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抽動(短暫、快速、突然、程度不同),通常伴有壯熱嘔吐,睡時多驚,心神不安,身體強直等症。
(1)肢體痿廢 肢體肌肉萎縮、筋脈弛緩、痿廢不用者,見於痿病,多因精津虧虛或濕熱浸淫,筋脈失養所致。一側上下肢痿廢不用者,稱為“半身不遂”,見於中風病人,多因風痰阻閉經絡所致(見右圖)。雙下肢痿廢不用者,見於截癱病人,多由腰脊外傷或瘀血阻絡所致。
(2)四肢抽搐 四肢筋脈攣急與弛張間作,舒縮交替,動而不止。多因肝風內動,筋脈拘急所致。
(3)手足拘急 即手足筋肉攣急不舒。如在手可表現為腕部屈曲、手指強直,拇指內收貼近掌心與小指相對;在足可表現為踝關節後彎,足趾挺直而稍向足心。多因寒邪凝滯或氣血虧虛,筋脈失養所致。
(4)手足顫動 即手或下肢顫抖或振搖不定,不能自主。多由血虛筋脈失養或飲酒過度所致,亦可為動風之兆。
(5)手足蠕動 即手足掣動遲緩,類似蟲行。多為脾胃氣虛、筋脈失養,或陰虛動風所致。
治宜祛風解痙。用羚羊鉤藤湯。
羚羊鉤藤湯
組成:
羚羊角1~5克(先煎)、鉤藤9克(後下)、霜桑葉6克、川貝母9克、鮮竹茹10克、生地黃15克、菊花9克、白芍12克、茯神木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止痙。
主治:
肝經熱盛,熱極動風所致的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甚至神昏,發為痙厥、舌絳而幹,脈弦而數。
方解:
本方是治療肝經熱盛,熱極生風的常用方。方中以羚羊角、鉤藤清熱涼肝、息風止痙、為主藥;桑葉、菊花協助主藥以清熱息風,為輔藥;風火相煽,最易耗傷陰液,故用白芍、生地黃、甘草養陰增液以柔肝命筋;邪熱亢盛,易灼津為痰,故用貝母、竹茹清熱化痰;熱擾心神,又以茯神以寧以安神,均為佐藥;其中甘草又能調和諸藥,兼以為使;諸藥合用,共成平肝熄風,清熱止痙之劑。
臨床應用:
1.本方以高熱、煩躁、手足抽搐為辨證要點。
2.若熱邪內閉、神誌昏迷者,可配合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等清熱開竅之劑。如高熱不退,耗傷津液甚,或素有肝陰不足,屬陰虛陽亢型痙厥者,可酌加玄參、麥冬、石斛、阿膠等養陰增液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