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高血壓性腦出血常發生於50~70歲,男性略多,冬春季易發。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出血前多無預兆,50%的病人出現頭痛並很劇烈,常見嘔吐,出血後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症狀常在數分鍾至數小時達到高峰,臨床症狀體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異,基底核、丘腦與內囊出血引起輕偏癱是常見的早期症狀;約10%的病例出現癇性發作,常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轉入意識模糊或昏迷。
2.常見臨床類型及特點
(1)基底核區出血:殼核和丘腦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兩個最常見部位。它們被內囊後肢所分隔,下行運動纖維、上行感覺纖維以及視輻射穿行其中。
外側(殼核)或內側(丘腦)擴張血腫壓迫這些纖維產生對側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典型可見三偏體征(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現意識障礙;也可穿破腦組織進入腦室,出現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質者不常見。
①殼核出血:主要是豆紋動脈外側支破裂,通常引起較嚴重運動功能缺損,持續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現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不能,主側半球可有失語。
②丘腦出血:由丘腦膝狀體動脈和丘腦穿通動脈破裂所致,產生較明顯感覺障礙,短暫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壓迫皮質語言中樞可產生失語症,丘腦局灶性出血可出現獨立的失語綜合征,預後好。丘腦出血特點是:上下肢癱瘓較均等,深感覺障礙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腦上視中樞受損,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視鼻尖;意識障礙多見且較重,出血波及丘腦下部或破入第三腦室則昏迷加深,瞳孔縮小,出現去皮質強直等;累及丘腦底核或紋狀體可見偏身舞蹈-投擲樣運動;如出血量大使殼核和丘腦均受累,難以區分出血起始部位,稱為基底核區出血。
③尾狀核頭出血:較少見,表現頭痛、嘔吐及輕度腦膜刺激征,無明顯癱瘓,頗似蛛網膜下隙出血,有時可見對側中樞性麵舌癱,臨床常易忽略,偶因頭痛在CT檢查時發現。
(2)腦葉出血:常由腦動靜脈畸形、Moyamoya病、血管澱粉樣變性和腫瘤等所致。常出現頭痛、嘔吐、失語症、視野異常及腦膜刺激征,癲癇發作較常見,昏迷較少見。頂葉出血最常見,可見偏身感覺障礙、空間構象障礙;額葉可見偏癱、Broca失語、摸索等;顳葉可見Wernicke失語、精神症狀;枕葉出現對側偏盲。
(3)腦橋出血:多由基底動脈腦橋支破裂所致,出血灶位於腦橋基底與被蓋部之間。大量出血(血腫>5ml)累及腦橋雙側,常破入第四腦室或向背側擴展至中腦。患者於數秒至數分鍾內陷入昏迷、四肢癱瘓和去皮質強直發作;可見雙側針尖樣瞳孔和固定於正中位、嘔吐咖啡樣胃內容物、中樞性高熱、中樞性呼吸障礙和眼球浮動(雙眼間隔約5s的下跳性移動)等,通常在48h內死亡。小量出血表現交叉性癱瘓或共濟失調性輕偏癱,兩眼向病灶側凝視麻痹或核間性眼肌麻痹,可無意識障礙,可較好恢複。
中腦出血罕見,輕症表現一側或雙側動眼神經不全癱瘓或Weber綜合征,重症表現深昏迷,四肢弛緩性癱瘓,迅速死亡;可通過CT確診。
(4)小腦出血:小腦齒狀核動脈破裂所致,起病突然,數分鍾內出現頭痛、眩暈、頻繁嘔吐、枕部劇烈頭痛和平衡障礙等,但無肢體癱瘓。病初意識清楚或輕度意識模糊,輕症表現一側肢體笨拙、行動不穩、共濟失調和眼球震顫。大量出血可在12~24h內陷入昏迷和腦幹受壓征象,如周圍性麵神經麻痹、兩眼凝視病灶對側(腦橋側視中樞受壓)、瞳孔縮小而光反應存在、肢體癱瘓及病理反射等;晚期瞳孔散大,中樞性呼吸障礙,可因枕大孔疝死亡。暴發型發病立即出現昏迷,與腦橋出血不易鑒別。
(5)原發性腦室出血:占腦出血的3%~5%,是腦室內脈絡叢動脈或室管膜下動脈破裂出血所致。多數病例是小量腦室出血,可見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及血性腦脊液,無意識障礙及局灶性神經體征,酷似蛛網膜下隙出血,可完全恢複,預後好。
大量腦室出血起病急驟,迅速陷入昏迷,四肢弛緩性癱及去皮質強直發作,頻繁嘔吐,針尖樣瞳孔,眼球分離斜視或浮動等,病情危篤,多迅速死亡。不同部位腦出血臨床特點歸納見表1。
診斷
自從CT問世以來,腦出血臨床診斷已不難。
1.腦出血診斷主要依據
(1)大多數為50歲以上,較長期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
(2)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突然發病,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
(3)發病快,在幾分鍾或幾小時內出現肢體功能障礙及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4)查體有神經係統定位體征。
(5)腦CT掃描檢查:腦內血腫呈高密度區域,對直徑大於1.5cm以上的血腫均可精確地顯示。可確定出血的部位,血腫大小,是否破入腦室,有無腦水腫和腦疝形成,確診以腦CT掃描見到出血病灶為準,CT對腦出血幾乎100%診斷。
(6)腰穿可見血性腦脊液,目前已很少根據腦脊液診斷腦出血。
2.病因診斷 對腦出血的患者不僅有腦出血的診斷,而且一定要尋找病因,以利於治療和預防。腦出血多數病因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所致。但還有許多其他不常見的原因可以引起腦出血,如單純動脈硬化、動靜脈畸形、血液病以及活動狀態、排便、情緒激動等,特別是對50歲以下發病的青壯年患者更應全麵考慮以下病因。
(1)腦實質內小型動靜脈畸形或先天性動脈瘤破裂。破裂後形成血腫,畸形血管或瘤體自行消失。即使做腦血管造影也難顯示。
(2)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病毒、立克次體感染等可引起動脈炎,導致管壁壞死、破裂。
(3)維生素C和B族缺乏,腦內小血管內膜壞死,可發生點狀出血亦可融合成血腫。
(4)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缺乏性紫癜、血友病等。
(5)抗凝治療過程中,可發生腦出血。
(6)顱內腫瘤出血:腫瘤可侵蝕血管引起腦出血,腫瘤內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7)澱粉樣血管病:多見於老年人,臨床上以反複性和(或)多發性腦葉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以額、頂葉的皮質最為明顯。
(8)過敏反應:可產生腦部點狀出血。
(9)脫水、敗血症所致腦靜脈血栓形成及妊高征等,有時可引起腦出血。
反複鼻出血的鑒別診斷:
1、鼻腔中後部出血:鼻出血的原因許多,而出血部位在鼻腔後部的,則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與高血壓有關。據報道:鼻出血中以高血壓為病因的占10%至25%。而高血壓也是腦卒中最重要的獨立的危險因素。
2、女性周期性鼻塞和鼻衄:有些女性,當月經即將來潮前,會發生像感冒那樣的鼻塞。可是卻無感冒的其它症狀。月經幹淨後,鼻腔就通氣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使這些女性得出了經驗,一旦“無緣無故”地出現鼻塞,未曾受涼,又不像得感冒,便知月經快來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月經來潮時鼻子就出血,這種鼻衄就是民間所說的“倒經”。發生倒經時,月經量可減少。
腦出血跟天氣的變化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天氣變寒,人的皮膚血管床收縮,造成心腦循環血量的劇增,心髒負荷增加,腦循環阻力增大,容易引起血壓增高,因此,冬季來是腦血管意外的高發期。
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冬季要特別提高警惕,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一、生活要有規律 老人可以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但不可過於勞累。
二、控製高血壓 要想理想地控製血壓須注意許多方麵。
(1)血壓控製在理想水平:我國一項大量人群的幹預實驗表明,140/80mmHg可能是預防腦血管病的理想血壓值。但一些人的血壓降低到該水平後反而出現腦缺血的症狀,其原因可能是由於降壓速度太快,也可能是對於這些人而言的理想血壓要略高於上述數值。這是由於個體差異所致。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一段時間內逐漸將血壓降低到上述水平或略高而又沒有腦缺血的不適症狀為宜。
(2)血壓要控製平穩:使24h內血壓的“波峰”和“波穀”接近,這樣既可避免血壓波動對血管壁的損害,又可防止血壓過低可能導致的腦灌注不足。降壓不要過快。
(3)保持舒暢的心情: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與環境及精神狀態有明顯的關係。環境因素有飲食、社會環境、生活改變、精神衝突等。高度的應激事件可引起交感神經介導的血管收縮及其他自主神經反應,對血壓產生較大且持久的影響。Brod觀察到高血壓患者在緊張時血管收縮反應比正常人持久。易感性體質者對一般及特殊的應激反應表現為急性且持久的血壓升高。心理生理學研究提示,精神緊張、自主神經活動及條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壓。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十分必要。
(4)同時采取非藥物療法:如限製鹽的攝入量、減輕體重、降低血脂、適度運動、生物反饋療法等,可以鞏固和促進藥物的降壓作用。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 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做到心境平靜,減少煩惱,悲喜勿過,淡泊名利,知足常樂。
四、注意飲食 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髒,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配適量瘦肉、魚、蛋品。
五、預防便秘 大便燥結,排便用力,不但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也同時上升,極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發腦溢血。要預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適當的運動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適且的藥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開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秘。
六、防止勞累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要過於勞累,超負荷工作可誘發腦出血。
七、注意天氣變化 寒天是腦中風好發季節,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還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廣播體操等,以促進血液循環。
八、經常動左手 日常生活中,盡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減輕大腦左半球的負擔,又能鍛煉大腦的右半球,以加強大腦右半球的協調機能。醫學研究表明,腦溢血最容易發生在血管比較脆弱的右腦半球,所以防範腦溢血的發生,最好的辦法是在早晚時分,用左手轉動兩個健身球,幫助右腦半球的發達。
九、密切注意自己身體變化 中風會有一些先兆症狀,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暈厥,有的突感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視,語言交流困難等,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