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1、病史
應注意詢問有關造成體液低滲性(失鈉)及水、電解質代謝障礙的病史,應注意是否存在遭受應激刺激及腎髒功能的障礙並在此基礎上過量或快速輸入水分(5%葡萄糖液)或低張液體的情況,因為臨床見到的水中毒往往是對上述患者進行了不適當的醫療措施所致。
2、體格檢查
急性或重症水中毒患者起病急驟,因腦細胞水腫功能障礙最為突出,故表現以腦功能障礙為主。患者頭痛,極度乏力,進而定向力喪失,神誌不清,嗜睡,有時躁動,或嗜睡與躁動交替出現,繼而抽搐或癲癇樣發作,最後昏迷/慢性或輕症水中毒患者,起病一般較隱蔽,進展緩慢,表現乏力、頭痛、嗜睡等一般症狀。常伴有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消化係統症狀。少數患者表現有肌痙攣、唾液或淚液分泌過多及腹瀉等症狀。
體征表現往往不很明顯,體表可有水腫感,重症患者可出現凹陷性水腫,體重增加,騰反射減退或消失,定向力障礙,意識不清、抽搐、昏迷時Babinski征可呈陽性反應。
3、實驗室檢查
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驗指標是血漿滲透壓降低和血清鈉的 稀釋性降低。因為維持血漿滲透壓的陽離子主要是鈉,所以此二者的變化經常是一致的。對於水中毒的發病,血漿滲透壓和血清鈉濃度降低的速度比其下降的數值, 更為重要。如急性水中毒患者血清鈉濃度從140 mmol/L在l-2 d內迅速降至120mmol/L,其水中毒的程度比血清鈉較長期維持在115mmol/L的慢性水中毒患者嚴重得多。嚴重低血鈉可以降至110mmol /L以下,但血鈉濃度如果迅速降低30 mmol/L就可引致死亡。
由於水中毒時細胞外液和血液中水分過多,其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均可降低,紅細胞壓積降低。當水分大量轉移到細胞內時,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可以增大。
二、預防:
要避免水中毒,必須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1、及時補充鹽分。適當地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大量排出的汗液帶走的無機鹽。據介紹,在500毫升飲用水裏加上1克鹽,適時飲用。這樣既可補充機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
2、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且每次飲用量少,以利於人體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
3、避免喝“冰”水。夏季氣溫高,人的體溫也較高,喝下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係統疾病,最好不要喝5攝氏度以下的飲品。專家建議,喝10攝氏度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這樣既可降溫解渴,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