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周圍神經疾病有許多特有的症狀和體征,感覺障礙主要表現為感覺缺失、感覺異常、疼痛、感覺性共濟失調;運動障礙包括運動神經刺激和麻痹症狀。刺激症狀主要表現為肌束震顫、肌纖維顫搐、痛性痙攣等,而肌力減低或喪失、肌萎縮則屬於運動神經麻痹症狀。另外周圍神經疾病患者常伴有腱反射減低或消失,自主神經受損常表現為無汗、豎毛障礙及直立性低血壓,嚴重者可出現無淚、無涎、陽痿及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等。
診斷
病史描述、臨床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是診斷周圍神經疾病的主要依據。神經傳導速度和肌電圖檢查對周圍神經疾病的診斷很有價值,可發現亞臨床型周圍神經病,也是判斷預後和療效的客觀指標。周圍神經組織活檢一般用於臨床及其他實驗室檢查定性困難者,可判斷周圍神經損傷部位,如軸索、神經膜細胞、間質等。部分周圍神經病還可通過病理組織檢查明確疾病性質如麻風、澱粉樣變性等。總之,周圍神經疾病的定位診斷根據上述症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的改變並不難,而病因診斷則要結合病史、病程的發展、症狀體征和檢查結果綜合判斷,任何一項單獨的輔助檢查都不能作為診斷的金標準。
神經根損傷:因為擠壓,牽拉,摩擦,手術等因素造成的身體相關部位的神經損傷而引起的一係列病症。
缺氧缺血性神經損傷:是一呼吸停止或其它原因導致神經血供不良發生的神經性缺血性或缺氧性神經水腫所致的神經功能或器質性神經損害,部分患者治療及時,恢複後的神經功能良好,但部分神經由於缺血時間過長繼發神經缺血變性導致病情加重。
病理性神經損傷:是由於某種疾病導致神經慢性損害的疾病,發病時症狀多不明現,隻有輕微的神經症狀,由於診斷失誤,往往使本病發病非常嚴重時才能確診。
器質性神經損害:是指神經受到外來因素或病理改變導致的神經組織發生變異失去功能的病理改變。
首先是病因治療;其次給予對症支持處理,如給予止痛藥物及B族維生素等。針灸、理療、按摩是恢複期中的重要措施,有助於預防肌肉攣縮和關節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