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表現:
本病患者主要有以下的表現:
1.外傷後、足跟疼痛、不利站立、行走。
2.局部腫脹、壓痛、畸形、或摸到骨擦音。
依典型的外傷史、足跟疼痛及壓痛、足跟淤血、寬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難作出骨折判斷。X線片主要是標準側位及軸位片,攝軸位片時X線球管應與足縱軸線呈40°角投照,側位片上從跟骨的前關節突到後關節麵畫一線,再自後關節麵到跟骨結節畫一線,兩線交角稱跟骨結節畫一線,兩線交角稱跟骨結節角(Böhler角),正常為20°~40°(圖1)。
一般分為以下2型:
1.關節外型 指不波及跟距關節的骨折,包括:
(1)跟骨後結節骨折(圖2):又有縱形骨折、橫形骨折及撕脫性骨折之分。
(2)跟骨前結節骨折(圖3):如圖所示,其骨折線穿過跟骨前結節。
(3)載距突骨折(圖4):表現為跟骨之載距突呈斷裂狀,多伴有移位。
(4)結節前方近跟距關節之骨折(圖5):實際上此處已波及關節,在處理上應注意。
2.關節型骨折 視其形態及受損程度等又可分為以下4型(圖6):
(1)舌型(tongue type)骨折:多係垂直暴力所致。
(2)壓縮型(depression type)骨折:亦因縱向垂直外力所引起。
(3)殘株型(stump type)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關節的縱(斜)向骨折。
(4)粉碎型(crush type)骨折:多由強烈的壓縮暴力所致。
二、診斷:
患者足跟可極度腫脹,踝後溝變淺,整個後足部腫脹壓痛,易被誤診為扭傷。 X 線檢查,除攝側位片外,應拍跟骨軸位像,以確定骨折類型及嚴重程度。此外,跟骨屬海綿質骨,壓縮後常無清晰的骨折線,有時不易分辨,常須依據骨的外形改變,結節 - 關節角的測量,來分析骨折的嚴重程度。僅個別病例需CT掃描或MRI檢查。
足背部腫脹:淋巴水腫早期表現為凹陷性水腫,足背部腫脹較明顯。
足底和足背浮腫:姿勢性平底足可出現足底和足背浮腫症狀。
足的放射性疼痛: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和腰骶椎間隙,而坐骨神經正是來自腰和骶神經根,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先有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當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等腹內壓增高時傳電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腿痛重於腰背痛是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體征之一。
足掌痛:強直性脊柱炎常見症狀包括足跟痛、足掌痛、肋間肌痛等。青年男性出現腰僵、腰痛休息後不能緩解者,應懷疑本病,需及時拍攝高質量的骨盆正位X線片。不少學者認為,有腰痛加雙側骶髂關節炎(X線表現),即可診為本病。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故注意生產和生活安全,避免創傷,保證人身安全是本病預防的重點。另外還需注意,由於本病分類較多,而各種分類又各有優缺點,故醫生在診斷時應根據平片和CT的檢查結果綜合分析,以求給出正確的診斷,讓病人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