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1、疼痛的時間:疼痛與排便同時出現,排便後疼痛緩解。多見於肛裂、肛門狹窄、肛竇炎、混合痔發炎有水腫等。直腸、肛門部位手術不正確,排便時糞便通過引起疼痛。
2、持續性疼痛:多見於肛門周圍膿腫、血栓性外痔、肛管癌、肛門直腸手術後並發化膿性感染、肛門外傷有異物嵌入肛門。
3、脹痛:多見於肛門內嵌入異物而不能排出、直腸粘膜下膿腫。
4、陣發性疼痛:見於直腸炎症、神經官能症、陰部神經症候群。
若疼痛發生於手術後往住由於刺激創麵神經末梢暴露,或受到外界刺激,如糞便、分泌物、藥物刺激而引起劇烈疼痛。手術前麻醉不好,手術後填塞敷料過多過緊,肛門水腫、血栓形成,或受到創口內異物刺激造成肛門括約肌痙攣性疼痛。肛門手術後創麵愈合形成癱痕,壓迫神經導致疼痛。
肛門疼痛的鑒別診斷:
1、痔瘡: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以齒線為界可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有時會出現大便疼痛的症狀。
疼痛: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2、肛裂
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後形成的小潰瘍,臨床上常見於大便時劇烈疼痛、便血、便秘、瘙癢等症狀。
排便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狀,其特點是呈周期性排便痛。當有便意時,肛門舒張,疼痛開始;排便時,糞便衝出裂口,立刻感覺肛門內灼痛或刀割樣疼痛,稱為便痛;排便後數分鍾或至10分鍾,疼痛停止或減輕,稱為間歇期,然後,因肛門括約肌痙攣收縮,病人又感覺到劇裂疼痛。
肛裂疼痛的程度,隨著肛裂的大小和深淺的不同而有輕有重。這一期間的疼痛,常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使病人坐臥不安,十分痛苦,當括約肌痙攣而疲乏時,疼痛才逐漸停止。這是疼痛的一個周期,從排便一疼痛一緩解一疼痛的過程。以後又因排便或噴嚏、咳嗽、排尿等都能引起周期性疼痛發作。肛裂合並有感染時,疼痛更加明顯。
3、肛管炎
肛管炎是長期的糞便刺激和不良的排便習慣引起的,其主要症狀是持續性跳動疼痛、肛門瘙癢墜漲、排便異常等。
持續性跳動性疼痛:許多患者當排便時,因大便刺激肛管而導致持續性疼痛,令患者行動不便,坐臥不安。
4、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是指肛門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其主要症狀是疼痛、硬結腫塊、發熱。
疼痛:疼痛為肛周膿腫最常見的症狀,為逐漸加重的持續性腫痛或跳痛。患者行走不便,端坐受限。
二、預防:
預防肛門疼痛的發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控製辛辣煙酒,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如便秘可適當口服一些潤便藥如麻仁膠囊、麻仁滋脾丸,還可以溫水坐浴,水溫37~40℃較為適宜,每次20分鍾,避免臨廁久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