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特點
(一)除向患者直接了解病史外,亦需請目睹者提供當時情況,包括詢問昏厥前的情況,有無先兆等;昏厥時意識障礙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當時的麵色、脈搏、有無尿失禁及肢體抽動等;和意識恢複後的主觀不適等。
(二)注意昏厥發作的誘因,如單純性昏厥常有悲哀、恐懼、焦慮、暈針、見血、創傷、劇痛、悶熱、疲勞等刺激因素;心源性昏厥多見於運動過度或用藥不當;還要注意有否排尿、便、咳嗽、失血失水等誘因。
(三)注意發作時的體位及頭位,直立性低血壓性昏厥多發生於從臥位轉為立位時,頸動脈竇過敏性昏厥多發生於頭位突然轉動等。
(四)注意昏厥發作時的速度和時間,如反射性昏厥一般起病略緩,時間短暫;心源性昏厥一般起病突然,時間長短不一;腦源性昏厥一般起病較緩慢,時間長短不一。
(五)注意昏厥發生時的臨床表現,一般突然意識喪失、摔倒、麵色蒼白、四肢發涼,無抽搐,無外傷及舌咬傷和尿失禁。
二、查體
應特別注意檢查心血管係統,如有無心髒瓣膜病,心律紊亂,不同體位的血壓、脈搏有無異常,頸部動脈搏動是否減弱和異常雜音等。
三、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一)激發試驗:
1.頸動脈竇刺激和頸動脈壓迫試驗。檢查者先以拇指按摩患者單側頸動脈竇,左右交替進行,需要時可同時按摩雙側頸動脈竇,每次按摩時間為30秒,如有陽性反應立即停止按摩,如為陰性反應,即以拇指用力壓迫患者頸動脈,左右交替進行,一般壓迫持續時間為30秒。如有陽性反應者一般在10-30秒即可出現異常。在作以上試驗同時應嚴密觀察患者臨床表現,監測血壓,心電圖和腦電圖, 一旦發現異常,即應終止頸動脈按摩或壓迫。作本檢查就在具有搶救設備和藥物的條件下進行,以防不測。
2. 雙眼還需壓迫法:檢查者以拇指和食指壓迫患者雙眼球,陽性者在10~15秒時可出現昏厥。體弱,高度近視和嚴重心髒病者禁用。
3. 吹張法:患者平臥或坐位,常規心電圖及/或腦電圖檢查後,囑患者深吸氣後緊閉口鼻,立即屏氣,亦可使勁排氣,15秒鍾後再作心電圖及/或腦電圖複查,出現各種心律紊亂或腦電波為陽性。部分患者可出現昏厥或抽搐。上述試驗陽性者有助診斷,但陰性者不能除外昏厥。
(二)輔助檢查:
心電圖、心髒B超等檢查一般適用於各型心源性昏厥,反射性昏厥;腦電圖檢查適用於腦源性昏厥、心源性和反射性昏厥;頸動脈和椎動脈Doppler超聲檢查,腦血管造影,頭顱CT及腦脊液檢查等適用於腦源性昏厥。還有頸椎片和胸片,血糖、血脂等亦可酌情檢查。
一過性昏厥也叫單純性、血管神經性昏厥,是一種突發而短暫的意識喪失,可伴有全身性先驅症狀,如頭暈、目眩、耳鳴、麵色蒼白及出冷汗等,常見的情況有直立性低血壓;排尿性昏厥以及持續較長時間熱水浴等。
暈厥是指突然發生的暫時性、廣泛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暫意識喪失。多由軀體因素引起,也可繼發於腦的血液循環障礙。其臨床特點是急性起病、短暫意識喪失。患者常在暈厥發作前約一分鍾出現前驅症狀,表現為全身不適感、視力模糊、耳鳴、惡心、麵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無力,隨之很快發生暈厥。暈厥發作時,隨意運動和感覺喪失,有時呼吸暫停,心率減慢,甚至心髒停搏,此時難以觸及橈動脈、頸動脈搏動。神經係統檢查,可發現瞳孔散大,光反射與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減低或消失,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續2-3min,繼之全部功能逐漸恢複。患者蘇醒後可有短時間的意識混濁、腹部不適、惡心、嘔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極度疲勞、嗜睡,持續時間幾分鍾至半小時,發作後檢查可以無陽性體征。
暈厥反複發作:就是經常發生暈厥,有一定的反複性。可能患有急性肺梗塞或者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源性暈厥。臨床表現如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而微弱、麵色蒼白,應注意有無尿失禁、肢體抽搐、咬破舌頭以及發作持續的時間等。
如有明確誘因者盡量避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