醫院的優良傳統一脈相承的。
1952年9月18日,保健院在普陀區長壽路170號建院正式成立,剛成立的保健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共有3幢房屋,有單一的產科、50張床位和107名醫護人員。 1956年10月,保健院遷至徐家彙衡山路910號,占地麵積11700平方米,有樓房2幢。除了收住院產婦外,還開設獨立的婦科,增設了婦科門診、婦科病房和腫瘤病床。
1962年,建立計劃生育科,開設計劃生育門診和門診手術室。1963年設立保健科,以計劃生育為重點,與工廠、地段聯係,建立婦女保健卡,進行婦女健康普查。同年,又成立新生兒科,增設了兒科門診,使母嬰得到統一管理。1966年,保健院床位發展到200張,上海市政府撥款120餘萬元,興建5459平方米的6層病房大樓及放射治療設施(原址於2004年建成婦產科綜合樓)。1984年,上海市衛生局撥款100萬元,用於保健院新建3600平方米的門診實驗樓,床位增至350張。
1992年9月18日建院40周年,保健院籌建“產兒科大樓”。大樓高9層、建築麵積7242平方米,總投資2400萬元人民幣,1994年10月產兒科大樓竣工。為感謝香港嘉裏集團董事長郭鶴年為建造大樓捐贈的1000萬元人民幣,產兒科大樓以郭鶴年母親鄭格如女士的名字命名為“格如大樓”。
婦產科綜合大樓於2001年12月15日奠基,曆經三年於2004年12月25日正式啟用。大樓共有18個樓層:地下2層、地上16層,占地2352平方米,建築麵積30966平方米。大樓工程總投資超過2億元人民幣,其中部分資金得到馬來西亞著名實業家郭鶴年先生的無償捐資。大樓總體設計由日本著名的病院建築設計師田中一夫先生擔當設計顧問。
目前,保健院占地麵積1.2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4.7萬平方米。六十年來,保健院遵循宋慶齡和周恩來為中國福利會倡導的“實驗性、示範性、加強科學研究”的方針,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市級婦幼保健專科醫院。近年來各項醫療指標不斷提高,床位周轉率、住院、手術及門急診人次大幅增加,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5%以上,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兒死亡率等均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保健院核定床位370張,年門診量超過90萬人次,年住院病人近2萬人次,年分娩數1萬多人次。
到2011年底,共有職工844人,衛生技術人員占全院人數85%以上,其中高級專業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11%。保健院分設臨床部和保健部,臨床部有圍產科(產科、新生兒科),婦科(普通婦科、腫瘤科、乳腺科)、計劃生育科、輔助生育中心、中醫科和麻醉科等;門診設有普通門診、專科專病門診、專家門診、特需門診等。
1989年保健院經上海市高教局和衛生局批準,成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培養基地,以及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經國家衛生部批準,成為上海市首批輔助生殖醫學中心。2006年保健院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2007年成為新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婦產科研究所之一。2008年保健院婦產科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建設學科。2010年經過上海市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及四級婦科內鏡技術認證,成為本市獲準開展四級腔鏡手術的四家醫院之一。同時,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具有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的資質。產科病區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教學示範培育病區”稱號。2011年成為第一批衛生部四級婦科內鏡手術培訓基地、上海市麻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教學基地。2012年醫院生物樣本庫(Bio-bank)項目獲得交大“985工程”三期樣本庫項目立項支持。保健院有多個科研項目先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成果獎;“六五”國家科技攻關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八五”國家科技攻關成果二等獎;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攻關成果二等獎、三等獎;上海市第三屆臨床醫學成果一等獎;上海醫學科技三等獎等各類獎項。
2008年由保健院研製的“母乳喂養催進裝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1960年保健院被評為全國文教衛生先進集體;1992年被國家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首批命名為國家級“愛嬰保健院”;1994年被國家衛生部和加中兒童健康基金會評為全國十家模範愛嬰醫院之一;1995年被國家衛生部評定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2000年獲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此外,保健院還被授予全國先進集體、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並多次榮獲上海市政府、交通大學和上海市衛生局“文明單位”稱號。保健院一貫重視對外交流與技術合作,多年來與香港大學瑪麗醫院、澳大利亞蒙納西生殖醫學中心、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醫學院、日本兵庫縣立兒童醫院、英國愛丁堡大學、加中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會、WHO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作為一家市級婦產科專科醫院,尤為重視圍產學科的發展。保健院從1964年起在全國首創孕期家庭自我監護和門診孕婦管理一貫製;1975年開展羊水染色體檢測;1982年試行母嬰同室,倡導母乳喂養之後,1976年保健院開設了孕婦學校;1988年開設孕期營養門診和孕期營養監測;1991年上海首例輸卵管內配子移植手術在保健院獲得成功;1994年將原來相互獨立的產科和新生兒科合並,成立了上海最早的圍產科,全麵推行“孕婦、嬰兒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進一步提高圍產質量水平;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國外導樂分娩服務理念,嚐試開展護理人員“一對一”陪伴產婦分娩的服務方式;1997年開展鎮痛分娩、嬰兒撫觸服務項目;1998年實施分娩助產服務模式轉變,推廣孕產婦產前、產時、產後“一貫製”服務模式;2000年開展“一對一助產士全程導樂陪伴分娩”的產時服務模式;2001年開展“知情選擇分娩方式和手術方案”的服務,讓孕產婦和病人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主選擇適合的分娩方式和手術方案。1992年保健院在上海市醫學會的協助下成立了全市最早的“上海圍產會診門診”,由上海市著名的婦產科、兒科、B超的專家組成診療組。主要對胎兒遺傳性疾病、宮內發育缺陷的篩查和診斷,以及圍產期的疑難雜症進行診斷分析。病源來自全市及周邊省份,為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圍產質量、優生優育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近年來,保健院孕產婦的高危妊娠率占75%,危重病例搶救成功率達100%,圍產兒死亡率一直保持在3-4‰,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對各種妊娠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胎盤早剝、產後大出血等疾病的診治水平不斷提高。2001年成功救治了一例29周的四胞胎,出生體重在1000-1100克左右,隨訪至3歲,四胞胎生長發育無異常。2005年還成功搶救了一位有嚴重合並症的58歲外地孕婦,創造了圍產科的新記錄。
新生兒科在國內屬於創辦最早的獨立的新生兒科,在國內享有一定聲譽。其高危新生兒的窒息搶救、極低體重兒的治療方麵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尤其對於來自各地的新生兒溶血症的診治,成績更為突出。對極低體重兒(體重小於1500克)搶救成功率控製近100%,存活早產兒最低胎齡為26周,存活最低體重為670克,新生兒死亡率自2008年起下降至1‰以下。2010年又成功救治胎齡僅25周的雙胞胎。該科NICU,擁有最新的新生兒搶救設施,除了救治本院異常新生兒,近年還收治外院轉診的重症病兒。2004年成立了兒童保健康複科,主要針對高危兒的健康進行隨訪,開展了新生兒智力測定、嬰兒營養谘詢、早產兒康複、發育異常兒早期幹預等工作。
在婦科領域,開設各種特色專科門診,如:婦科腫瘤、內分泌、不孕症、婦科內窺鏡、宮頸疾病、婦產科放射介入等,發揮專科醫院的優勢,分類診治各種婦科疑難雜症。在婦科腫瘤,除了手術治療,做好化療藥物的**選擇,開展了婦科腫瘤的介入療法,並開展非破壞性手術的研究,研究婦科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探索建立起醫療、預防、保健、康複的新模式,提高腫瘤病人術後生存率和生活質量。2003年,保健院開設了上海地區第一家宮頸、陰道疾病中心,以係統診斷和治療慢性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為宮頸癌的早發現,早治療提供良好的平台,已診治病人約36萬人次。保健院“不孕症會診門診”,整合了婦科、男性科、內分泌科、超聲影像、放射科介入技術及輔助生育技術等技術優勢,提高了不孕症治療的成功率,也推動了婦科各亞學科的發展。乳腺外科,保健院是最早成立乳腺專業的上海市三級甲等專科醫院之一,具有多年的臨床診療經驗,近年來不斷取得發展。
乳腺科擁有**的診斷設備,結合保健院婦科內分泌方麵的技術優勢,在乳腺癌的保乳治療及綜合治療、以及早期乳腺癌的普查診治方麵獨具特色,還開展了乳腺癌腋前哨淋巴結活檢,數字鉬靶定位下的鈣化灶活檢,提高了乳腺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水平。此外,該科還開展巨乳縮小、乳頭整形等診療項目。計劃生育科在上海及全國一直享有較高的臨床和科研地位,擁有一支較強科研與教學團隊,除常規計劃生育技術,對輸卵管吻合術、疑難的宮腔鏡下取環、高危孕婦的妊娠終止,及子宮切口疤痕妊娠的診治有豐富臨床經驗,收治來自全市乃至全國各地轉來的計劃生育疑難雜症病例。特別對子宮切口疤痕妊娠,采用放射介入聯合手術治療,取得滿意臨床效果。
輔助生殖醫學中心成立於2000年5月。2002年11月,經國家衛生部專家組嚴格審核,批準同意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成為上海市首批獲得衛生部批準的輔助生殖醫學中心。2004年3月通過上海市衛生局審批,獲準同意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首例IVF嬰兒誕生於2001年2月;首例ICSI嬰兒誕生於2001年4月,首例冷凍胚胎移植(FET)嬰兒誕生於2001年12月。中心先後為高齡絕經、卵巢早衰、原發閉經、不明原因不孕、多囊卵巢綜合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疑難病症的婦女獲得了健康的試管嬰兒。現在中心平均每年進行1700多個周期的治療,臨床妊娠率達到40%左右。
為滿足社會需求,2005年保健院成立了預防保健科,依托於醫院強大的專業技術優勢,為大眾提供婦科普查及孕前保健、涉外婚檢門診等多項服務。還成立了上海市首家孕前保健門診和孕前指導學校,為育齡夫婦提供多方位的醫學健康指導,包括生育、避孕、孕前營養、日常保健及相關醫學知識等,使他們能得到更專業地個性化服務。 2006年保健院根據自身科學研究發展的需要,重新複建中心實驗室,引進高端人才,同時擁有一批現代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作為科研支撐平台。
目前正開展妊高症、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胚胎幹細胞等領域研究,已構建了胚胎幹細胞研究、卵巢癌幹細胞科研、羊膜細胞治療平台、免疫細胞治療科研平台,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上海市衛生局重點基金等資助。目前已發表論文16篇,SCI收錄8篇。2012年,中心實驗室的研究項目“一種幹細胞培養方法”已申請國家專利,以及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國際專利,將為今後幹細胞產業化(包括ips細胞)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幹細胞培養方法。近年來,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保健院提高服務效率,擴展內涵服務能力的推動力。2009年12月底,由保健院自主創新研發的“門診自助服務終端”投入試應用,2010年6月正式啟用,在本市醫療行業為首創。
該係統結合收費功能和預付款模式,讓病人在自助機上完成掛號、付費、預約專家、查詢和打印檢查報告單,大大減少流程環節,顯著提高就診效率。2011年8月,“網上客服中心”正式開通,通過信息化手段延伸服務,積極改善患者就醫環境。病人可通過該係統預約各類門診、查詢和調整預約,網上預約名額與醫院現場預約實現完全同步。展望未來,保健院將依托自身曆史優勢,繼續秉承宋慶齡的辦院方針,強化“國際”品牌意識,以改革為發展契機,以創新為源動力,以服務為抓手,以病人為中心,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引入先進管理模式,整合自身優勢,增強綜合競爭實力,建設一流婦幼保健專科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