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診斷通過病史分析,包括症狀表現以及原發病因的臨床分析,初步可以成立。視診檢查可見肛門處有原手術或外傷疤痕畸形,有糞便沾染現象。肛指檢查見肛管鬆弛或括約肌收縮功能差等,臨床診斷可以確立。原發病因在神經係統和結腸者,要通過神經係檢查鋇劑灌腸和內窺鏡檢查等來確立。近年來對肛腸功能檢查有一些新的進展,包括肌電描記可見到肌肉張力異常,肛門反射潛伏期加長,肛門皮膚反射和直腸膨脹正常反射消失等。肛直腸腔內氣囊測壓描記可見到壓力圖異常。排糞X線造影可見到肛管直腸角消失等,這些檢查有助於區分病變、病因和製定合適的治療方法。
1.病史 詢問有無先天性肛門畸形、手術、外傷史,女性患者有無產傷史,有無神經係統及泌尿係統的疾病,是否接受過放射治療;目前失禁的嚴重程度,排便次數及糞便性質,有無便意感等。
2.體格檢查 通過直腸指診、內鏡檢查、排糞造影、肌電圖測定等,達到3個目的:①判斷有無肛門失禁,如肛門有缺損、肛門括約肌閉合不緊、肛周皮膚有濕疹等可提供肛門失禁的依據。②判斷失禁程度:如完全性失禁可見肛門張開呈圓形,用手牽開臀部,可見直腸腔;直腸指診,肛管括約肌及肛管直腸環收縮不明顯特別嚴重呈完全消失。不完全性失禁則見肛門閉合不緊,直腸指診捫及括約肌收縮減弱。③判斷失禁原因:如外傷性失禁,直腸指診可捫及瘢痕組織;隨意肌損傷,盆底肌電圖異常等。
主要與急性菌痢及急性腸炎等腹瀉患者偶爾出現的大便失控相鑒別,但這些患者的大便多數情況下能隨意控製,並且患者多有腹痛及膿血便或水樣便,經對症治療後,隨著腹瀉症狀的緩解、大便成形,而偶發的大便失禁消失。大便失禁主要是病因之間的鑒別,包括神經障礙和損傷、肌肉功能障礙和受損、先天性疾病等。
1.堅持提肛運動,早晚均作30次;
2.按摩足三裏、關元、長強等穴位;
3.這些療法對肛門失禁,都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