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一、病因
一般認為本畸形是在胚胎前三個月內業已形成。臨床上有弧立型和伴發型兩種。後者多是脊膜脊髓膨出、多發性關節攣縮症、神經纖維瘤病、三染色體病13~15,18等先天性疾病中的一個畸形。弧立型垂直距骨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人提出是足胚胎發育受阻所致。Bitsila用幼兔做實驗,同時切斷趾長伸肌、脛前肌和小腿橫韌帶,並造成腓腸肌短縮,結果成功地建立了垂直距骨的動物模型。因此,他提出原發性軟組織病變是致本畸形的主要因素。另有一些學者發現某些家庭和孿生者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二、病理改變
病理改變可分為骨性畸形和軟組織病變。骨性畸形主要為舟骨與距骨頸的背側形成關節,把距骨鎖在垂直狀態。距骨頭上方呈扁平狀或卵圓形,距骨頸發育不良而變短,背側形成關節麵。舟骨近端關節麵向蹠側傾斜。跟骨向後外側移位。跟骨前部向外側偏斜並屈向蹠側。載距突發育不良而失去支撐距骨的作用。足外側柱凹陷,內側柱相對變長。
軟組織也有明顯的改變。脛舟韌帶、距舟背側韌帶攣縮,是影響複位的主要因素。分岐側韌帶攣縮引起足外展。跟距骨間韌帶和跟腓韌帶攣縮,則阻礙跟骨向後外側移位的整複。而跟舟蹠側韌帶、距舟蹠側及內側關節囊則被拉長。脛前肌、趾長、長伸肌、腓骨短肌及小腿三頭肌因攣縮而張力增高。腓骨長肌、脛後肌肌腱移向踝前方,起著背伸肌的作用(圖1)。
圖1 先天性垂直距骨及肌腱的異常改變(1.趾伸肌腱 2.三角韌帶 3.脛骨 4.脛前肌 5.腓腸肌 6.比目魚肌 7.趾長屈肌 8.脛後肌 9.長屈肌 10.跟腱 11.長伸肌 12.第一蹠骨 13.脛前肌腱 14.十字韌帶 15.第一楔骨 16.舟骨 17.跟舟蹠側韌帶 18.距骨頭 19.脛後肌腱 20.趾長屈肌腱 21.長屈肌腱 22.跟骨)
三.發病機製
距舟關節脫位可能自妊娠3個月內就在子宮內形成,而鄰近的距骨下關節、跗骨間關節和踝關節半脫位都是繼發性。本病可單發,也可是全身多發性畸形的一個部分。
跗舟骨與距骨頸背側形成關節,使距骨呈垂直狀。距骨頭變形,距骨頸縮短,距骨向後外側變位,呈下垂狀態。距骨在足底呈凸形。其他跗骨間關節也有相應變化。三角韌帶的前束、背側距舟韌帶、跟骰韌帶、距跟韌帶和跟腓韌帶均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同時踝關節和距骨下關節的後側關節囊均縮短,跟舟韌帶被拉伸鬆弛。小腿部肌肉(脛前肌、姆長伸肌、趾長伸肌、小腿三頭肌等)均有攣縮;脛骨後肌、腓骨長肌均向前移位,變成背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