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須盡快在詢問病史的同時完成必要的體格檢查,包括意識狀態、大動脈搏動、呼吸、瞳孔、心音、血壓等情況;
2. 心電圖檢查及進行心電監護。
[診斷要點]
1.神誌喪失。
2.頸動脈、股動脈搏動消失、心音消失。
3.歎息樣呼吸,如不能緊急恢複血液循環,很快就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減弱以至消失。
5.心電圖表現:①心室顫動或撲動,約占91%;②心電—機械分離,有寬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頻率20—30次/min,不產生心肌機械性收縮;③心室靜止,呈無電波的一條直線,或僅見心房波。心室顫動超過4分鍾仍未複律,幾乎均轉為心室靜止。
心室顫動(簡稱室顫):是引發心髒驟停猝死的常見因素之一。心室連續、迅速、均勻地發放興奮每分鍾在240次以上,稱為心室撲動。假如心室發放的興奮很迅速而沒有規律,這就叫或心室顫動(室顫)。室顫的頻率可在每分鍾250-600次之間。
心音及脈搏消失:是室顫的一種表現:脈搏不能觸及、心音消失、血壓(收縮壓)常在60 mm Hg以下或測不到等血液循環惡化的征象。
心搏漏跳:規則的心髒跳動之外出現突然提前的心跳稱為過早搏動(早搏),早搏時可無症狀,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暫停感。頻發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或會引起腦供血不足時引起乏力、頭暈及胸悶,並可使原有的心絞痛或心力衰竭加重。用手測搭脈搏時可發現脈搏不穩定、早跳或“漏跳”。早搏可偶爾出現,也可頻發。早搏可以出現在任何的年齡段的患者。
心髒停搏:指心肌仍有生物電活動,而無有效的機械功能,斷續出現慢而極微弱且不完整的“收縮”情況,心電圖上有間斷出現的寬而畸形、振幅較低的QRS波群,頻率多在每分鍾20~30次以下。此時心肌無收縮排血功能,心髒聽診時聽不到心音,周圍動脈捫不到搏動。
胎心音消失:一般受精卵發育到兩個月便會形成胎心、出現胎心音。但有的孕婦會在兩三個月時,或以後的孕期內出現胎心跳緩慢、胎心音消失的異常症狀。胎心音消失可能意味著危險情況,所以孕婦不可不重視。如果前期胎心一直正常,胎兒發育也符合正常標準,突然間胎心變緩、變弱,一般會有胎心先加快、胎動先變得猛烈的前兆,通常是胎兒發生宮內窘迫,先開始掙紮,然後呼吸心跳減弱。
心髒驟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驟停,因此一般應心肺複蘇同時進行。複蘇程序有新主張,一改過去的ABC變為CAB,即首先是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環,再A(airway)疏通氣道,以及B(breathing)人工呼吸,理由是恢複有效血液循環應最先、最早、最重要。如有條件還有人主張應再加上D(defibriUation)除顫,理由是心髒驟停大多數是心室顫動,除顫是最積極的心髒複蘇手段。
1. 院前急救(第一期複蘇)
(1)暢通氣道:輸氧。
(2)人工呼吸:如無自主呼吸,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牙關緊閉時可改為口對鼻呼吸,立即準備好氣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機。
(3)胸外心髒按壓:患者平臥硬板床,拳擊胸骨中點一次,如未複跳應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80~100次/分。每次按壓和放鬆時間相等。
2. 院內急救措施(第二期複蘇)
(1)進一步維持有效循環,若胸外心髒按壓效果不好必要時可考慮開胸按壓。
(2)建立靜脈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藥物及堿性藥物:如腎上腺素1mg靜注,必要時每隔5~10分鍾重複一次;多巴胺每分鍾2~10微克/kg靜滴;阿拉明每分鍾靜滴0.4mg;5%碳酸氫鈉100ml靜滴。
(3)心電圖監測和心律失常的治療,心律失常的治療包括藥物和電技術兩方麵:
1)電擊除顫:心室纖顫可用非同步電擊除顫,所需能量為200~360焦耳。
2)藥物治療: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選用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於洋地黃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選用苯妥英鈉靜注。
3)對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可用阿托品靜注治療。
3.重症監護室處理(第三期複蘇)
心搏恢複後可進入ICU病房進行如下處理:
(1)維持有效的循環:糾正低血壓,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處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維持有效呼吸:關鍵問題是要防治腦缺氧及腦水腫,也可用呼吸興奮劑,自主呼吸恢複前,要連續使用人工呼吸機。若氣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應考慮氣管切開。
(3)防治腦缺氧及腦水腫:
1) 低溫療法:頭部冰敷,冰帽,體表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使用冰毯降溫。
2) 脫水療法:可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鬆及白蛋白等藥物。
3) 應用鎮靜劑。
4) 促進腦細胞代謝藥物:應用ATP 、輔酶A,細胞色素C,穀氨酸鉀等。
(4)防治急性腎衰:尿量每小時少於30ml,應嚴格控製入水量,防治高血鉀,必要時考慮血透治療。
(5)防治繼發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炎、敗血症、氣管切開傷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等,抗生素一般選用對腎髒毒性小的藥物,不宜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以防繼發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