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及眶區的CT檢查是通過CT對眼及眶區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
CT掃描可提供一種高分辨力、切麵圖像及灰階眼部圖像,它以X線為能源而顯示人體的層麵圖像。目前CT已很普及,從而為眼科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一種優越的檢查方法。但由於種種原因,在眼部病變的CT分析和診斷上仍存在諸多問題。眼內疾病的診斷超聲優於CT,而在眼眶病變的診斷中,CT優於超聲。本文就眼眶病變CT診斷上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並介紹與診斷有關CT的基礎知識,這對全麵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掃描方法
1.橫斷掃描 患者仰臥檢查床上,自眶耳線下方1cm頭顱頂側作連續掃描,直量軸5mm厚的層麵檢查需要6~8個層麵。作薄層掃描時(1mm層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個層麵。
2.冠狀掃描 患者仰臥或俯臥檢查台上,頭過伸,使頭矢狀線與床麵一致,兩側眶耳線與掃描基線垂直,向外耳道前4cm處向前連續掃描,層厚4~5mm)。如作眼內病變CT掃描則自眼球開始向後掃描。
3.造影增強方法 靜脈給予造影劑的方法是在幾分鍾內將造影劑注射,全量注射完畢後再開始掃描。
4.壓頸檢查 眶內靜脈曲張常規CT掃描時多不顯影,或僅顯示小部分病變,欲觀察病變全部範圍可行頸部加壓檢查。將血壓計袋纏於患者頸部,擺好位置,加壓至5.33kPa(高於靜脈壓),再行掃描檢查,掃描完畢後立即將氣囊放鬆。
5.視神經和視神經掃描方法
有時為詳細觀察視神經病變(腫瘤、外傷等病變),需要特殊CT檢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層麵,因為正常視神經約4mm粗,較厚的層麵不利於分析。第二要特殊掃描角度,即作與眶耳線呈負15°的掃描線,再令病人眼向上視,這時視神經伸直,且與掃描線平行,CT即可在一個層麵上觀察視神經眶內段甚至管內段的全長。
2. 眼部CT掃描層麵厚度
常規眼部CT掃描厚度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掃描8個層麵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內結構。眶內病變體積較大,適合5mm厚度的掃描層麵。但遇一些特殊情況或病變需較薄層麵厚度掃描,如球內病變、眼外肌病變、視神經病變、或估計病變直徑小於5mm時,需要3mm或1mm層厚掃描,否則因層麵厚,病變小,而隻有一個層麵顯示病變,不利於診斷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遺漏病變的顯示。由於薄層斷麵較少受體積平均影響,從而提高了圖像分辨力,顯示病變更加清楚。
眼壓 --
診斷青光眼的檢測方法。
眼底鏡檢查法 --
眼底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病人取坐位,醫生取坐位、立位均可。右手持眼底鏡位於病人的右側進行。
眼底出血宜用眼適度,不要長時間看書報、電視,建議看過40分鍾後休息2~3分鍾,不要過度興奮、疲勞、激動或惱怒,保持良好和充足的睡眠。同時還要少吸煙、少飲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禁喝濃茶或咖啡。
1.突然眼前一片漆黑,僅見手動或僅有光感。
2.驟然間眼前如有圓的黑影遮住,不隨眼轉動而漂浮,正中方向注視物體完全不見,兩旁物體則模糊可見。
3.突然眼內有如線條狀黑影向某一方向直射,進展迅速,且逐漸加多,最後終至遮住眼前,視物一片模糊,無法分辨。
4.驟然眼前出現紅光閃閃,逐漸加多,以致紅光滿目,視物不明。
5.發病先兆,多數有眼脹,眼珠跳動等感覺。
6.多數反複發作,每次發作,亦有以上某些症象,即使積血不退,當繼續出血時,還可能有以上的某些感覺。
由於視網膜出血的原因不同,預後及對視力的影響也不一樣。少量出血可以完全吸收,不影響視力,也無其它並發症(如高血壓、眼底出血、分支靜脈阻塞等)。如果出血量多,或反複出血,血液進入玻璃體內引起玻璃體混濁,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如糖尿病視網膜出血等),視力就會受到嚴重損害,甚至失明。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眼底出血 ,特別是周邊視網膜出血 ,在早期可能因視力沒有任何影響而被忽視 ,因此耽誤了治療。 這種情況多見於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糖尿病和高血壓病眼底出血未波及黃斑區的患者 ,所以糖尿病和高血壓病患者定期檢查眼底顯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