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胎兒娩出後,胎盤持續不下者,伴有或不伴有陰道出血。
輔助診斷:①B超(首選):胎盤與子宮附著麵無清晰的界線;接觸麵可見胎盤內部的腔隙;有異常的血流進入子宮肌層。②磁共振成像(MRI):對於了解胎盤植入程度,是否侵犯臨近髒器有一定的價值。③內鏡檢查:較深的胎盤植入可以穿通子宮到漿膜外向前累及膀胱向後可累及乙狀結腸,對可疑病例可行腹腔鏡、膀胱鏡和乙狀結腸檢查
(1)粘連性胎盤:係絨毛直接附著於子宮肌層所致,有完全性與部分性粘連性胎盤二種。此種胎盤可能部分能自行剝離,但部分會殘留宮腔,需行人工剝離,手術較困難,但可涉及到一部分肌層組織。將剝出之胎盤送病理常從肉眼或顯微鏡下均難以明確是否有底蛻膜的缺乏。如子宮切除標本,在胎盤與粘連的子宮壁多處取材,才能發現蛻膜缺損,絨毛直接接觸子宮肌層。
(2)植入性胎盤:絨毛侵入部分子宮肌層,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剝離,人工剝離時會損傷子宮肌層。病理在顯微鏡下可看到絨毛侵入到子宮肌層。
(3)穿透性胎盤:絨毛侵入子宮肌層並穿透子宮肌壁直達漿膜,本文例2屬此類型。常可造成子宮破裂。
預防胎盤植入的發生是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應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做好計劃生育宣傳,指導避孕, 嚴格控製剖腹產率,切實加強對高危妊娠的管理, 加強圍產期保健,提高胎盤植入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水平,降低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