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疾病症狀

雙手活動軟弱無力

 

  1.SMA-Ⅰ型 亦稱Werdnig-Hoffmann病。約1/3病例在宮內發病,其母親可注意到胎動變弱。半數在出生1個月內起病,幾乎所有病例均在5個月內發病。發病率約為1/10000出生嬰兒,男女發病相等。多於出生後不久即表現肌張力低下,肌無力以四肢近端肌群受累為主,軀幹肌亦無力。患兒吸吮及吞咽力弱,哭聲低微,呼吸淺,可出現胸廓反常活動。翻身及抬頭困難。腱反射消失。觸診可發現四肢肌萎縮,但常被皮下脂肪掩蓋。眼球運動正常。括約肌功能正常。可見舌肌萎縮和束顫。10%病例可有關節畸形或攣縮。本型預後差。約95%死於出生後18個月。

  2.SMA-Ⅱ型 發病較SMA-Ⅰ型稍遲,通常於1歲內起病,極少於1~2歲起病。發病率與SMA-Ⅰ型相似。嬰兒早期生長正常,但6個月以後運動發育遲緩,雖然能坐,但獨站及行走均未達到正常水平。1/3以上患兒不能行走。20%~40%患兒10歲以前仍具行走能力。多數病例表現嚴重肢體近端肌無力,下肢重於上肢,而呼吸肌、吞咽肌一般不受累。有1/3病例麵肌受累。50%以上病例可見舌肌及其他肌肉纖顫。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本型具有相對良性的病程,多數可活到兒童期,個別活到成年。

  3.SMA-Ⅲ型 又稱Kugelberg-Welander病。一般於幼兒期至青春期起病,而多數於5歲前起病。起病隱襲,表現為進行性肢體近端肌無力和萎縮。早期大腿及髖部肌無力較顯著,以致病孩行走呈鴨步,登梯困難,逐漸累及肩胛帶及上肢肌群。腦神經支配的肌群通常未受累及,但可出現麵肌、軟齶肌無力。眼外肌正常。約1/4病例伴發腓腸肌假性肥大,此幾乎均見於男性患者。半數患者早期可見肌束顫動。弓形足亦可見到。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感覺正常。本型預後良好,尤其是女性患者。生存期通常能達到成年,許多患者能有正常壽命。表現較嚴重病例往往為男性患者。本型血清CPK可有不同程度增高。EMG除呈神經源性改變外尚可與肌源性損害混雜存在,因此須注意與肌營養不良症鑒別。

  4.SMA-Ⅳ型 統稱成年型SMA。發病年齡為15~60歲,多見於35歲左右。起病和進展均較隱襲,但亦有呈進行性加重或相對靜止的病例報道。本型預後相對良好,行走能力常可保持終生。發病率小於0.5/10萬。本型中約1/3病例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表現為近端肌無力,進展速度稍快,約5年後喪失跑步能力。尚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類型,則一般表現更加良性病程。另一種類型為X-連鎖隱性遺傳,又稱脊髓腦幹型SMA(Kennedy病),其發病年齡不等,但常於40歲前發病。早期表現痛性肌痙攣,可先於肌無力前數年出現。近端肌無力常從下肢開始,逐漸波及肩胛帶肌、麵肌及延髓支配諸肌。下麵肌及舌肌可見束顫。數年後可出現吞咽困難及呐吃。約50%病例合並一些內分泌功能障礙,表現男性乳房女性化及原發性睾丸病變。

  5.其他類型SMA

  (1)遠端型SMA:本型約占SMA的10%,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形式。前者於20歲前發病,後者稍遲,且症狀較輕。多數患者表現緩慢進展的下肢遠端肌無力和萎縮,脛骨前肌和腓骨肌群尤易受累。弓形足和脊柱側彎亦較常見。約半數病例上肢遠端遲早也會受累,但程度較輕。無感覺障礙。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2)慢性不對稱型SMA:本型於16~45歲起病,男性患者為女性患者的兩倍。表現一個或多個肢體不對稱性肌萎縮,而無錐體束或延髓受累。肌無力可以近端或遠端為主,起病時相對局限於單個肢體。本型自然病程較長,甚至超過30年。

  (3)肩胛腓型SMA:發病年齡30~40歲。表現肩胛帶肌及下肢遠端肌(尤其是腓腸肌)明顯無力和萎縮。弓形足也較常見。

  (4)單肢型SMA:日本和印度曾報道一些病例,其發病年齡各異,男性多見。起病相對較快,而後進入非進展期。由於局限性前角細胞受損,多表現單臂明顯肌萎縮。EMG顯示嚴格限製於單個肢體的異常。延髓肌及其他肌肉不受侵犯。日本文獻中稱青年型單肢SMA為平山(Hirayama)病。

  (5)此外尚有延髓SMA並發耳聾(Viatetto-Vanlaere綜合征)、兒童延髓型SMA(Fazio-Londe綜合征)、眼咽型SMA、麵肩肱型SMA、氨基已糖苷酯酶A缺陷等少見類型。

  根據本病僅累及下運動神經元,四肢呈進行性弛緩性癱瘓,近端重於遠端,下肢重於上肢等臨床表現,結合頸椎或腰椎影像學未見與臨床相一致的表現,以及肌電圖、肌肉病理檢查等特點,一般不難做出診斷。

  如有陽性家族史則更支持診斷。基因檢測可為確立診斷提供可靠的證據。依據臨床特點、發病年齡、預後和遺傳方式等再做出分型診斷。

  應與下麵的症狀相鑒別診斷:

  1.雙手震顫 單憑雙手震顫不能診斷為帕金森病。因為引起雙手震顫的原因可以有許多。我們首先應該了解震顫有多種類型。根據震顫與隨意運動的關係,可以將震顫分為以下幾類:靜止性震顫、姿勢性震顫、意向性震顫、其他震顫。

  2.雙手輪替動作笨拙 雙手輪替動作笨拙是由於多動症、遺傳性運動失調性多發性神經炎、共濟失調及進行性肥厚性間質性神經炎等疾病引起的雙手在輪替試驗中表現笨拙的臨床症狀。

  人體的正常運動,是在大腦皮質運動區,皮質的基底核,前庭迷路係統,深部感覺、視覺等共同參與下完成運動的平衡和協調,稱為共濟運動。這些結構的病變導致協調發生礙,稱為共濟失調。

  防止患兒出生是預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新近國內有學者聯合應用PCR-SSCP、PCR-限製性酶切及連鎖分析法進行SMA的產前基因診斷,其準確率和成功率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相關醫生

更多>

  • 李秀蓮,主任醫師
    李秀蓮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 盧秀英,主任醫師
    盧秀英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急救科

    擅長疾病: 危重病的救治。

  • 席時華,主任醫師
    席時華 主任醫師
    未開通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 眼底

    擅長疾病: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 李晶,主任醫師
    李晶 主任醫師
    未開通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 眼底

    擅長疾病: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雙手活動軟弱無力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